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根据大青山独特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和不同群落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多年来封山育林研究的成效,提出了大青山生态脆弱带封山育林的4种模式:天然白桦次生林封山育林、中山区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中低山区水土保持林封山育林、干旱阳坡封山育林育草,为在大青山地区实施封山育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金沙江流域有代表性的植被受干扰退化后的天然林为对象,根据天然林的自然特性、演替规律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状况,开展了不同退化天然林类型的干扰体系、不同干扰等级林分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并对示范区不同封育对象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选择和确定了划分封山育林类型的原则、依据、指标和参数。在不同类型的天然林退化区采用封禁、封调、封补、封抚、封保5种类型的技术,建立封山育林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建省清流县不同类型的林地质量条件,采取人工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下套种及森林保护等封山育林技术,节约了造林更新经费,增加了封育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及试验示范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传统封山育林工作粗放经营的现状,提出因林制宜、综合培育的现代封山育林理念及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德技术合作—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示范区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制定了该示范区封育类型划分的因子及量化指标,将该示范区的32个小班划分为3种封山育林类型。本研究旨在将传统封山育林事业推向有计划、有目标、有营林措施的新阶段,推进首都郊县水源涵养和绿化地区的封山育林进程并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新认识封山育林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特点及封山育林对象。总结了按照培育目的和树种比例分为5种封育类型、3种封育方式。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技术措施。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封山育林的类型,重点介绍了适合山西省实施封山育林的5种模式以及如何加快封山育林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滇中高原退化云南松林恢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松林是滇中高原重要的森林类型,但因过度采伐、植物入侵及病虫为害等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我们通过试验,总结出了退化云南松林混阔控紫的恢复技术模式。该模式核心是针对高密度云南松林开展抚育间伐术,中低密度云南松林开展封山育林,对恢复过程中出现入侵林分的紫茎泽兰实施人工防除技术,从而把退化云南松林逐步导向针阔混交复层异龄林。  相似文献   

9.
我国封山育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概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技术措施以及封山育林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封山育林今后研究的重点 ,主要是进行群落演替规律、生态恢复过程等封山育林的生态过程研究、封山育林生态功能及其提高技术研究、困难地带生态恢复与封山育林研究以及封山育林的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技术措施.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封山育林的类型,重点介绍了适合山西省实施封山育林的5种模式以及如何加快封山育林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6年封山育林试验研究,分析封山育林期间植被覆盖率、郁闭度、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数量特征变化,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不同树种补植效果.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度达20%,郁闭时间缩短30%以上,增加了植物丰富度,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顶果木(Acrocarpus frxnifolius)、任豆(Zenia insignis)、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等树种补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退耕还林实施现状,从思路与方略、封山育林、模式与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展综述,对国外退耕还林实践进行了借鉴性分析,并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植被演替规律是封山育林的理论基础。依据更新与立地条件相关关系,通过数量化理论(Ⅰ)分析,确定出坡向、土层厚、坡位、母岩和海拔为影响更新主导因子。按立地与更新树种双因子法划分出7种封育类型;根据冠幅与年龄线性关系,测算出各类型最佳封育期;通过定位观察对比试验,研究出各类型人工促进成林技术。研究认为,封山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国情等特点,且林分稳定,克服大面积人工纯林在经营上存在的各种难以解决的矛盾。其生态效益显著,是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永顺县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模式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永顺县勺哈乡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在各立地类型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了模式和林种树种配置。示范区内共配置了保土经济林还林模式、土壤保持还林模式、块状混交还林模式、山顶防护型还林模式与封山育林模式等5个模式,在各模式中配置了柑桔、板栗等经济树种和杉木、木荷、青榨槭、桤木、马尾松等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南阳封山育林区不同封育对象、封育类型与相应的非封育区对照小班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认为南阳封山育林成效显著,其封育效果与封育对象和封育方式等因素有关。从封育对象看,疏林地封育效果最好,有林地次之,无林地最差;从封育方式来看,有林地半封比全封封育效果好,疏林地全封比半封封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即由GB/T 15163-2004替代GB/T 15163-1994后,因封山育林的对象、内容、技术、要求等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处理好以下新的问题:①封山育林的内涵及对象.②封山育林对象与适宜条件的关系.③与封育目的目标的关系.④与封山育林技术的关系.⑤与合格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伏南中山是丹江水库的集水区和老鹳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实行封山育林尤为重要。通过对伏南中山封山育林的现状、存在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了适宜的封山育林水源涵养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区植被分布,群落演替和村山育林情况调查。探讨了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了5个类型组17个类型。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特点,制定了封山育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封山育林是恢复生态环境重要手段。简要地叙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作用及基本原则。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方法,对封山育林的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封山育林是恢复生态环境重要手段.简要地叙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作用及基本原则.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方法,对封山育林的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