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棉田套种多花黑麦草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 ,探讨了种草与养鹅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利用率,进行了棉田套种牧草养鹅与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分析.该配套技术的实施,为当前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林间套种牧草、牧草养畜,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立体生态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植树密度按6×8米规格种植。栽植树种,选用速生杨新品种,牧草品种以选用紫花苜蓿等豆科品种为宜。施肥以基肥为主,适当搭配化肥,每亩林套牧草可供15头羊食用。  相似文献   

3.
林间套种牧草、牧草养畜,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立体生态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植树密度按6×8米规格种植.栽植树种,选用速生杨新品种,牧草品种以选用紫花苜蓿等豆科品种为宜.施肥以基肥为主,适当搭配化肥,每亩林套牧草可供15头羊食用.  相似文献   

4.
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清水县的最佳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主要栽培牧草之一,种植苜蓿对发展种植业及畜牧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民就把它作为轮作倒茬的重要作物,我省较温暖地区多与冬小麦套种,小麦收获后当年能收一茬苜蓿。因此,研究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的影响,对科学种植紫花苜蓿、合理安排轮作倒茬、提高饲草产量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果草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斯  何丙辉  王侨  苏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75-4577
[目的]寻求适合三峡库区的“果—草”模式。[方法]在重庆三峡库区万州区内,设3种果—草模式处理:佛罗橙—紫花苜蓿,套种1年(T1)、佛罗橙—北海道牧草,套种2年(T2)、佛罗橙—白三叶,套种1年(T3),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果草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3种果草套种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增加土壤肥力,其中以T1和T2模式的养分含量最优;能增加土壤中大孔隙的含量,提高土壤渗透速度,其中以T2模式最大,达到8.03 mm/min;能够提高土壤中较大颗粒的含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其中以T1和T2模式的效果最显著。[结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和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是适合三峡库区的较为理想的果—草模式。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更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种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当家牧草,在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的生态适应能力特强,在很多地区均可种植。为了拓宽紫花苜蓿的发展区域,作者对紫花苜蓿的特性作以总结,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鑫 《甘肃农业》2004,(10):118-119
紫花苜蓿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最高的优良多年生豆科牧草之一,被誉为“牧草之王”。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陇中地区对紫花苜蓿的栽培逐年猛增,就陇西县而言,种植面积已达到24万亩。由于陇中地区目前在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仍属粗放的经营方式。为了充分挖掘紫花苜蓿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苜蓿营养品质,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紫花苜蓿的附加值,有必要对陇中紫花苜蓿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是甘肃天水地区的优质牧草,是天水市的牧草产业主栽品种。紫花苜蓿高效生产是天水地区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证天水市牧草产业和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选种制种、选地整地、播种方法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分析紫花苜蓿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为类似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除草剂对套种棉田的除草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套种后,遮荫现象严重,有利于杂草的发生。通过不同除草剂对套种棉田除草效果的试验,筛选出适合旱地棉田使用的除草 剂。试验结果表明,除草效果较理想并对棉花增产有显著作用的除草剂有50%乙草胺、40%津乙伴侣和40%玉丰。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在我国的广大农区腾出部分农田种植牧草,发展种草养畜业,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农民朋友对品种选择以及高效种植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种草养畜效益不高,甚至出现种牧草还不如种粮食作物效益高的现象时有发生。下面笔者结合我地的实际经验,把几种高产高效的模式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紫花苜蓿与冬牧70黑麦或饲用中新830小黑麦间作套种模式 1.品种选择紫花苜蓿宜选用美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种子的休眠期较长,出苗不整齐,而且第1年种植生长缓慢没有经济收入,通过春小麦套种紫花苜蓿的栽培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紫花苜蓿在第1年栽培中的经济收入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理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紫花苜蓿幼苗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不与春小麦抢墒、抢肥;紫花苜蓿可苗期受到小麦遮荫,可保证土壤的墒度,提高出苗成活率,有利于其生长。在春小麦收割后,紫花苜蓿可充分生长,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率,这种粮、草套种的配置方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Medicago L.)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重要的牧草。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久、经济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为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高微量元素、高能量、高消化率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 《甘肃农业》2003,(9):20-2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e.L)作为传统的优质豆科牧草,人们仅将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当家的豆科牧草利用而已。现在看来,紫花苜蓿不但是优质饲草,还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紫花苜蓿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重大的作用。因此,人们有必要认识紫花苜蓿将发挥出其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而造福人类的巨大作用。 一、花苜蓿是当之无愧的“牧草之王” 1.花苜蓿营养全面而丰富,一般牧草无法与之相比。 许多测定分析表明:紫花苜蓿富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胡萝卜素和各种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之后,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牧草。紫花苜蓿具有产量和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建立人工草地首选的牧草之一。熟练掌握其栽培技术,对畜牧业生产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奚康敏 《新农业》2004,(11):6-6
紫花苜蓿不仅是牧草之王,而且是一种好蔬菜。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垦区紫花苜蓿品种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大部分发达国家均有种植,是我国重要的栽培牧草。种植苜蓿是我国农业“三元”种植结构中重要一环。黑龙江垦区将把苜蓿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之一大力发展,然而苜蓿在垦区还未曾大面积种植,本试验将为垦区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和建植草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1988年2.5亩棉花套种的小茴香,单产48kg,亩收入384元.棉田套种小茴香,除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河滩地和盐碱地的土壤肥力,实现其植棉减肥增效,在连年种植棉花的河滩沙地(原阳点)和低肥力盐碱地(开封点)进行了棉花和紫花苜蓿间作同时播种(JT1)和棉花现蕾后套种紫花苜蓿(JT2)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探索在不减少棉花产量的前提下适宜的间作或套种紫花苜蓿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CK)相比,JT1处理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明显限制,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铃数和铃质量明显降低,单铃不孕子数增加,两试验点子棉产量分别显著减少了20.55%和22.03%;JT2处理棉花生长发育受影响不明显,减产不显著。就两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看,两试验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测定时期均较CK显著增加,两试验点土壤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CK显著提高,拔棉柴后,两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棉田土壤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下茬棉花减肥增效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可见,棉花和紫花苜蓿同时播种间作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使棉花子棉产量较单作棉花显著减产,而在棉花现蕾后套种紫花苜蓿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子棉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同样达到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种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棉花早衰早死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田间作套种,既是增加棉田效益,又是解决棉花早衰早死的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棉田套种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团在棉田套种小茴香3333公顷,667米^2获纯效益700余元。 一、套种模式 套种棉田为滴灌棉田,地膜幅宽1.2米,1膜4行棉花,行株距配置全部采用机采棉模式,小茴香点播在膜上66厘米行间,1膜1行,穴距11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