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珍稀濒危植物剑叶龙血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剑叶龙血树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剑叶龙血树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15.92%)、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12.74%)、二十七烷(11.95%)、二十五烷(11.26%)及二十烷(7.05%)。  相似文献   

2.
陕北艾蒿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华  田锐   《广东农业科学》2008,(11):103-10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北艾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46%;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6.87%;并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1-二甲基-2-辛基环丁烷(20.42%)和(9Z)-1,1-二甲氧基-9-十八碳烯(20.20%),其次是茴香脑(6.29%)、桉树脑(5.42%)、3,5-二氯-4-(十二烷基硫基)-2,6-二甲基吡啶(4.45%)、亚硝基-3-二氢化吡咯(4.37%)、6-甲基十八碳烷(4.35%).  相似文献   

3.
紫藤花挥发油的提取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  马荣萱  田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62-17864
[目的]研究延安产紫藤花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及超声协助水蒸汽蒸馏提取紫藤花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分析法进行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紫藤花挥发油总量的77.79%,成分主要有醇类、烯类、酯类、烷类和酮类等多种化合物。陕西延安生长的紫藤花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中,检测到了未曾报道的(9Z)-1,1-二甲氧基-9-十八烯、2-(3-甲基-环氧乙基)-甲醇、10-甲基十九烷、苯甲酸-2-苯乙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沉香醇和3-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等化学成分。[结论]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导致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某些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从大花罗布麻花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2.04%。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双烯酸乙酯(24.21%)、(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11.43%)、二十八烷(6.27%)、软脂酸乙酯(5.98%)、正软脂酸(5.48%)、α-金合欢烯(4.99%)、二十五烷(4.27%)等。  相似文献   

5.
水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从新鲜水茄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42个峰,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水茄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植物醇(31.92%),3-甲氧基-1,2-丙二醇(28.36%),十六碳醛(12.03%),(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聚五烯十六烷(2.98%),2-甲基己烷(2.0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95%)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籽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树籽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其总离子流图,对各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Z,Z)-9,12-十烷二烯酸(57.59%),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8.65%),十八烷酸(6.56%),正十六烷酸(6.52%),β-谷甾醇(3.93%),(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2.25%),其中还有少量桦木醇(0.50%);揭示了喜树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从新疆野生刺山柑干果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7个峰,确定了其中53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4.19%,主要化学成分为 (Z,Z)-9,12-十八碳二烯酸(26.40%),棕榈酸(15.35%),十八碳-9-烯酸(11.41%),1,2-苯二酸二(2-甲基丙基)酯(5.7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41%),2-甲氧基苯酚(2.94%),肉豆蔻酸(2.67%),月桂酸(2.47%),(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03%),Z-11-棕榈酸(1.86%),α-吡咯乙酮(1.04%),棕榈酸甲酯(1.02%).以上12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7.37%.  相似文献   

8.
GC-MS法检测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细茎石斛花挥发性化学成分,为细茎石斛花茶质控标准以及与其他石斛花区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回流法从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了91个色谱峰,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二十一烷(38.957%)、二十三烷(13.558%)、二十二烷(5.245%)、2-十七烷酮(2.072%)等。云南产细茎石斛花的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烷烃、烯烃、醇、酮、酸、酯、酚等,其中长链烷烃含量最多,该研究为对云南产细茎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采用BF_3-CH_3OH和HCl-CH_3OH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比较2种不同甲酯化方法对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BF_3-CH_3OH甲酯化和HCl-CH_3OH甲酯化预处理后,经GC-MS测定和NIST2011谱库检索,分别从开口箭地上部位得到化学成分31种和25种,包括脂肪酸成分21种,共有成分13种,其中正十二烷酸、癸二酸、正十四烷酸、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正十九烷酸的含量差异明显。正十三烷酸、肉豆蔻油酸、三甲基硅烷基肉豆蔻酸、(Z,Z)-7,10-十六碳二烯酸,(Z)-9-十六碳烯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L-抗坏血酸-2,6-二十六烷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16-甲基十七碳酸均为首次从开口箭中分离鉴定得到。BF_3-CH_3OH甲酯化方法处理更适于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密蒙花(Buddleia offiinalis Maxim)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密蒙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密蒙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6个峰,鉴定了其中2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41%。[结论]密蒙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4.07%)、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2.92%)、二十一烷(6.15%)、二十七烷(3.28%)。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的精油,并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精油中分别鉴定出13和14种化合物,其中 9种为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香蕉花蕾鲜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24(28)-en-3-ol,4,14 -dimethyl-, acetate,(3á, 4à,5à)-(49.04%)、甲酸1-二十一酯(10.84%)、四十三烷(10.39%)、(Z)-9-十八烯酸酰胺(9.12%)、2-十八烷氧基乙醇(6.83%)。香蕉花蕾干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 -24(28) -en-3-ol,4,14-dimethyl-, acetate,(3á,4à,5à)-(34.18%)、二十七烷醇(17.89%)、甲酸1-二十一酯(17.22%)、2-十八烷氧基乙醇(10.16%)、(Z)-9-十八烯酸酰胺(5.67%)。  相似文献   

12.
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连木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黄连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6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9.788%。黄连木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是(Z)-3,7-二甲基-1,3,6-辛三烯(13.52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2.229%),(E)-3,7-二甲基-1,3,6-辛三烯(7.704%),D-柠檬烯(7.461%),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6.537%),3-蒈烯(5.314%)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河南鸡公山产小鱼仙草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掌握其化学组分,为小鱼仙草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鸡公山的小鱼仙草挥发油,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的熏蒸抑制作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小鱼仙草挥发油对供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均低于10.00μL/皿;GC-MS法从小鱼仙草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组分,鉴定了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822%;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桉树脑(64.684%)、β-蒎烯(7.963%)、(Z)-3,7-二甲基-1,3,6-辛三烯(5.239%)和β-水芹烯(4.673%)等。【结论】河南鸡公山产小鱼仙草的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可作为熏蒸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藏药曲玛孜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藏药西伯利亚蓼挥发油中共鉴定19个成分,包括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烃类等,其中主要含有植醇(35.81%)、植酮(13.28%)、萘(4.79%)、亚麻酸甲酯(3.46%);藏药小大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Z,E)-2,13-十八烷二烯-1-醇(29.99%)、大黄酚(15.18%)、萘(13.98%)、棕榈酸(7.00%),结构类型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等29个成分。[结论]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组成相差较大,该研究为揭示曲玛孜品种整理、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品质优良的品种(系),为贵州省威宁县苹果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引进贵州省威宁县种植的10个苹果品种(系)(编号Z1~Z10)果实的单果重(T1)、果形指数(T2)、去皮硬度(T3)、可溶性固形物(T4)、可滴定酸(T5)、固酸比(T6)和果实色泽[L*(T7)、a*(T8)、b*(T9)]9项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联合D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10个苹果品种(系)中,单果重、去皮硬度和固酸比指标最小均为Z9(16-112),但其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60%;单果重、果形指数、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L*值最大分别为Z3(2-14)、Z1(东71-31)、Z5(秦脆)、Z8(8-31)、Z5(秦脆)和Z9(16-112)。9项果实品质指标的权重值排序为可溶性固形物>去皮硬度>固酸比>果形指数>单果重=a*>可滴定酸>L*=b*。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灰色评判值(Gi)排序为:Z5(秦脆)>Z2(南39-66)>Z1(东71-31)>Z4(147)>Z7(39-134)>Z8(8-31)>Z10(92)>Z3(2-14)>Z6(秦蜜)>Z9(16-112)。D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与理想品种接近度(Ci)排序为:Z5>Z2>Z1>Z10>Z3>Z7>Z4>Z6>Z8>Z9。2种评价方法排名趋势线吻合度较高,在分析过程中均涵盖9项果实品质指标信息,具有可靠的统计学基础,其中Ci值差异大于Gi值差异;通过2种方法的比较建立苹果品质评价预测模型:Y=0.09T1+0.11T2+0.17T3+0.19T4+0.08T5+0.15T6+0.06T7+0.09T8+0.06T9。【结论】DTOPSIS法对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效果较好,通过权重系数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联合DTOPSIS法评价结果排序前三均为秦脆、南39-66和东71-31,可作为优化项目区苹果品种结构的重点品种(系)。  相似文献   

16.
紫薇异倍体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子代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红薇(H,2n)、三倍体紫薇(Z,3n)、四倍体紫薇(Z,4n)及四倍体银薇(Y,4n)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检测紫薇异倍体杂交的亲和性,并采用细胞学倍性鉴定法对杂交子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结实特性以及种子的出苗率均存在差异,其中Z(4n)×H(2n)的单果重(0.22 g)、单果种子数(40.1)、千粒重(1.79 g)及出苗率(36.4%)均高于H(2n)×Y(4n),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中,四倍体作为母本的亲和性更高;H(2n)×Z(3n)后代倍性主要为非整倍体,占80%以上,其次是2n,占11.8%;Y(4n)×H(2n)后代倍性主要为3n,占50%,其次是非整倍体,占40%;H(2n)×Z(3n)后代中,1株为3n,2株为非整倍体;Y(4n)×H(2n)后代中,6株为3n,3株为非整倍体;H(2n)×Y(4n)后代幼苗中,1株为2n,1株为3n;Z(4n)×Z(4n)后代中,1株为4n;在杂交组合H(2n)×Z(3n)、Y(4n)×H(2n)及H(2n)×Y(4n)后代中还出现三子叶变异的幼苗。  相似文献   

17.
4个桂花品种鲜花挥发物成分TDS-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TDS - GC - MS联用技术对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 var.latifolius)、丹桂(O.fragrans var.aurantiacus)和四季桂(D.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4个品种的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桂VOCs中主要成分为(Z)-β-罗勒烯(相对含量20.6%)、β-紫罗兰酮(13.8%)、β-蒎烯(11.0%)和柠檬烯(7.3%);银桂主要为B-紫罗兰酮(39.7%)、γ-癸内酯(8.9%)、α-紫罗兰酮(8.6%)和(Z)-乙酸-3-已烯酯(6.9%);丹桂主要为β-蒎烯(17.2%)、柠檬烯(11.2%)、(Z)-β-罗勒烯(8.2%)和(E)-B-罗勒烯(6.1%);四季桂主要为β-紫罗兰酮(15.7%)、α-紫罗兰酮(8.2%)、β-蒎烯(7.2%)和(Z)-β-罗勒烯(6.7%).不同桂花品种鲜花VOCs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不同.研究结果将为桂花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