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延续性、乡土普世性;农耕文化的行动法则主要为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主观能动的物地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2014年,在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过程中,设置了传承农耕文化,培育农民精神的课程。通过传授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使学员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过渡,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本次课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原农耕文化作为华夏农业之根、中华文化之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开放性。传承中原农耕文化有利于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河南应做好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农耕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战略等文章,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从而引领推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源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对农林高校文化育人、培育优秀“三农”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阐述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农林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意义和困难,并结合农林高校的办学特色,从校史文化、教学方法、资源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4个方面提出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农林高校育人的实施路径,以期让优秀农耕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耕文化是其主体文化,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基于各种目的,统治者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而知识阶层则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总结与推广者,而底层劳动人民则是农耕文化的直接参与与实践者,三者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丹  潘春芳  王晓珍 《甘肃农业》2005,(12):123-124
本文对农耕文化与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区分,分析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中包含着许多与劳动教育契合的内容,对于促进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构建了更融洽的载体,使劳动教育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务实性推动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赵潘  刘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93-9394
从中原农耕文化的角度将中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对塑造河南企业文化的影响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元素和符号,在东方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特殊起源和思维形成的原因。中国传统的绘画正是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和本民族的文化脉络是紧密相契合的。中国绘画的美学品格也正是来自于中国的文化积淀和涵养,这种文化积淀深深地渗透到了传统绘画的精神品格和绘画的形式美学法则当中。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社会智慧的结晶,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农耕文化的传承意义,凸显传承农耕文化的必要性。尝试基于农耕文化的经济学属性,借鉴"公地悲剧"的解决策略,提出了九种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与实践案例,即罚款与补贴模式、名录保护模式、文物保护模式、农民退出模式、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公司主导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文化礼堂模式,为各地农耕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坚持农耕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创造性,加强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保障,促进农耕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当代乡村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耕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与美德,对当今的农业生产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云南现代烟草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发扬三方面阐述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的影响,认为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精华,对于保护烟农利益、彰显云烟特色及整个云南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开红 《农业考古》2006,(4):94-98,107
在成都平原几千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曾几何时,其先进的农耕文化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它为成都平原灿烂辉煌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农耕文化朴实性思想的历史变迁朴实性作为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指它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都比较简单朴实,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的简单描述,并不具备现代社会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试验方法,是当时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共识。而一旦一种思想意识得到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以叙述地中海气候及其相应的植物为开端,从当地农作物的品种、作物栽培和加工技术等方面论述地中海农耕文化的衍变历史,揭示出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若干次农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将之与世界其它主要几个农耕文化相比较印证,希望对亚洲和非洲如何更快地发展自身农业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19-22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伟大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离不开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之魂、之脉,要在充分把握其精神特点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举措,让农耕文化在传承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尤为重要。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两面性,即先进性和局限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今天,云南农耕文化也有其不利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面,这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时必须加以摒弃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原始平均,害怕竞争;势单力薄,难抗灾险。  相似文献   

18.
“寿光模式”是蔬菜生产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调动了农业生产链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综合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取得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综合效益。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视阈研究“寿光模式”,分析其形成之因、发展之理和传承创新之处,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云南农耕文化有着厚重的内涵。当下,秉承云南农耕文化,在彩云之南的红土大地上,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对云南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云南农耕文化当代价值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台湾原住民的基本情况;以祭仪和手工艺为例,重点介绍了原住民瑰丽奇特的农耕文化;提出台湾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应该对原住民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进行充分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