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土种猪的科学养殖技术,对土种猪哺乳期仔猪的培育、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肥育阶段的饲养管理、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土种猪猪场的卫生防疫技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赵鹏 《养猪》2009,(4):20-24
笔者有幸阅读英国Hermitage Seaborough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的种猪饲养管理手册,其中关于种猪各阶段的营养及饲养管理技术、人工授精技术以及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先进而又实用,在此编译成文,希望能给广大养猪业界同仁提供参考。英国Hermitage Seaborough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德文郡(Devon),有40余年成功的种猪育种经验,其种猪以“高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和高健康状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种猪生产是整个养猪业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种猪才能繁殖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才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着重阐述母猪在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其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1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4.
种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是提高种猪生产力的关键和保证。为最大限度发挥鑫广安美系种猪的优秀性能,保持猪只健康水平,提高种猪的利用率,文章从强化制度管理、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配种怀孕母猪和分娩哺乳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以及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等五个方面总结了鑫广安美系种猪的选育及饲养过程中的技术要点。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种猪生产力,而且还能提高种猪的抵抗能力,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切实提高鑫广安美系种猪的选育及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饲养种猪是一种提高猪生产效益的常见方式。加强种猪饲养管理,能有效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得到高质量仔猪,提高商品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所以,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是饲养种猪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养殖过程中,影响种猪生产力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对繁殖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才能制定出适宜的管理方案,最大程度发挥种猪的生产力。影响种猪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是遗传,但日常饲养管理对种猪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生猪养殖逐渐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我国生猪养殖仍以中小型养殖场、散养居多,中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的养殖技术还有待提高。根据生猪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对于提高生猪生产性能和抗病力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种猪与仔猪的选择、仔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种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的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生猪的养殖技术,旨在为养殖场、户生猪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种猪包括后备种猪和种母猪、种公猪,养好种猪是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前提,种猪好则仔猪壮,仔猪壮则生病少、育肥快、出栏率和肉料比高,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种猪饲养管理呢?一、后备种猪饲养管理后备种猪是4月龄至首次配种阶段的猪,包括后备种母猪和后备种公猪,后备阶段饲养管理好,可使后备种母猪和种公猪配种前合格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1.后备种猪选拔。后备种母猪应从高产母猪第3~4窝中分阶段选拔。断  相似文献   

8.
正良好的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保障种猪引入后具有较高的繁育能力,同时也是提升母猪窝产仔量的主要途径,可以有效防止种猪各类疾病的发生。因于此,探讨新引入种猪的有效饲养管理方式是当前生猪养殖户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优化种猪品质,促进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有效提升的关键是掌控种猪引入前后的饲养管理各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浅谈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要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种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是提高种猪生产力的关键和保证.笔者阐述了种公猪和种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并总结了种猪疾病的防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者阐述了对直接从美国引进的美系杜洛克种猪在中国的饲养管理技术和选种繁育具体方法,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使美系杜洛克种猪充分发挥其优秀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1.
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能保持种猪群较高的生产性能.因此,抓好后备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对种猪场来讲非常重要.从仔猪育成阶段到初次配种前,是后备猪的培育阶段.培育后备猪任务是生产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种用价值高的种猪.  相似文献   

12.
良好、规范的饲养管理是生产的基础。一般而言,猪的饲养管理可分为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生长育肥猪四个主要阶段,猪场应根据猪只不同生理阶段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养猪生产的效率和收益取决于对遗传学、环境、畜群健康、饲养管理以及营养等观念的认识,而与猪场规模的大小无关。上述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且它们的净产量决定了生产水平和利润的大小。在自繁自养体系中,必须保障种猪群的繁殖效率和有效的良性周转。参考惯用的生长肥育猪阶段饲养管理策略,按照种猪繁殖期各环节的营养需要,形成种猪的阶段饲养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妊娠母猪的饲养妊娠母猪营养的首要目标在于精确控制其增重和体况而使胎儿的生长发育最优化。建议对妊娠期母猪实行限制饲养。这种限制饲养方法是限制母猪的能量摄取而对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4.
从做好消毒工作、分栏管理、防治控制病患、种猪饲喂、种猪调教等方面综述了种猪引入前后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养猪户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变化,养猪行业对各阶段猪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也越来越细。在养猪生产中,猪群可分为种猪[公猪、种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仔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肥猪、后备种猪几个阶段,各阶段猪在饲养技术上各不相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养猪过程中,母猪的饲养管理非常关键,母猪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仔猪的产出率和成活率,维持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养猪效益。妊娠母猪饲养目标是保障母猪适宜的膘情和产后良好的泌乳性能,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仔猪的整齐度,为保证仔猪的健康状况、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均匀整齐度奠定基础。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对母猪妊娠期管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养猪是一门科学,后备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能够提高猪场生产产量,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文章从后备种猪的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诱情方法三方面对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全省各市县开始进行DLY生猪工程项目的试点,通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一大部分农户对推广外三元杂交猪仍然难以接受。因此,DLY生猪工程进展缓慢,效果欠佳。1主要原因1.1农户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一是对外种猪的质量优势认识模糊,持怀疑态度。如今市场经济呼唤的是质量型畜产品,而农户仍然习惯于饲养土种母猪及土二杂商品猪,重数量而轻质量。二是对外种猪饲养技术和配种技术跟不上,往往喜欢用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对待外种猪。所以根本养不好外种猪,有些农户甚至把自己的外种母猪卖掉,换成土种或太湖母猪。三…  相似文献   

18.
人们经常把一个猪场作为工厂来管理,种猪就好比是工厂的机器,源源不断的为猪场输送产品——商品猪,而后备种猪的选育及饲养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一个猪场今后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许多猪场后备阶段的饲养与一般的商品猪混在一起,这样不管从种猪营养的要求还是其他饲养条件的要求都  相似文献   

19.
潘学峰 《猪业科学》2019,36(2):124-125
实施优质瘦肉型猪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不仅加大了科技产品的投入和购买需求,而且创新了研发机制,也探索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系统的选育,采用新的育种方法和新技术,加快培育出了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肉质优良的种猪,以提高养猪业整体生产水平,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研究主要利用现有的优质原种猪资源、育种技术和多年丰富的现代化养猪饲养管理经验,加快品种改良速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养猪生产水平,利用先进的选育设备与常规及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优质的HD种公猪、母猪等专门化品系的种猪,同时对种猪进行扩繁及综合配套技术(配套技术主要包括:种猪和商品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营养配方标准,种猪饲养和繁殖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种猪性能测定和后备猪选留培育技术,疫病免疫、防治及疫病监测等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种猪的饲养管理是猪场的核心工作,该文从品种选择、种公猪和母猪(后备、妊娠、哺乳、断乳等不同时期)的营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系统论述,详细阐明种猪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