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全同胞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稚选择方法对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并以对一般配合力的改良效果较大;而且全同胞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混合选择;经4次重组的基础群体,多数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改良进展明显大于经2次重组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2.
用TTC法分析了玉水 G 综合种原始群体及其经过两轮全姊妹轮同选择与四轮混合选择改良的两个衍生群体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发明,Co 群体各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其遗传组成以加性分量力主;许多性状的显性和上位性分量也具有显著作用。Co 群体经过改良后,在多数性状上基因的累加作用进一步增加,而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则减小。所采用的两种改良方法对群体多数性状遗传组成的选择效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作者新设计的一种育种方法。其要点为:借用Ketata改进了的TTC法,检验群体性状有无上位性;在目标性状无上位性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估算参试亲本的配合力效应,配合力方差和遗传力;根据统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选择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制定适宜的群体改良方案。利用这种新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1.Suwan—1群体的13个性状中,只有部份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多数性状均不显著。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2.S_(21),S_(29)、S_(30)、S_(37)是入选的自交系,连续自交选择4代之后。测定其配合力表现亦高。 3.合二xS_(21)、合二xS_(37)、合二xS_(40)、331x、S_(57),(合二x331)×S_(29)是入选的高产组合。其中合二xS_(37)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比中单2号(ck)增产10.2%,现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初步证明作者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NC—Ⅱ设计,研究了表现较好的23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构成性状。结果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Lu1、84、Lu2和330的多数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遗传参数表明,多数亲本间遗传差异大,可作为改良自交系和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单株粒重和小区产量的GCA与穗长、行粒致、千粒重,出籽率的GCA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生产两个年代主要自交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70年代至80年代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自交系的性状表现,利用6×13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了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结果表明,8D年代玉米自交系自身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单株叶面积和株型得到了显著改良;其余多数穗粒性状和叶片功能期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与此同对,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茎杆强度等性状的GCA显著提高;部分果穗性状GCA有所增加,但雄穗性状GCA降低。这些性状及其GCA的遗传改良进展,对增加现代玉米杂交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潜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玉米自交系遗传改良首先在主攻产量和品质GCA的基础上,应重视根系与茎杆质量增强抗倒性、以及抗病性和结实性等性状的GCA。同时,还应注意自交系自身的结实性、产量、抗病性和根系质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   

8.
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的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重测交法(简称TTC)研究了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仅对G群体穗重、穗粗,M1群体穗重、单株产量的遗传系统有显著作用,其它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加性效应,大部分性状显性和I_1类上位性也达显著水平,且显性基因的分布既有单向也有双向。三种基因效应中,加性对遗传系统贡献最大。同时,两群体同一性状的遗传系统及所含优良基因频率高低也表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以15个省内外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双列杂交进行试验,研究了株型性状和产量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矮广10、MO17、5005对所测株型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为负值,能显著改善株型;获白、32、3H—2、84、多黄22能改进部分株型性状。产量与单株叶数的一般配合力间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的遗传多受基因加性作用支配。  相似文献   

10.
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通过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重主要取决于粒宽,其次才取决于粒长和粒厚。粒宽、粒长、粒厚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因此,通过亲本选择改良籽粒体积,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棉花自交的遗传效应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种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品种个体的杂合性和群体的高度异质性所造成的基因分离重组。棉花自交,使主要经济性状表型方差下降,遗传力上升,变异系数减小,而性状平均值变化不大。据此,连续自交结合系谱选择,造成纯合稳定的基础群体,是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基本目标。新设计的“自交混繁法”棉种生产技术,取得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全姊妹轮回选择和S#-1家系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基础群体M#-4进行了改良;对基础群体M#-5只进行了全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结果表明:对同一群体用两种方案进行改良皆有显著效果。从遗传进展比较,全姊妹轮回选择方案所取得的产量遗传进展较大,但二方案未有显著差异,其它大部分农艺性状也以全姊妹方案的遗传进展较大。从群体变异程度变化的比较,S#-1家系方案要优于全姊妹方案。不同群体采用同一种轮回选择方案,表现出变异程度大的群体,选择的遗传进展也大。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改良群体和基础群体间在产量平均数向量上皆有显著差异,全姊妹方案使群体的多元方差变小,S#-1家系方案则使群体多元方差增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有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有差别,同时其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ZeamaysL.)基础群体C0及SC1实施轮回选择.根据调查和考种结果,对各群体的产量及植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强度为30%的条件下,FC2群体比基础群体提高了25.93%,FC3群体比基础群体提高了35.38%.单株粒重、穗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分别获得了12.57、13.06、1.23、6.77、1.54和2.71的遗传增益,这些性状基本上是朝着对产量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今后的选择必须注意穗长、行粒数和植株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棉花综合育种的群体改良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动物育种目标的系统评估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系统分析方法与差额法的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评估杂交繁育体系中育种目标的方法。首先对整个繁育体系进行系统模拟,并计算出系统的贴现利润;然后在考虑性状的遗传变异、经济价值和性状间遗传相关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纯系中不同性状的边际效益,即该性状变化时系统总利润的改变量,由此确定出该性状的相对育种重要性和经济加权值。利用这一原理,对蛋鸡三元杂交繁育体系进行了系统模拟和育种目标的评估,分别在3个不同纯系中估计了年产蛋量、蛋重、体重、育成率、产蛋期成活率、受精率、孵化率和产蛋期耗料量共8个性状的相对育种重要性以及经济加权值。结果表明,蛋重、育成率和产蛋量分别是不同纯系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多数性状在不同纯系中的育种重要性有较大差别,故应建立侧重点不同的专门化品系,并对各个纯系按各自的选择指数进行选择,使这些纯系在同一个配套体系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窄基群体P3C0和P4C0的改良效果,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群体主要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GCA)改良效果明显,但对群体与测验种的特殊配合力(SCA)却没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基础群体P3C0及其改良后代,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C5为最大,其GCA分别以C2和C5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4和C2为最大。基础群体P4C0及其改良群体,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分别以C5和C4为最大,其GCA都以C4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2和C4为最大。改良群体其它多数性状及其GCA也都大于C0,不同群体的同一性状及同一群体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的改良轮次,其改良效果不尽相同。总体趋势表现为,控制双亲混合选择进行到一定世代后,群体一些性状及其GCA能得到同步有效改良,有些性状自身及其GCA的改良效果却不同步。当选择响应到达最大以后,持续的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则会导致窄基群体的选择增益下降,甚至出现负增益。此外,在群体容量为600株,入选率为10%的情况下,经5轮选择后,群体仍保持了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结论】在改良窄基群体时,除应适当控制改良轮次外,还应处理好各性状的关系,做到有主有从,主从结合,并定期研究群体改良效果,针对群体存在问题,适当调整改良方案。对于产量和相关性状及其GCA已得到较好改良的群体,可根据杂优模式将群体配对,采用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在改良群体GCA和SCA同时,使种质改良与杂交种选育紧密结合,以提高群体改良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ZeamaysL.)沈综基础群体和FC2 实施了轮回选择遗传改良 ,第一轮以半姊妹选择方案完成 ,获得了沈综(330)C1 群体 ,而后对它进行两轮全姊妹轮回选择改良 ,选择性状主要以籽粒产量为主 ,兼顾抗病性和部分植株性状 ,然后将得到的FC2、FC3 群体和C0、CK置于同一环境种植 ,根据调查和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群体产量获得了7.5 %的遗传增益。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得到明显的改良。群体中优良个体频率增加 ,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 ,群体产量的提高是由于农艺性状得到了改善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20个向日葵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出苗──现蕾日数,现蕾──开花日数,开花──成熟日数,叶片数、子仁率等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遗传力。可以在早代单株选择或直接选择。而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遗传力较低的农艺性状应根据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间接选择或多环境选择。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由该性状的遗传力和变异幅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