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我省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巴才仁  尕藏措 《青海草业》2001,10(1):43-44,10
通过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认为超载放牧 ,全球气候变暖 ,鼠虫灾害 ,水土流失 ,滥采乱挖 ,开垦草地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强草地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快草地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科学养畜和建设养畜是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养羊业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那么羊是怎样破坏生态环境羊为什么要破坏生态环境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羊属于草食动物,嘴尖牙利,喜食脆硬的饲草和饲料,在枯草期或在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在纯放牧的条件下,羊无草可吃,为了生存,就掘草、啃树皮,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荒漠化进程,恶化了生态环境。所以,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必须禁放宰羊或限养的提法就应运而生。那么,有人会问,养羊能不能不破坏生态环境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羊有草吃或不放牧时就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有人会问,我国有草喂这么多的羊吗回答…  相似文献   

3.
<正>封山禁牧是以搞好退耕还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和尽快恢复植被的关键性的保障措施。实行封山禁牧有利于防止人为乱垦滥伐和放牧对新造林地、原生植被的破坏,提高林草成活率、保存率;有利于促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水平,加速畜牧业产业  相似文献   

4.
1九寨沟县牲畜放牧的弊端 1.1破坏九寨沟生态环境、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传统畜牧业是以牲畜放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对森林、树林、灌木林,特别是人类居地周围环境植被破坏严重.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人工植树造林工作也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草原放牧是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仅对牧民未来经济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也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牧区经营和放牧理念,寻找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由于人类对地球植被乱垦乱伐和家畜的超载过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已认识到要改变生态环境又不影响自身的发展,必须进行畜牧业生产的改革.即由自然放牧转变成为利用作物秸秆和种植优良牧草对家畜,尤其是对山羊进行人工舍饲.  相似文献   

7.
1美姑县传统牲畜放牧的劣态1.1破坏和影响农作物种植大春作物种植后,时常遭牲畜破坏,青苗被糟踏。美姑县海拔1800米以下的4670公顷土地,基本上都可种小麦、大麦、豌豆等小春作物,由于受传统牲畜放牧习惯的影响,这部分土地不能种植小春作物,使冬季土地不能得到很好利用,土地利用率较低。如果种植小春作物,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那么全县在大春作物粮食总产量基础上可以增加100万千克以上小春作物粮食。1.2影响植树造林,破坏生态环境牲畜放牧不仅破坏人工造林,而且破坏原始森林、疏林、灌木林,村内村外自生林。每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环境现状的分析,认为造成西部草地生态系统 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无节制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矿、开垦、陡坡地开垦,乱 砍滥伐、水源涵养林减少,乱捕滥猎等。从而提出了改变人们经济活动行为和加强西部草地生 态系统建设恢复其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伊金霍洛旗地处半干旱草原地带,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制度导制草地 群落逆向演替,植被退化,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依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成因提出治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塔城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们乱垦、乱挖、乱占天然草地,使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塔城地区草畜矛盾日益凸显,为保护草原生态,缓解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草场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工草地置换天然草场已是势在必行,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改良  相似文献   

11.
1枯草期舍饲的目的和意义绒山羊性情活泼、好动、喜登山,主要以放牧为主,以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为饲料来源。近些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乱砍滥伐以及农村燃料用林与日俱增,使林地面积锐减,林下的二层植被———灌木丛也被农户割柴而逐渐消失了。地表的三层植被因失去了一、二层植被的保护,常年经风吹雨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过度放牧等造成产草量和载畜能力急剧下降,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枯草期羊单纯依靠放牧吃不饱,如果管护不严就会出现毁坏幼树现象,出现林牧矛盾问题。某些部门和一些镇(区)把生态环境恶化都…  相似文献   

12.
实行封山禁牧是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是保护和尽快恢复植被的关键和保障,有利于防止人为放牧对新造林地、原生植被的破坏,有利于借助自然力量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变革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民脱贫致富.但封山禁牧对畜牧业的发展会产生"阵痛", 本文就在农区封山禁牧后如何发展畜牧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榆林是陕西省畜牧生产基地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人工种草及畜牧业生产发展快速,畜牧产值增幅明显,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显著。该市实行封山(沙)禁牧建设生态环境给榆林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封山(沙)禁牧前,该市的畜牧业发展仍沿袭多年的自由放牧习俗,特别是草地滥垦乱牧,草场权属不清,重利用、轻管护,畜牧业的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为代价,造成草场的严重退化、沙化、碱化,草、畜环境恶化矛盾突出。加之基础设施薄弱,饲养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服务体系滞后,规模养殖户少,良种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4.
天然草地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然而由于传统的放牧方式对草地缺乏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头数,超载过牧,开垦草原,乱挖药材,导致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沙尘暴、荒漠化等危害日趋加剧,优良牧草减少,产草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繁,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影响了富蕴县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退化草原的治理,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本文采用外业调查与内业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15.
我市水草资源丰富,形成良好的放牧条件,但因过度放牧、垦荒等因素造成草原严重退化,环境遭到破坏,为能合理保护利用草原,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本文针对我市草地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绒山羊的圈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羊大国,长期以来,养羊都以放牧为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随着养羊数量的增,草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为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沙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使养羊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养羊业要改变传统的放牧习惯,发展圈养是今后养羊业发展的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1羊舍的修建要点羊舍是供羊休息、生存的地方。羊舍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羊群的健康、繁殖和生长发育。因此发展养羊生产,必须科学地建好羊舍。1.1羊舍要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地…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绒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绒毛纯白,绒质优良,产绒量居品种之冠,被国人称之为“国宝”、“掌上明珠”,绒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价格昂贵,被称为“软黄金”。因此,辽宁绒山羊发展速度很快,现辽宁省辽宁绒山羊例养量达到300万只。众所周知,以放牧方式饲养绒山羊破坏山林、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近年来,乐都县的草原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将存在问题及分析叙述如下。1存在问题与原因1.1问题1.1.1乱放牧由于草原“吃大锅饭”,草原放牧比较混乱。这种现状,使草原严重超载,草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给草  相似文献   

19.
西部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功能恢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环境现状的分析,认为造成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无节制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矿、开垦、陡坡地开垦,乱砍滥伐、水源涵养林减少,乱捕滥猎等。从而提出了改变人们经济活动行为和加强西部草地生态系统建设恢复其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草食家畜饲养数量的急剧增加,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草场的面积有限,载畜能力更是有限。特别是我们辽西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和一些人为因素的破坏,致使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因此用种草来养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选择。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休牧、禁牧也将是大势所趋,舍饲和半舍饲的饲养方式必将取代传统的放牧型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