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鹏  朱宏  储昭庆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7):120-123
多年生黑麦草是一种优良的冷季型草坪草。介绍了近几年来黑麦草抗逆性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等对黑麦草的危害及植物体的抗逆性应答反应,列举了提高黑麦草抗逆性的措施。同时袁总结了黑麦草抗逆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总结了甜高粱栽培、育种、生理特性和常见病虫害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甜菜碱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甜菜碱是高等植物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能够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因渗透失水造成对细胞膜、酶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伤害,在调节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提高植物对各种胁迫因子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根据近年来植物内源甜菜碱的积累与作用机理,外源甜菜碱的作用以及甜菜碱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工程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甜菜碱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非生物胁迫是影响牧草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因而探究其抗逆性响应特征、指标、评价方法,对于提升和稳定牧草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阶段关于油莎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性机制的研究较少,这直接制约着油莎豆抗逆育种的进程。文章简单概述了油莎豆在几种常见非生物胁迫下(干旱、低温、盐碱)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并对油莎豆抗逆育种提出展望,以期为油莎豆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硅可通过改善植物形态、平衡养分吸收、调节激素代谢、改良土壤性状等多种作用机制缓解胁迫。针对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硅抵抗各种胁迫的耦合机制,深入研究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化学及分子机制以及加强新型硅肥及配套施用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6.
油菜素内酯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素内酯类(BRs)在农、林业生产上被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有大量关于BRs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报道.对油菜素内酯类(BRs)物质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抗湿性、抗寒性、抗热性、抗盐性、抗药性和抗病性等抗逆性作用以及对植物衰老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region/leucine zipper motif,bZIP)类转录因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植物的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和耐盐性等逆境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通过对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的分布、结构、分类及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可在全基因组层面上发掘更多的bZIP转录因子,并通过定点突变、转基因等手段创造bZIP的突变体,促进对bZIP表达调控机制的认识,进而了解bZIP转录因子对抗逆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培育多抗性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indica)是一种能进行纯培养的类菌根真菌,可在多种植物中定殖,并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的能力。笔者综述了印度梨形孢在促进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为印度梨形孢在农业应用领域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快速发展是缓解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环保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甜高粱茎秆产量和含糖量较高,能够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替代油气资源的重要能源作物,此外,甜高粱具抗旱、耐盐碱的特性,又使其成为干旱、盐碱地区的目标能源植物。为推动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干旱、盐碱生境下甜高粱能源性状变化和抗逆性研究进行综述表明:目前关于甜高粱在盐碱、干旱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胁迫条件下各品系不同生育期能源性状研究不够全面;甜高粱抗逆机理如渗透调节物质、分子及生理机制研究亟待深入;各地气候、土壤差异引起土壤的盐碱、干旱规律不同,同时土壤盐碱、干旱现象往往交互而生,实地开展甜高粱能源性状转化及分子、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对于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甜高粱的顺利栽培、成熟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干旱、高盐、高温、低温、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抗逆性反应,并对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张子怡 《农学学报》2020,10(11):1-6
microRNA作为最新发现一类遗传物质,在水稻抗逆性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miRNA在水稻抗逆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归纳了水稻体内在抗旱、抗冷害、抗病虫害、抗重金属危害4个方面中起到重要作用的miRNAs,总结了部分已知miRNAs的调控水稻抗逆机理。通过查阅数篇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目前仍有大量miRNAs未被检测到,而且已检测到的miRNAs中还有很多未探清的作用原理。miRNA是有效调控基因的手段之一,将其合理可行地运用在水稻抗逆性育种中还需专业人士的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乙醇转化率高,抗逆性强,是能源作物。倒伏一直是影响甜高粱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倒伏导致甜高粱籽粒产量下降并影响茎秆干物质的积累,也不利于收割。从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预防的栽培措施、遗传、评估等方面对甜高粱抗倒伏性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甜高粱的推广种植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棉花抗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虫性、抗除草剂、抗病性、抗旱性和耐盐性等方面,所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表现出对逆境具有较强抗性,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转基因技术对棉花抗逆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结合最近几年国内转基因棉花抗逆性研究现状,提出了在转基因棉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棉花抗逆育种的农艺性状、突变体技术、遗传转化和育种评价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甜高粱品种(系)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4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在发芽期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系)间的耐盐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品种(相对盐害率〈20%)5份,3级品种(相对盐害率20%-40%)17份,5级品种(相对盐害率40%-60%)36份,7级品种(相对盐害率60%~80%)15份,9级品种(相对盐害率≥80%)21份。其中芽期耐盐性强(耐盐级别3级以上)的高粱品种22份,占供试材料的23.40%。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甜高粱生物产量高、茎秆多汁多糖、乙醇转化率高、抗逆性强,是最具优势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之一,其含糖量高是主要性状之一。综述了与甜高粱茎秆含糖量有关的遗传变异、遗传力、遗传模型、遗传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茎秆含糖量育种选择的观点,以期为高产优质甜高粱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薏苡幼苗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尧  杨国会 《农业与技术》2000,20(5):41-42,45
薏苡幼苗三叶时取下分别置于干旱及低温条件下测定叶片的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薏苡叶片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电导率、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均上升,幼苗抗逆性加强。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再生能源作物之一,它的能源转换效率取决于植株总生物量和茎秆汁液含糖量的高低。探明决定甜高粱总生物量和茎秆汁液含糖量积累相关过程的生物学机制并开发相应分子标记,是选育生物能专用甜高粱品种的有效途径。该文从甜高粱糖分积累、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的构建、含糖量相关性状的定位及遗传工程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甜高粱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DNA技术的发展,从基因等分子水平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在植物受不同逆境胁迫(干旱、低温、盐渍、重金属、氧化、渗透胁迫)下的分子机制及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植物miRNA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中的miRNA能够迅速表达并作用于某些与逆境相关的基因,启动植物的某些抗逆信号系统,提高植物抵御不良环境危害的能力。文章就miRNA的合成、作用机制、进化特点及其在植物对高盐和干旱等胁迫中的抗逆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miRNA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典型的盐水种,因其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对毒物具有高度敏感性等特点,常被用作生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等试验中的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综述了褶皱臂尾轮虫对极端环境因子的抗逆性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其对温度、盐度、pH、紫外线耐性,以及在受到氧化和有毒污染物及其他不利因素胁迫下的抗逆机制,介绍了其应对食物缺乏和抵御捕食者的适应策略,以期为高效培育褶皱臂尾轮虫及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