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为水貂肠炎病毒(又称为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群。据报道,用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制成的弱毒组织苗,能使水貂获得抵抗病毒性肠炎的免疫性,但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却不能感染猫。1965年,Gozham等报道了应用猫肾细胞培养致弱的猫肠炎病毒疫苗预防水貂病毒性肠炎。我们于1984年7月26日,利用现场病死貂的肺、心、血液和管型便的粘液管制成灭活苗,应用于某发生病毒性肠炎的貂场,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泛白血球减少症或传染性肠炎,是当前养貂场流行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白血球减少,血相失调,胃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和坏死变化。病原体是水貂肠炎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常于8、9月份暴发流行,冬季散发。流行过水貂病毒性肠炎的养貂场,第二年夏、秋季节仍可再次发生。据国外资料报道,幼貂的发病率为50—60%,死亡率高达90%,成年貂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25—30%。  相似文献   

3.
<正>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传染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2014年11月份以来,该病在文登区时有发生,而且均是免疫过的水貂发病。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病原及流行水貂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um,呈20面体对称。该病各年龄均可感染,但主要感染幼水貂。未免疫接种水貂最  相似文献   

4.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水貂肠炎病毒引起的顽固性下痢、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由于水貂饲养业的发展,水貂病毒性肠炎在某些地区和貂场曾先后发生和流行。仅在辽宁省庄河县就有几个貂场曾发生此病。82年6月中旬,内蒙集宁市水貂场发生了疑似病毒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传染病一直以来是危害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据罗国良(2008)等对2006—2007年我国水貂主要疾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调查显示,我国死亡的水貂中,其中水貂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和阿留申病死亡数分别占总死亡数的9.5%、11.8%和10.0%。表明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是造成水貂死亡量最大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水貂冠状病毒性肠炎(水貂流行性腹泻),是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之外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水貂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肠炎。1病史本病在世界许多养貂国家都有流行。本病发生与水貂品种密切相关,北美貂及其杂种后代易感,我国原有别国品种水貂易感性差。春、秋季多发。2流行特点犬、狐、水貂患了这种传染病,表现  相似文献   

7.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严重危害水貂的传染病之一,据资料报道,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1988年2月,笔者对陕西省山阳县外贸公司种貂场发生的水貂病毒性肠炎采用中草药进行防治,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988年2月下旬,陕西省山阳县外贸公司种貂场的种貂,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疫病。陆续发病92只,发病率达72.7%。死亡46只(其中公貂12只。母貂34只),致死率50%。在该病流行期间,  相似文献   

8.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用于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疫苗,该疫苗针对我国水貂细小病毒流行型——“B型”引起的肠炎而研制,相关试验表明,该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2009年12月11日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编号为(2009)新兽药证字39号。  相似文献   

9.
两户园地     
<正>应当正确的运输和保管水貂疫苗我县大钦岛乡某貂场,1989年7月上旬对饲养的2500只水貂全部注射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苗,但9月份仍发生了疫情。根据现场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化验,确诊为水貂病毒性肠炎,其原因是疫苗保存不当所致。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苗含氢氧化铝佐剂,不宜冻  相似文献   

10.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以胃肠粘膜炎症和坏死、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年龄的水貂均易感,水貂病毒性肠炎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在短时间内几乎危及整个水貂群,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此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患病的水貂和患乏白血球症的猫.  相似文献   

11.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水貂均能感染,但幼龄水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水貂。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微生物为细小病毒,水貂感染后会出现一系列的急性、热性和肠炎等症状,主要为胃肠黏膜出现炎性病变,水貂体内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为临床症状。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概述,以期降低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病率,促进水貂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概述了我国毛皮动物犬瘟热、水貂病毒性肠炎、水貂出血性肺炎、水貂阿留申病、狐狸脑炎等主要传染病及其流行现状,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水貂、狐狸、貉等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水貂年存栏数达6000万只,狐狸2500万只,貉1500万只,年裘皮进出口总额达500亿元,已经具备相当可观的产业规模,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犬瘟热、水貂病毒性肠炎、水貂出血性肺炎、水貂阿留申病、狐狸脑炎等主要传染病的发生日益  相似文献   

13.
372口服粉剂防治水貂病毒性肠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病毒性肠炎系由水貂细小病毒(MinkParuovirus,MPV)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剧烈下痢和排出乳白色肠管套状粘膜粪便为其特征.患病仔貂的死亡率可高达90%,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自五十年代引进水貂,1981年首次报道有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生,以后连年暴发流行。直到1984年以后,国内才初步解决了该病的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诊治张砀生(江苏省泗洪县畜牧兽医站)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泛白细胞减少症,或传染性貂肠炎,是危害养貂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消化道粘膜炎症和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曾于1986年到1988年在我县流行。近年,随着养貂...  相似文献   

15.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发炎、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为貂细小病毒(MPV),该病毒  相似文献   

16.
<正> 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流行很广,肉毒梭菌中毒则在利用畜禽下脚料的貂场很容易发生,这三种疾病给养貂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八十年代,我国先后研制出了水貂犬瘟热(CDV)弱毒疫苗、病毒性肠炎(MEV)疫苗和肉毒疫苗,对控制三种疫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是单价苗,预防接种费时、费力,成本又高,故不能适应大规模养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某地引入丹麦水貂导致水貂病毒性肠炎爆发。为控制该病,我们进行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灭活菌的研制,在生产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报告如下。一、灭活菌的制作(一)病料处理:取病料除去被膜及结  相似文献   

18.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白细胞减少症或传染性肠炎。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较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979年11月19日至28日,我们  相似文献   

19.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Enteritis Virsa Latreolaram)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肠炎病毒(Parvoviras)引起的,以胃肠粘膜出血和剧烈下痢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Macphorson对加拿大流行病毒性肠炎的几个貂场统计,幼貂的发病率为50—60%,成年貂发病率为20—30%。该病的死亡率为25—30%。  相似文献   

20.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水貂三大病毒性疫病之一。最早于1949年在加拿大发现本病,目前已流行于世界很多国家。我国最先由姜廷秀作过疑似本病流行的报道,但因没有特异性诊断方法一直没能确诊。由于我国养貂业不断发展,经常由国外引进种貂,带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