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TM遥感影像的南京市水体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辉  刘忠华  刘翔  倪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63-6865,6876
以南京市TM遥感影像为例,利用HOT最优云监测变换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薄云的去除,然后通过分析典型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引入多波段组合(TM2+TM3)/(TM4+TM5)并辅以单波段(TM5)阈值的方法对南京市的水体信息进行了提取。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研究南京市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1988年7月5日和2006年5月4日两个时相的Landsat 5 TM遥感数据,基于ENVI软件平台,用相对配准校正方法将1988年的影像校正到2006年的影像水平上,对两期影像分别做最大似然分类,提取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并辅以地面调查,对其城镇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其扩展的原因.结果表明:1988 ~2006年南京市城镇面积增长的速度很快,城镇动态扩展表现为近郊城市化、远郊近郊化和农村郊区化;新增城镇用地主要是对耕地的侵占和对乡村用地的合并,并且挤压山体、林地和水体.与常规的地面测量与调查相比,利用Landsat 5 TM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研究不仅缩短了研究周期,而且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辅助资料,在基于遥感影像专题信息提取和GIS空间叠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对连云港市1978~2005年的城市扩展及其侵占周围土地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连云港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连云港的城市扩展很快,2005年的城市面积是1978年的4倍多,而且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城市扩展的速度和规模也有较大的差异,城市扩展主要是侵占周边的优质农田.连云港市临海的地理位置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扩展的空间方位和速度,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宝鸡市城市扩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宝鸡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时相遥感图像研究宝鸡市城市扩展,采用1988~2015年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取非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城区图,并结合宝鸡市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交通、政策等情况,对宝鸡市近27年的城市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的城市扩展特征、扩展方式和速度进行研究,并对其扩展的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在近27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各时期的城市扩展速率和扩展强度基本一致,建成区重心逐步向东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万地形图、TM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非监督分类遥感解译、GIS中Focal滤波、缓冲等分析技术提取1979、19861、998、2004年苏州中心城区建设面积信息,分析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规律,探讨形成这些差异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1979~1986年苏州中心城区的城市扩展基本呈各向同性,表现为圈层式扩展,1986~1998年苏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展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而1998~2004年苏州中心城区建设空间开始明显地跳跃式发展;在扩展的时空分布上,苏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面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地理环境与城市规划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宝鸡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时相遥感图像研究宝鸡市城市扩展,采用19882015年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取非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城区图,并结合宝鸡市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交通、政策等情况,对宝鸡市近27年的城市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的城市扩展特征、扩展方式和速度进行研究,并对其扩展的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在近27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各时期的城市扩展速率和扩展强度基本一致,建成区重心逐步向东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美国最新的Landsat 7 ETM 影像的15m全色波段和30m多光谱波段影像,对犬庆地区的防护林地进行遥感调查。通过图像处理与分析得到了最佳的用于解译的影像,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林地的解译标志,量算了防护林带的宽度,查清了防护林的类型及实际面积,为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TM和SPOT遥感影像对南京市城镇用地扩展的监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3个时期的二源遥感影像,对南京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IHS融合(IHS transformation)技术和比值、差值综合处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的TM多光谱影像和SPOT全色光影像的光谱信息。在利用SPOT全色光影像方面作为有益的探索。发现南京城镇扩展是加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大似然法、空间叠加技术和转移矩阵,提取1993、2001和2007年厦门市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城市扩展空间特点及其驱动力,探讨优化厦门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策略.结果表明:1993--2007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高达35.79%,其中1993--2001年的变化面积为2001--2007年的两倍多;14年间,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年变化率为6.35%,扩展面积中耕地所占比例超过50%;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外商投资、政策法规及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孙福贵  冯树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30-830,833
论述了在山地大高差情况下,选用遥感影像校正模型、点位纠正与配准进行质量控制和精度分析,对数据处理重采样、分辨率融合,以多景影像数字镶嵌方式进行SPOT5遥感影像正射纠正的方法。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物理纠正模型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正射纠正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江苏扬中"杂草稻"的籼粳分类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随着直播稻、麦套稻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江苏扬中的危害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对江苏扬中“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稻谷稃毛长、酚反应和幼苗对KC lO3抗性3项形态、生理指标和SSR标记对其进行了籼粳分类,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稻谷稃毛长与籼稻品种南京11号、南京16号的相近;“杂草稻”的稻谷酚反应、幼苗对KC lO3抗性以及SSR标记指纹特征与籼稻品种南京11号、南京16号一致,确定江苏扬中“杂草稻”为籼稻类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河间市农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引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分析中,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分析与显示功能,对河间市各乡镇农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图表达与分析。结合专题分析展现的规律性和乡镇发展现状,揭示了发展中存在的乡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河间市三个农业经济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域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4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南京市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景观格局从1988年到2003年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旱地明显减少,城镇、农村居民地、工矿等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空间破碎度增加,斑块的自相似性增强。分析认为,人口总数、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南京市景观多样性演变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市马鞍镇总体规划中镇域土地适宜性分析为例,介绍了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应用GIS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并对镇域空间管制提供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迫切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能够对该区生态风险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系统,加之GI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G 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海量数据管理优势。基于此,提出了基于G IS西北地区生态风险信息系统构建方案,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平台、系统目标及系统总体设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的输入、查询、空间操作与分析、风险评价模型及信息输出。  相似文献   

16.
李晓辉  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30-1231
阐述了建立基于GIS的抚顺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和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预测等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 ,基于GIS软件Mapinfo及深圳凯立德计算机公司提供的土地定级估价软件 ,探讨了农用地定级中区位系数求取的技术和方法 ,以期为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创意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技术,通过对研究区的斑块密度、斑块形状、多样性、破碎度等指数的计算、分析和对比,揭示研究区内景观结构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是一个以农业为景观背景的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景观异质性差,多样性程度不高,景观斑块类型相对单一,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耕地为基质景观且相对集中,受地形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不稳定性最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研究区域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江汉区5个"城中村"为例,从"城中村"用地评价作为切入点,运用GIS技术,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城中村"用地特征,得出"城中村"用地评价图,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