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番茄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在增施放线菌剂后,对苗期植株生长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为探索放线菌剂在改良土壤连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棚外未种植过番茄的土壤和棚内连作4、8年番茄的土壤为介质,分别设施放线菌剂和不施放线菌剂处理(浇灌放线菌剂和清水,灌根量均为0.8 g/株),槽式栽培,测定番茄植株生长指标、光合性能、PPO活性及PPO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施菌处理均可促进番茄苗期叶长、叶宽、茎粗和株高的生长,且对连作4年土壤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番茄叶片和根系的PPO活性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升高;在连作4年土壤中施用放线菌剂后,番茄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菌剂效应最高,达10.78%,胞间CO2浓度在非连作土壤中提高3.48%;在连作土壤中,苗期番茄根系PPO活性与叶片PP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P<0.05)呈正相关,与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0.01)和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结论】放线菌剂对连作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可以促进连作番茄苗期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库源的生长,提高番茄PPO活性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且以连作4年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而对CO2的固定和利用过程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放线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PP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生防放线菌剂单接和与病原菌混接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对黄瓜叶片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制剂对黄瓜幼苗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在接种量为1.5 g/kg、20 d时,菌剂Act12(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单独接种处理后,黄瓜植株总质量、根系鲜质量、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及叶面积分别较对照CK提高18.8%、225.0%、57.3%、482.0%及45.3%;Act12与黄瓜枯萎菌HK混合接种时,其各对应指标测值分别较对照HK提高78.9%、114.6%、162.6%、443.4%及50.0%。②施用菌剂后对叶片诱导酶PPO活性有一定提高,45 d时,单接Act12(1.5 g/kg)较对照增加了54.4%。③接种放线菌剂对黄瓜幼苗叶片绿色度SPDA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施用放线菌剂能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对根系生长及活力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并使黄瓜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根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单株根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田间试验中,采取全部摘除花序处理控制丹参根的生殖生长,每10 d摘一次。不作任何处理的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摘除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Α和丹酚酸Β含量以及单株干鲜重。[结果]除7月外,其余各月控制生殖生长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均比对照显著增加。11月摘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分别比对照增加提高28.12%、15.49%、9.78%、22.82%和34.12%。[结论]该研究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放线菌剂A[加州链霉菌(Streptomyces californianus)、假刺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venezuelae)、肉质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nosus)、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1株未定种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等质量混合]和放线菌剂B[肉质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nosus)、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等质量混合]按照灌根和拌土2种不同方式施入对连作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放线菌均可促进番茄地上部、地下部和整株鲜质量的增加、根系活力的增长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且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菌剂效应有所降低,菌剂A采用灌根方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种源丹参的差异及移栽期对丹参生长特性的影响,明确丹参在河南种植的适宜移栽期,选择河南嵩县、伊川、方城3个种源的丹参,研究不同移栽期(9月28日、10月28日、11月28日、3月20日)对其生长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3个种源丹参的株高、植株茎粗,以及最大复叶顶生小叶长、宽有显著影响,以10月28日移栽处理的表现较优。同时,10月28日移栽的3个种源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在收获期也较理想。3个种源的丹参中,嵩县种源丹参地上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相对更优。河南丹参生产上建议选用秋季移栽,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西瓜无公害防病壮苗技术,以常规种子在瓜类连作土上播种为带菌土对照(CK1),以土壤高温消毒为无病菌土对照(CK2),比较了专用种衣剂包衣和3种放线菌剂处理对西瓜防病壮苗的效果。结果表明,CK1西瓜苗期土传病害严重,发病率高达90%;CK2发病率仅为13.3%,防病效果达85.2%;应用种衣剂包衣西瓜种子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其发病率为25.6%,防病效果为71.6%;3种放线菌剂A、B、C均有一定的防病促生效果,防病效果分别达16.2%,17.0%和13.3%。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认为,放线菌剂A处理的西瓜幼苗长势较好,植株健壮,壮苗指数高,叶绿素含量高,根系活力强;种衣剂包衣也是防病壮苗有效而简易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期之间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4种丹参有效成分的最佳栽培土壤水分条件和采收期,采用盆栽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θf)的35%、55%、75%,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丹参的生长指标和4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丹参株高和叶长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逐渐升高。②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在6月底达到最大值,9月进入第2峰值。③9月之前,丹参素在5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丹酚酸B含量在7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9月之后则均在3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整个检测期内,咖啡酸在55% θf、迷迭香酸在7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综上,6月底是获得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采收期,土壤适度干旱利于丹参根部丹参素和咖啡酸合成,土壤湿润利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合成,4种有效成分对水分的需求量表现为: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研究为宁夏等干旱地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盐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Na Cl模拟不同程度的盐胁迫,共设置0、20、50、75、100和150 mmol·L-1共6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下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20 mmol·L-1的Na Cl可促进丹参种子萌发,但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发芽势均呈下降趋势;丹参幼苗苗高和根长生长则在75 mmol·L-1 Na Cl溶液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此时显著增加了丹参幼苗叶片中SOD、POD、CAT酶的活性;在100 mmol·L-1 Na Cl溶液处理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MDA的含量则随着Na 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丹参幼苗叶片通过自身协调物质来抵抗盐胁迫的同时细胞膜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丹参幼苗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抑制了叶片产生光合色素的能力。综上所述,低浓度的Na Cl胁迫下,有利于丹参种子的萌发,丹参幼苗也可通过提升自身的生理机制来缓解一定浓度盐胁迫造成的伤害,但是随着Na Cl胁迫浓度的升高,丹参幼苗耐盐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硒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幼苗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硒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硒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丹参幼苗株高、根长、各部分质量及叶绿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硒的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说明AM真菌能够促进丹参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强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接种株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均高于未接种株,当硒质量浓度为40mg·L-1时接种株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最高,为0.272%;不同施硒水平下,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接种株与未接种株丹参生长量、可溶性糖、丙二醛及丹参酮ⅡA均先增大后减小,但接种株高于未接种株,在Se1(20mg·L-1)~Se2(40mg·L-1)时达到最大,说明高硒抑制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富集。可见,适量质量浓度的硒与AM真菌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的积累。丹参中硒质量分数与施硒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无明显线性关系,且硒的分布为茎叶根部。因此,当硒质量浓度为20~40mg·L-1时,AM真菌对丹参的接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7-V和MS培养基中不同营养元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探求更有效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6,7-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将MS培养基的大量、微量和有机元素替换6,7-V培养基的相应成分,取培养21 d的毛状根测定其鲜质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培养基和毛状根中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6,7-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其大量元素为基础,分别用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KNO3、NH4NO3、MgSO4.7H2O、K2HPO4替换6,7-V培养基的相应大量元素组分,取培养21 d的毛状根测定其鲜质量,利用HPLC法测定培养基和毛状根中的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分析各种培养基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可显著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但不利于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微量元素和有机元素对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无显著影响。以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K2HPO4替换6,7-V培养基的大量元素NaH2PO4.H2O和Na2HPO4时,培养基中丹参酮ⅡA含量最低;以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gSO4.7H2O替换6,7-V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gSO4.7H2O时,丹参毛状根生长速度最快,且培养基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高于其他相应处理;以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NH4NO3替换6,7-V培养基的大量元素(NH4)2SO4时,培养基中的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含量均为最低,同时毛状根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低于其他相应处理。【结论】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显著影响毛状根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减少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gSO4.7H2O的含量,可以促进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ⅡA的释放;而大量元素中含量过多的NH4NO3不利于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同时也不利于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和释放。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和磷用量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和磷用量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与未接种株相比,接种AM真菌丹参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多糖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而丙二醛(MDA)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相同水分不同施磷水平下,丹参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丹参多糖的质量分数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P2(0.15g·kg-1)时达到最大,叶绿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1.182mg·g-1、11.925mg·g-1、21.959mg·g-1;与此相反,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P2(0.15g·kg-1)时达到最低,分别为1.418mmol·g-1和6.067μg·g-1。不同水分相同施磷水平下,接种株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丹参多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未接菌株,70%田间持水量下丹参药用成分质量分数较高。70%田间持水量,施磷量为0.15g·kg-1时接种AM真菌使丹参药用成分质量分数最高,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0.252%、3.352%和6.1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丹参大田高产栽培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移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CK(对照)、MX(混合肥)、N10(施用尿素215.5 kg/hm2)、N20(施用尿素431.0 kg/hm2)4个处理,通过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丹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丹参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N20处理显著增加了丹参的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丹参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在N10处理下降低,N20处理下升高,而混合肥处理下前者升高后者降低。【结论】氮肥可提高丹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混合肥处理下丹参的光合潜力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引用“辐热积”概念,建立叶面积指数模型和基于光合的干物质积累模型。将叶面积指数模型和高斯积分法相结合,依据丹参的冠层结构特点,建立三层模型。选用光合直角双曲线模型,并考虑温度对最大光合速率的影响,量化丹参的呼吸消耗;去除生长后期气温下降、光照减弱等因素造成丹参地上部分枯萎、干物质减少,使后期模拟更为精确,从而建立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丹参光合生产和干物质转化积累动态模拟模型。用均根方差、相对误差及拟合指数对独立的试验2数据进行检验,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间决定系数R≥0.992,模拟值和实测值间符合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相对误差均在10%左右,拟合指数均接近于1。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不同光照度对商洛丹参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商洛道地丹参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生长减缓期)叶片在不同遮光处理下(遮光率为40%~50%、50%~70%、70%~80%和85%~95%)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遮光率为40%~50%时,株高、主茎数、单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最大;随遮光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分数遮光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先增后减。综合全生育期来看,遮光率为50%更适合商洛丹参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红花药对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丹参-红花配比(质量比)为3∶1、2∶1和1∶1的药液(以生药计药物的质量浓度为0.6g/mL)。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丹参-红花3∶1、2∶1、1∶1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mg/kg和冰水浴复制急性血瘀证模型,然后禁食,自由饮水,12h后采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确定造模成功后,对丹参-红花3∶1、2∶1、1∶1组大鼠灌服给药3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9mL/(kg·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灌服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8d。于第8天给药后的30min,麻醉大鼠,取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最大下降速率、ST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极显著升高,表明急性血瘀证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红花不同比例配伍均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并可抑制缺血导致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的降低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ST段的升高,其中以丹参-红花3∶1配伍效果最好。【结论】丹参-红花药对以3∶1配伍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根生长发育与温度、光辐射和土壤湿度的关系,建立丹参根生长发育预测模型。【方法】以紫花丹参为试材,通过小区试验测定其主根长、主根最大直径(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粗>3 mm分根数及根含水量;测定丹参生长环境的温度、光辐射和土壤湿度,求出环境影响因子积,分别绘制丹参主根长、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分根数及根含水量与环境影响因子积的关系曲线,模拟其方程,建立丹参主根长、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粗>3 mm分根数及根含水量的预测模型,采用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对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丹参主根长、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粗>3 mm分根数及根含水量与环境影响因子积分别呈对数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幂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为0.778 2 cm,0.510 9 mm,3.925 4 g,2.588 6 g,0.685 0和1.097 0%。【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温光和土壤湿度的丹参根生长发育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MSE较小,预测效果较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丹参根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