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浙江省遂昌县是茶叶之乡。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县茶叶产量8488吨,产值5.09亿元,其中扁形绿茶占了30%以上。目前,遂昌扁形绿茶基本采用机械化制作,尤以长板式扁茶炒制机为主。针对遂昌扁形绿茶品质参差不齐,市场售价差异显著等状况,作者从市场上收集了5款不同类型的扁形茶炒制机,结合遂昌扁茶常规工艺技术参数,探讨了采用不同扁茶炒制机制作遂昌绿茶的工效高低和品质特色,拟为遂昌扁茶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富阳茶叶机械总厂研究设计成功的6CDM—42型名优茶多功能机,采用五只槽形锅往复运动达到炒制目的,运动速度快慢可调,热源采用柴、煤、炭为燃料,适用于制作中低档龙井、旗枪等扁形茶.茶叶界有关专家、西湖龙井茶区炒茶老师傅以及个体茶农从现场观察炒制作业后,一致认为,该多功能机的研制是成功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制茶品质好,用该机炒制龙井茶、旗枪茶,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增加茶农经济收  相似文献   

3.
名优茶机制的机械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培和  刘栩 《中国茶叶》1996,18(3):20-21
近年来,名优茶机械发展很快,有不少机种已达到实用阶段,其中制茶性能较好的不下10种。这些茶机若能选配好,可制出质量上乘的各种类型的名优绿茶。笔者仅就扁条形、兰花形、珠形、针形和披毫类名优茶的机种选配以及制作工艺流程作一浅述。 1.扁形名优茶 外形呈扁平条形的名优茶,主要有龙井、旗枪、大方等。由于龙井茶的知名度高,所以现在有不少地方都在仿制龙井茶,生产外形扁平的茶叶。这类茶叶机制的机具选配,主要有龙井茶电炒锅、30型名茶杀青机、多功能机。制作扁形茶依原料嫩度不同,工艺有听差异,使用的机具也就不同。 特级茶:主要选配龙井茶电炒锅。制作工艺:鲜叶→摊放→青锅(龙井茶电炒锅)→摊凉→焊锅(龙井茶电炒锅)→过筛割末→簸片→成茶。 高级茶:选配龙并茶电炒锅、30型名茶杀青机、多功能机。制作工艺:鲜叶→摊放→杀青(龙并茶电炒锅或30型名茶杀青机)→炒坯(多功能机)→摊凉→煇锅(多功能机或龙井茶电炒锅)→过筛割末→簸片→成茶。  相似文献   

4.
大叶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白毫多,用它的芽头制成的扁形茶芽锋壮实挺秀、香味清醇。目前国内对这种扁形茶多采用手工或多功能机或机器配套制作,未曾见到采用振动理条机杀青、整形,制作扁形茶的报道。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出全程(除烘干干燥外)用上洋牌6ch-60D型振动理条机,茶不出锅一次性呵成扁形茶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得的扁形茶外形扁直,白毫显露,嫩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和,汤色绿亮,叶底嫩黄匀整。现将该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压扁做形→理条干燥→烘干干燥。鲜叶摊放 将采摘的大叶种芽头进厂后均匀…  相似文献   

5.
一、扁形名优茶 鲜叶难放:一般摊放6~8小时,至鲜叶含水量68~70%时付制. 青锅:用锅槽式多功能机,包括杀青与整形;起始温度控制在锅槽热空气温度80℃~90℃,机械转速128rpm,高档叶每槽100~150g,中档叶每槽100g左右,低档叶每槽80~100g.  相似文献   

6.
槽式制茶机包括槽式杀青机、筒槽杀青机、长锅杀青机、长锅三青机、槽式炒干机等几种制茶机器。用此类茶机进行杀青与炒干的毛茶,品质上带有我国斧炒制茶的传统风格,杀青叶芽叶完整,色泽翠绿、均匀,条索紧直,汤色明亮,香气纯正;且能连续生产,排湿性能好,又能节约能源,是近年较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机种。但在生产中个别茶厂片面追求功效,使槽式杀青机超负荷运  相似文献   

7.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信阳毛尖炒茶机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改进,于今年春茶时试验获得成功,机制茶叶品质合乎要求,工效提高十二倍。河南信阳毛尖外形美观,内质优良,具有茶条细圆紧直,色泽翠  相似文献   

9.
炒青眉茶是我国主要茶类,由于初制的炒干机性能不善,制成茶叶存在松、扁、碎、钩缺点,制约了品质提高,前人曾为此作了许多探索,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致使眉茶炒干机成为茶界公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试验台多方位的探索.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长锅炒干机——6CC-86型炒干机,其制茶性能比现有机型显著改善,碎茶率大幅度下降,条索紧结完整,精制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些茶叶初制厂,想通过增加揉捻机转速,来达到提高揉捻工效的目的,因此,有的地方竟把揉捻机转速增加到每分钟90次以上。其实,这样的“飞速揉捻”,它的工效不但不能提高,反而还要下降,同时还会造成茶叶条索扁碎,片末茶增多,茶叶发红等弊病。  相似文献   

11.
名优茶多用机炒茶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优茶多用机,又称扁茶机、理条机、整形机、多功能机。该机于90年代初在安徽省出现,后经浙江等省的改进、提高,现已成为可制作扁形茶、针形茶和直条形毛尖茶的名优茶多用机械,它可以满足上述茶类的杀青、理条(整形)、压扁和干燥等工序的工艺要求,制出的茶叶具有色泽绿润、香高、外形挺直、扁平等特点。制茶工效较人工大为提高,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茶农使用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因此已在全国各地迅速普及推广。 该机诞生至今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虽经各茶  相似文献   

12.
尤溪主要以生产卷曲型绿茶为主,常见的有尤溪针螺、曲螺等。近年来,由于扁形茶特色明显,外形扁平,光滑匀直,锋苗显露,色泽黄绿,油润,滋味醇厚,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各地纷纷开始炒制扁形茶如尤溪扁针、金眉、香芽、七香玉针等。扁形绿茶炒制是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扁形绿茶,其中色和形都主要取决于炒制工艺。  相似文献   

13.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由电脑控制器、多功能机和执行机构组成。将优化的龙井茶加工工艺参数贮存在控制器的芯片中,计算机对龙井茶加工过程的温度、时间、转速以及加压、停机等动作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龙井茶青锅和辉锅的自动化加工。控制器贮存有12条龙井茶加工程序,供不同环境、不同鲜叶原料条件下选用。用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加工的龙井茶品质超过或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从而解决了龙井茶生产依赖炒制工人的技术这一问题,同时提高了名优茶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启利 《中国茶叶》2010,32(7):37-37
安徽省池州市现有茶园面积22.7万亩,年产茶叶超过6000吨,产值2.42亿元,高档礼品茶大多是扁直形茶叶,包括九华佛茶、东至云尖、石台香芽等。其做形的常用方法:一是采用6CLZ-60-11型9KW理条机,先将茶条理直,然后在同一台理条机上放加压棒将茶条压扁。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科学》2001,9(2):82
据吉林、河北、山东等 15个省物价系统成本调查队对 2 6 0个玉米生产县 2 39户农户玉米成本收益情况调查显示 ,2 0 0 0年玉米单产减少 ,成本下降 ,随着保护价的出台 ,农民收益将有所增加。据了解 ,去年农调户玉米平均单产 5152 5kg/hm2 ,比上年下降 2 95 5kg ,降幅为 5 4 %。农调户平均每公顷生产成本 380 5 5元 ,比上年下降 195元 ,降幅 4 9%。每 50kg主产品生产成本 ,含税成本分别为 34 1元、37 6元 ,分别比上年下降 1 6 %和 1%。按照国家关于制定秋粮价格政策的要求 ,各主要玉米产区收购保护价将陆续出台 ,黑、吉、辽三省每 50…  相似文献   

16.
据海南省文昌市物价局调查,1999年该市春花生平均单产为2235kg/hm2,比上年增产一成,全市总产量为5516t,花生市场平均销价每50kg仅8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每50kg所获纯收益55.74元,下降16.2%,每公顷纯收益2520元,下降7.7%。文昌花生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五月上旬,南平地区农业局在邵武市水北乡茶果场召开采茶机现场会。到会代表28人,会议历时两天,整个会议开得兴趣勃勃,圆满成功。代表们认真细致地观看了现场表演,普遍认为日本落合刃物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V8—Newz2—1000双人(弧型)往复切割式采茶机,重量轻,结构轻巧,性能可靠,操作方便,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高效能的采茶机械。 供测试机采的茶树品种是: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安徽楮叶种。机采台时工效250公斤,比手采人时工效提高10倍、机采鲜叶成本为0.025—0.03元,比手采鲜叶0.25—0.03元/斤减少开支10倍左右。机采质量与茶蓬芽叶萌展整齐程度有关,也与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只要掌握适时合理机采,干茶可达到二级毛茶标准。  相似文献   

18.
信阳毛尖机制工艺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桂义  扶晓  杨洁 《中国茶叶》2003,25(1):19-20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传统名茶,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汤色碧绿、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的独特内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信阳毛尖茶长期以来依靠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制茶成本高,并因制茶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导致质量不稳定,难于标准化和形成规模化生产,制约了产业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型茶机的发展,特别是往复振动理条机的问世与推广,推动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为探索最佳机制工艺参数,也为制定“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技术规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在信阳市茶叶试验站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极品名茶碧螺春 ,传统制法一直是用手工在锅里炒制完成全过程的。这种制法费时费工 ,工效低。成本大 ,效益低。我们通过多次试验 ,把手工制造改为机械制造。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1 1  6CSW - 6 5微型杀青机1 2  6CRW - 2 5微型揉捻机1 3 小型电热炒干机1 4 小型自动烘干机1 5 鲜叶 (一芽一叶初展 )2 制造方法2 1 杀青杀青温度为 16 0~ 180℃ ,投叶量 2 8~ 3 3kg。当滚筒温度达到后 ,投入鲜叶 ,先闷杀 3min后 ,吹风排汽 ,以后每隔 1~ 2min排汽一次。炒到叶质柔软 ,叶色暗绿 ,青气消失 ,香气显露 ,梗折不…  相似文献   

20.
采茶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而费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采茶用工多而外来采茶女工又日趋减少,利用机械采茶已势在必行。1机采茶园取得的效果和经济效益1.且节省劳力,提高1效,降低成本笔者对本市冬瓜岩茶场、黄龙茶场、九曲精制茶场调查,三个茶场茶园面积计666公项,本引用机采前约须采茶工200人左右,引进机采后,只需采茶工50人左右。机采平均台时产量360公斤,平均每人每台时产量70公斤,而手采平均每人每小时只可采8公斤,机采比手采提高功效8倍多。机采平均每斤茶青包括机器损耗,油费等只需0.1元,而手采每斤茶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