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缘唐松草属藏药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采用实地取样调查、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植物标本采集等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唐松草属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唐松草属藏药植物共有12种。  相似文献   

2.
金莲花族(Trollieae)隶属于毛茛科(Ranuneuleeea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金莲花族植物可供观赏、药用或作土农药,且多为著名的藏药。目前金莲花族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种子休眠与贮藏特性、人工栽培与野生抚育等方面已有部分报道。金莲花族藏药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对于青藏高原东缘整个藏药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查阅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在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植物区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分布着蕨类植物1科1属3种,种子植物41科129属26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3科98属211种,单子叶植物8科31属52种。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各大陆广泛分布的科占绝对优势,达到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8.32%;热带分布的科最少,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48%;温带分布的科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本文统计不同生境内植物种类比例的基础上论述了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4.
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系单元,对其种子植物分别从科,属和种3个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含种子植物31科、84属、115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11.00%,2.89%和0.48%,相对于该区较小的面积尺度,其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该区系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禾本科(21属,25种)和菊科(13属,22种)为优势科,这两个科共含有34属、47种,分别占该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9.53%和40.17%,表明他们对该区系的构成起较大作用;黄河兰州段种子植物区系中科、属、种的地理分布类型都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该区系中有世界广布属25个,占该区总属数的29.4%,各热带分布型共11属,占本区总属数的12.95%,各温带分布型共49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65%,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0属,占总属数的23.53%,世界温带分布有9属,占总属数的10.59%,种的分布型也以北温带分布型占优势,此分布型共计55种,占总种数的47%,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型,有17种,占总种数的14.53%;热带分布型的种较少,仅占总种数的19.65%,表明该区系的温带成分明显多于热带成分,温带性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环境恶劣,却拥有较多的植被类型。作为风毛菊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风毛菊属植物如何在极端的青藏高原环境中实现资源分配,备受人们关注。海拔作为一种外界因子,可影响风毛菊属植物的生长及其资源分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风毛菊属植物个体大小及花期、果期的资源分配与海拔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资源分配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查阅文献资料,对文献记载中甘肃省藏药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使得不同地区分布的藏药种类存在差异,以属于青藏高原组成部分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分布藏药种类最多。《藏药志》中记载的甘肃省分布藏药有原植物75科224属333种和动物44种,可作为甘肃省藏药资源的基本数据使用,对准确的藏药分布数据需要进行系统的资源调查后获得。  相似文献   

9.
对二连浩特地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组成特征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连浩特种子植物共254种,隶属于136属39科;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的69.23%,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93.38%;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水分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二者分别占总种数的80.71%和60.63%;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69.23%、75.00%和85.04%;区系起源新老并存,以新生进化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0.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封育和施肥生境中18个植物物种物候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导致双子叶植物(不含豆科)的始花期、开花峰值期和终花期轻度提前或者轻度推迟,花期持续时间轻度延长或者缩短;豆科植物的始花期轻度推迟,开花峰值期和终花期与对照无差异,花期持续时间轻度缩短;施肥未能够显著改变双子叶组分种的花期物候。施肥导致禾本科物种的始花期、开花峰值期、终花期显著推迟,花期持续时间轻度延长或者缩短。对照(封育)群落组分种种间开花峰值期为集中分布,科内开花峰值期为随机分布;施肥处理下群落组分种间开花峰值期为集中分布,双子叶组分种科内开花峰值期为随机分布,禾本科组分种科内开花峰值期为集中分布;施肥改变了施肥生境中禾本科组分种的花期分布模式。高寒草甸群落组分种花期物候对施肥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全面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蒸散发与植被退化的关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MODIS16A2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及其14 个子流域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同时选用MODIS NDVI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进而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和植被变化区,以此探究2001—2020 年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和不同植被变化区蒸散发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20 年青藏高原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低,东南高的态势,14 个子流域中羌塘高原区的蒸散发最高,黄河流域的蒸散发最低,同时大部分地区蒸散发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中灌木的蒸散发最高,其次是森林和草地。2001—2020 年青藏高原植被退化不断减弱,各退化区蒸散发的均值排序为:未退化区>轻度退化区>极重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区集中在青海湖和柴达木盆地周边区域且植被恢复区面积高于植被恶化区,各植被变化区的年均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呈植被恢复区>植被不变区>植被恶化区。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及植被蒸散发的时空特征能为当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高寒植被退化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一年生龙胆属植物的花期繁殖分配及其花大小与数量间权衡关系的研究发现,1)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2)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间无固定的相关模式,表明不同物种对相似环境压力的适应对策不同;3)花大小和总花数均随个体增大而增加,花数量的增加要比花大小的增加更加显著;4)在采用偏相关方法控制植物个体大小后,花大小与花数目之间表现出权衡关系,与理论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整体上呈现改善的状态,但仍有部分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对青藏高原草地现状及恢复潜势进行评估对于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气象数据与MODIS遥感影像,选用CASA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别计算了青藏高原现实净初级生产力(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NPP),并以其差值评估草地恢复潜势,主要结论如下:1)2001-2019年青藏高原NPP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草地持续恢复区域占40.98%,持续稳定区域占12.72%,而持续退化区域仅占3.47%,青藏高原草地整体以可持续的恢复状态为主。2)2001-2019年青藏高原潜在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值(maximum 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NPPm)呈现明显东南与西南部高,北部偏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草地类型PNPPm多在1000 g C·m-2左右。3)2001-2019年青藏高原草地恢复潜势呈现西南与东南部较高,北部偏低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日喀则地区、阿里南部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的草地具有较高的恢复价值,在这些地区开展草地恢复的前景更好。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与理论支撑,对指导青藏高原草地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野豌豆属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该地区3种野豌豆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厚度为三齿萼野豌豆(Vicia bungei)山野豌豆(V.amoena)救荒野豌豆(V.sativa);在一定光强范围内,随PFD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_n、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和光补偿点I_c增加;总叶绿素(Chlt)、类胡萝卜素(Car)和叶黄素/叶绿素(A505/A652)含量在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中大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速率(Ф_(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随PFD增加而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则随PFD增加而增加。因此,青藏高原地区3种野豌豆属植物光合生理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扇穗茅属(Littledalea)在青藏高的分布区及影响其分布范围的因子,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扇穗茅属3个物种(寡穗茅(Littledalea przevalskyi),藏扇穗茅(Littledalea tibetica),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地理分布格局及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扇穗茅(L. racemosa)潜在适生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四川西南部,分布面积最大(17.792万km2);藏扇穗茅(L.tibetica)适生区面积最小(9.019万km2),位于青海省南部、西藏自治区北部;寡穗茅(L.przevalskyi)分布于甘肃省西南部、青海省北部(15.783万km2)。当前生境环境气候影响扇穗茅属物种分布相对重要性较高的生态因子有7个,海拔(Altitude)因子影响最高。相比该属当前物种潜在分布,在未来2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100年、RCP4.5和RCP8.5),寡穗茅和扇穗茅适生区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藏北高原那曲及玉树等地,而藏扇穗茅适生区整体缩小,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该属藏扇穗茅潜在分布的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青藏高原东缘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开展平地和坡地划破草皮试验,研究了划破草皮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破处理对平地土壤含水量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坡地。划破处理增加了平地禾本科优势度而降低了坡地莎草科优势度。增加了平地禾本科高度,降低了坡地莎草科高度。平地和坡地划破区杂类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平地禾本科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区相比,两种地形划破草皮都能减少杂类草生物量,平地划破区禾本科生物量显著增加,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区。说明划破草皮在平地是一种有效的改良措施,而在坡地改良效果不显著,建议在使用划破草皮技术改良高寒草甸草原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海晏县景天属植物的调查,对这3个种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因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青藏高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补血充氧作用。但是景天属植物在海晏县分布面积小,保护、开发和利用还不到住。因此,研究景天属植物的药用功效,并加以开发利用,对长期生活、工作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宪  崔泰保 《家畜生态》2008,(5):102-105
藏獒是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护卫犬,是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藏族牧民的严格选择和培育而形成的优秀犬品种。本文通过分析藏獒的生物学特性、藏獒品种资源现状,提出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措施,为开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费璇  锁才序  向双  孙书存 《草地学报》2022,30(8):1954-1963
为阐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长期季节放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选取有10年以上冷、暖季放牧历史的湿生、中生、旱生高寒草甸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暖季放牧(6月至10月)下,湿生草甸香农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均显著小于冷季放牧(11月至翌年5月)(P<0.05),而旱生草甸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冷季放牧(P<0.05);冷季放牧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暖季放牧(P<0.05),其中暖季放牧下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湿生草甸暖季牧场与旱生草甸冷季牧场莎草科重要值最高,其余牧场均为双子叶杂草重要值最高(P<0.05);经ANOSIM检验,季节性放牧下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差异(P<0.01),湿生、旱生草甸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中生草甸群落结构差异较小。本研究表明长期季节性放牧会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可为不同生境草甸的放牧制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