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黄土性母质上发育的壤质棕壤农田上,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磷铵和氯化钾,使土壤中0~20cm土层中含氯量达41.0mgkg-1,此时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略有所降低,施用单氯化肥氯化钾,使土壤0~20cm土层中含氯量为33.0mgkg-1,略高于对照,此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施用双氯或单氯肥料后,与对照相比,土壤中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无明显差异。通过对土壤中酶活性的测定,为长期施用含氯肥料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含氯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984年起,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场棕壤上设置氯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含氯化肥0~60cm土层的土壤,11年累积氯残留率平均为14.5%,土壤含氯量平均为29.6μg·g-1,土壤pH值下降了0.2~0.3,表层土壤pH则平均下降了0.6,土壤全N,P,K及速效养分均有一定的提高。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及土壤孔隙度基本没有变化,土壤闭聚体的数量稍有增加,平均增加了25.5g·kg-1土。  相似文献   

3.
1 应使用于耐氯的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番茄等作物耐氯性较强或中等耐氯,可优先使用含氯化肥;烟草、茶叶、葡萄、马铃薯、红薯等作物耐氯性较弱,一般不使用含氯化肥或严格控制使用量。此外,在同一类作物中,品种不同,抗氯性也有差异,如水稻中的杂交稻耐氯性最强,而常规早稻  相似文献   

4.
含氯化肥中的氯在旱田土壤中的积累及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唐雪群,葛鹏,金安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近年来,随着我国联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氯化铵和氯化钾等含氯化肥日渐增加,从而使大量的氯离子参与了土壤和植物营养体系的物质循环。连续施用含氯化肥后土壤...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区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含氯化肥0~40cm土层的土壤24年累积氯残留率平均为5.86%,土壤中含氯量平均为77.55kg.hm-2,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为1.7%~16%,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1%~2.7%,全氮增加了1.1%~2.7%,全磷增加了2.1%~13.0%,全钾增加0.2%~2.5%,碱解氮增加30.5%~92.3%,速效磷增加了100%~203%,速效钾增加了23.6%~46.2%。施用含氯化肥对花生有增加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为37.60%~92.07%。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植物的氯营养特点和土壤中氯元素的来源、含量水平与施肥的关系,介绍了生产上常用含氯肥料的种类、性质和合理施用方法,并提出了提高含氯肥料肥效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用含氯和含硫肥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湖南祁阳的红壤稻田进行了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多年连续施用含氯和含硫肥料尤其是含硫肥料会造成土壤酸化。Cl^-1易随水流失,长期连续施用不会在土壤中大量残留;而长期施用含硫肥料,SO4^2-在表土层和底土层中有明显的累积,累积的SO4^2-因改变了土壤的化学性质而对水稻生长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用氯化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含硫含氯化肥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为稻田土壤的合理施肥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持续33年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的定位试验历年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SO42-、Cl-+SO42-和Cl-肥料的土壤pH均表现下降趋势,施用SO42-肥料的土壤pH随年份极显著下降,年均下降0.028个pH单位。各处理(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Olsen-P含量都有增加趋势,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分别为0.31、0.17、0.15 g.kg-1,全氮年均增加分别为10.6、3.0、11.2 mg.kg-1,全磷年均增加分别为22.9、21.0、4.8 mg.kg-1,Olsen-P年均增加分别为1.42、1.14、0.58 mg.kg-1。各处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基本保持平衡,无明显增加或下降趋势。【结论】长期施用含硫化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积累,以及土壤有效磷活化。因此在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应重视含硫肥料的施用并注意防止其酸化。  相似文献   

10.
烟叶含钾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1.
含氯肥料对烤烟叶片含氯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盆栽试验表明,烟叶含Cl量与施Cl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随生长时期而降低,至成熟期低于0.4%。在肥料含Cl0%~12%时,烟叶产量随施Cl量增加而增加,以施含Cl 12%的肥料最高,比对照增产41.3%。但含Cl 15%时,则有毒害作用,产量明显降低。施Cl 3%~9%有助于提高烟叶含K量和调节K_2O/Cl比,而对烟株N,P营养无明显影响。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的适宜肥料含Cl量为6%~9%(即施Cl 74~107mg/kg±)。  相似文献   

12.
含氯化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近20年来对含氯化肥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报道,综述了含氯化肥中氯在植物体内的主要营养和生理生化功能,阐述了含氯化肥的肥效特性及其对作物抗逆性、土壤理化性质、离子行为、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农业与技术》2004,24(1):87-88
随着含氯化肥的施用向农田土壤中带入了大量的氯离子,氯离子对作物少则有益,多则有害。应根据作物的耐氯力和作物的土壤氯容量及降水情况科学施用。采用基肥或追肥的方法施用,基肥应早施,深施覆土;追肥应避开作物氯害敏感期;亦可制成复混肥料施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植烟土壤氯素特征与含氯钾肥施用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00年氯素普查结果,全省主要植烟土壤氯含量很低,平均含量4.60mg/kg;各烟区和各土类含氮量差异不明显,变幅分别为4.26mg/kg~51.13mg/kg和4.30mg/kg~4.88mg/kg,且氯含量动态变化不大。针对贵州土壤、烟叶的含氯水平及生态条件,分析了贵州烤烟生产合理施用氯化钾的可行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甘蔗和土壤氯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上连续四年施用含氯化肥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含氯化肥的施用对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蔗叶和蔗汁的氯含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氯量对蔗叶和蔗汁中氮、磷、钾含量无不良影响;在第四年,施氯量最大的处理,其0~20cm土层土壤的氯含量较基础土壤仅增加15~17mg/kg;施含氯化肥可使土壤pH值降低。因此,含氯化肥可以在甘蔗上使用,但在酸性土壤施用,应适当配合碱性肥料,防止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6.
福建耕作土壤含钾矿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福建省10个耕作土壤耕层不含钾矿物。结果表明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中云母最多,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和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云母较少,河流冲积物及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云母居中。云母含量高的土壤,钾的潜在供应量高,潜在供应速度大。粘粒伊利石和2-10μm云母对供钾潜力的意义大于粘粒水白云母和10-100μm云母。105℃烘干24小时对粘粒伊利石影响显著;干湿交替(不加钾)过程中各粒级云母对释钾或固钾均有显著相关;干湿交替(加钾)过程中固钾量主要取决于粘粒矿物类型,当粘粒中有较多蛭石时,Δ-K°值主要取决于蛭石;当粘粒中蛭石少而云母多时,Δ-K°值与粘粒伊利石相关极显著。含钾长石在钾素供应及转化上的意义低于云母。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及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NPK+S)相比,含氯化肥(NPK)Cl+S稻季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NPK+S)的35.7%、18.0%、69.8%,麦季土壤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的31.6%、24.5%、75.6%。主成分分析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硝酸盐还原酶。PLFA分析表明,含氯处理微生物量和种类最低,比等养分不含氯处理PLFA生物量降低24.7%,比对照降低43.2%;施用含氯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G+细菌显著降低,对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量的减少与含氯处理土壤pH降低和酶活性下降有关。长期施用含氯化肥作物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含氯处理比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水稻季产量和周年产量22年平均下降6.8%、3.3%。【结论】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减产趋势。建议不要长期施用双氯化肥,尤其要避免长期施用氯离子含量高的氯化铵。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氯化钾、氯化铵等含氯化肥、既防止对作物产生“氯害”又充分发挥这种肥料的增产效果,是多年来有关方面重视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拟从六个方面阐述粗浅的意见: 一是重点用于耐氯性强的作物。即把含氯化肥主要用在水稻、棉、麻、油菜、大小麦、玉米、甜菜、向日葵、黑麦草、蔬菜中的南瓜、菜豆、菠菜,果树中的猕猴桃、山核桃、香蕉、桃  相似文献   

19.
20.
甘蔗施用含氯肥料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等的氮、磷、钾施肥水平上增加氯的施用量,连续两年观察氯对甘蔗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氯5.95kg、28.45kg、50.95kg,对甘蔗的生长、产量及糖分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当667m^2施氯28.45kg和50.95kg时,甘蔗的分蘖明显减少,但连续两年累计施氯量的增加,与宿根蔗的减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