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青贮饲料质量的判定1.取样方法开窖后.深入青贮窖20厘米深处,按三点取样法.各抓一把进行检查。2.判定标准(1)较好:颜色青绿色或黄绿色,近于原色,有光泽;气味芳香,酒酸味给人舒适感:湿润、紧密,但容易分离;茎、花、叶保持原状。  相似文献   

2.
六、青贮饲料质量的判定1.取样方法开窖后,深入青贮窖20厘米深处,按三点取样法,各抓一把进行检查。2.判定标准(1)较好:颜色青绿色或黄绿色,近于原色,有光泽;气味芳香,酒酸味给人舒适感;湿润、紧密,但容易分离;茎、花、叶保持原状。(2)一般:颜色黄褐色或暗色;有刺鼻  相似文献   

3.
检查某一地区越冬螟虫的种类比例、分布密度和越冬死亡率(此处专指三化螟和二化螟),是预测来年螟灾是否可能发生的重要指标,是制定该地区治螟方案及检查这个方案实施后效果大小的可靠根据。所以,这项工作,不但需要进行,而且需要年年进行,资料累积愈多则结论便愈有价值。在这里首先牵涉到的,就是检查时对于禾蔸的取样问  相似文献   

4.
农用肥料类型、品种很多,其质量真假、好坏、优劣最终要通过取样检测予以判定。但在购买前也可进行初步识别,以免上当受骗。肥料质量识别的一般方法主要是:一看、二听、三闻、四摸、五观察。  相似文献   

5.
红三叶青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红三叶切碎后装入塑料袋中青贮330d。对原料和青贮饲料取样分析。袋装红三叶青贮饲料的pH和氨氮含量分别为4.47和0.84%,发酵品质良好,经青贮后,纤维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油取样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取样方法、取样系统原则、取样点选择、样品的处理及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该问题的解决对保证油品计量的公平与公正,减少交接计量纠纷,确保交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取样部位、取样时间、保存温度、保存时间与苗龄对水稻植株无机磷测定的影响,为水稻无机磷测定提供指导。以水培条件下野生型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cv. Nipponbare)为材料,分别取不同叶序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进行无机磷测定,一天内不同时间取同一叶序叶片进行无机磷测定,相同叶序叶片取样后分别在室温(25 ℃)和低温(4 ℃)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进行无机磷测定,取不同苗龄水稻倒二叶进行无机磷测定。对以上测定的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取样部位对无机磷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叶片从新叶到老叶无机磷浓度逐渐增加,灌浆后的旗叶无机磷浓度较低;同一叶片叶基部无机磷含量最低,叶中部和叶尖无机磷浓度相同;一天内不同时间取样,各时间点之间无机磷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等对水稻叶片无机磷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综上,水稻植株无机磷测定时,要保证取样部位一致,其他因素如取样时间、温度、保存时间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在了解当地无特殊性重大疫情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取样送检,可以及时了解、控制病情。 对于病毒性疾病,一般在病发早期采取病料;对于急性全身性感染,应在高热期采血;对于呼吸道感染,应在鼻道深部和咽喉部粘膜取样;身上有水泡的,要取水泡液和水泡皮化验;对于尸体解剖,应在动物死后立即进行,对机体组织器官先行检查后,再根据疫病类型、检验内容或手段来确  相似文献   

9.
为了初步探讨芥菜叶青贮效果,将芥菜叶切碎后袋贮,贮藏1年后,取样进行发酵品质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中等,富含粗蛋白,纤维和硝基化合物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避免苏丹草青贮饲料开封后的二次发酵,通过添加甲醛,确定青贮饲料能否保持良好的发酵品质,达到延长新鲜储存时间的理想状态.[方法]对第一茬抽穗期苏丹草进行半干青贮,青贮时间为50d.试验设两种处理,即添加甲醛组和未添加甲醛组,每个组再分成两个小组:(1)贮存50 d后,一直开封,在此过程中分别在开封后的第0、3、8、15、20 d取样;(2)贮存50 d后,分别在开封后的第0、3、8、15、20 d开封,每次开封时间为30 min,并在此过程中取样后封口;测定青贮饲料感官评定指标和pH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对未添加甲醛组而言,开封30 min/d处理的青贮饲料pH值比一直开封处理青贮饲料的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添加甲醛组而言,开封30 min/d处理青贮饲料的pH值比一直开封处理青贮饲料的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添加甲醛组和未添加甲醛组而言,添加甲醛处理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和pH值比未添加甲醛处理青贮饲料的更为理想,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处理的苏丹草青贮饲料,在贮后感官评定指标最为理想,能有效抑制其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对枸杞质量检验的实践 ,对无公害枸杞鲜果和干果样品的取样原则、取样点的布设、取样方法、取样标准、取样时间和数量、样品的包装和贮运等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牧草、绿色秸秆、藤蔓等切短装入青贮窖内,隔绝空气,经微生物(乳酸菌)发酵作用,制成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并能长期保存的饲料。青贮是草食家畜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要进行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在使用前和使用中。1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1.1青贮饲料取样青贮饲料样品的采集需具有代表性,不同的青贮设备结构存在差异,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操  相似文献   

13.
几种作物田间试验样本平均数估测的样本容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大麦、小麦、水稻、大豆、小豆5种作物9个植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随机抽样,从而获得田间试验连续性数据的样本平均数分析所需的取样容量,研究表明:(1) 作物群体的变异系数因农艺性状而异,而且供试材料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可将所研究的农艺性状分为3类.(2)农艺性状的取样容量与样本平均数的变异系数呈幂函数曲线关系:Y=b·N~(-1/2).(3)用直线方程Y=α+βX以tg10°、tg5°为斜率作 Y=b·N~(-1/2)曲线的切线,以切点将曲线分为3部分,即变异系数变化的剧烈区、过渡区和平缓区,取样容量区在过渡区内为宜,变异系数小的农艺性状取样容量为10~20株,变异系数大的农艺性状取样容量为30株左右,综合3类性状取样容量为25株,相当于总体变异系数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取样方法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的影响,以燕山西部灌木植被的草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取样面积及取样数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样面积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的测度结果具有明显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仪多样性指数都具有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匀度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其变化规律都是初期变化较快,而后逐渐趋于平缓,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多样性指数的尺度效应较为明显,而超过这一范围,尺度效应减弱。目前普遍采用的1m&#215;1m取样面积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的测度结果偏低,而均匀度的测度结果偏高。比较而言,群落丰富度的测度需要较大的取样面积,而α多样性指数对取样面积的要求则相对较小。取样面积对多样性测度结果的变异程度具有明显影响,适当增加取样面积可减少由于取样面积过小所导致的重复间结果差异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DGPS在土壤取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精准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点情况,介绍了DGPS系统技术与设备,并讨论了应用该技术进行土壤取样的定位坐标选择和取样点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测土施肥中土壤取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土施肥中,取土样是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取样的点数、样品的代表面积、取样的时间、方法和取样的频率进行了研究与讨论,结果表明:耕地应取混合样,合理的取样点数应不少于15个;取样时间从10月1日至封冻之前;目前每一个地块取一个土样; 3~5年取样分析一次;耕地取样深度15~20cm;本文还了介绍取样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鸭茅原料的特性以及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养分含量,以结实期新鲜或晾晒鸭茅为原料,分别设对照、添加甲酸(6 mL/kg)或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 d后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晾晒之后,鸭茅青贮饲料的水分、乳酸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添加蔗糖或甲酸能够改善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极显著降低pH值、增加乳酸的生成量(P<0.01)。晾晒或添加剂处理对鸭茅青贮饲料常规养分的影响不显著,但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取样是进行测土施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新疆兵团农场土地面积大,取样数量多,工作量大.应用中心极限理论和最适分配法对142团农田土壤养分变异和取样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中以磷和氮、微量元素中以锌和硼变异系数最大;142团农田土壤合理取样的总数为480个,比现有取样数量591个减少111个.对各连队分别取样比以全团作为均质的整体取样数量要少,并且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实际取样过程中,可以根据取样目的、分析项目的不同,确定采样方法、范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以 2 3 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 ,根据农艺性状 ,用 2 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 ,对 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 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 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三层次取样方法 (品种分类法 )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 ,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 ,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 2 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 ,方法 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 15。因此 ,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 ,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 ,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 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 ,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 ,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 (9.0 % )为适当的取样比例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酸枣种质,提高利用效率,以211份酸枣种质为试材,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在25%取样比例下,对所有种质进行逐步系统聚类,从遗传距离方法、取样方法、聚类方法和取样比例4个方面探讨酸枣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最佳取样策略和3种分组取样方法进行分组取样,并与不分组取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25%取样比例,采用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法和可变类平均法构建核心种质效果最佳;在最佳构建策略下筛选总体取样比例,结果表明最佳总体取样比例为25%;不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Pcore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高于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L,构建效果更好;定性描述性状保留比例、t检验、符合率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样品三维分布图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消除遗传冗余,能够代表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性状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为“欧氏距离+可变类平均法+优先取样法+25%取样比例”,经过补充完善,最终得到58份核心种质,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代表原始酸枣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收集和保存酸枣种质资源,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酸枣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