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鹡鸰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2001年、2006—2008年的4—9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山鹡鸰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仅由雌鸟筑巢,筑巢期5~6 d,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9~10 d,雏巢期10 d。体重呈"S"型增长,其逻辑斯谛方程为:m=10.83/〔1+e-0.8355(t-2.4689)〕。  相似文献   

2.
文摘选     
招引大山雀试验初报(方美献,《浙江林业科技》,1985,3:38—40)衢州市森防站1981年开始招引大山雀(Parus major Linne)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效果良好。鸟巢结构,以油毡巢箱为好,平均筑巢率33%,最高达49%,成本每只0.16元。挂箱高度以3—5米为好,筑巢率为55—61%;巢口朝南或偏南为佳,筑巢率为50—76%;坡向以东坡筑巢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山鶺鴒每年5月上旬由南方迁来青岛地区进行繁殖。很快成双栖息于阔叶树疏林中,大都在林间空地、沟河畔等地活动觅食。多筑巢于刺槐及黑弹树的水平树杈上,6月20日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以5枚为多。孵化期高峰为6月中旬,孵化率为98.4%,孵化期13天。两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13—14天,最早出飞为6月24日,最晚为7月11日。育雏期全部以农林害虫为主,有鳞翅目、鞘翅目昆虫,也有蜘蛛及蝇类等。至9月底全部迁回南方。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80—1983年对大袋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小结于下。 一、羽化: 1、雌、雄蛾的羽化呈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雌蛾羽化期短而集中,雄蛾羽化期长而分散,但二者的盛期及峰期是重合的。据1980年调查,雄蛾羽化期为5月20日—6月30日,历时40天;盛期为5月28~6月19日,历时22天;峰期为6月10日前后。雌蛾羽化期为6月3日~6月17日,历时15天;盛期在6月5日~6月14日,历时10天,峰期  相似文献   

6.
普通翠鸟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翠鸟在向海自然保护区为夏侯鸟。4月上句迁来,10月下旬南迁。巢呈隧道状,筑巢于井坑和距水边较近的陡壁上。窝卵数7枚,卯均重2.7g,大小为18.1~21.4mm,孵化期为17~18天。  相似文献   

7.
灰鹡鸰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牡丹江地区灰鹡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每年5月中旬到5月末迁来。居留期为140d左右,繁殖期间雌雄鸟共同筑巢,筑巢后6-9d产卵,每窝4-6枚,平均5枚。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12d。共同育雏,亲鸟喂食12d左右羽毛长满,16-17d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南宁市公园、道路(绿地)2种生境内乔木、灌木和草坪植物3种植被类型的红火蚁活蚁巢密度、发生程度和危害占比,及129种园林植物红火蚁的筑巢率。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危害程度为公园生境大于道路(绿地)生境;草坪大于乔木大于灌木。乔木根部有红火蚁筑巢的种类占调查总种类数的44.73%,筑巢率最高的为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Roxb.)Seem.,达29.17%;灌木根部有红火蚁筑巢的种类占调查总种类数的35.85%,筑巢率最高的为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为7.14%。  相似文献   

9.
于2002年3~5月、9~11月对途经黑龙江省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和停歇地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东方白鹳春季迁徙的首见期3月5日,末见期4月10日,迁徒持续期5~7天,大多作1~3天的短暂停留后便继续北飞。秋季东方白鹳在9月15日至10月5日陆续迁到,11月上旬迁离,迁徙持续期35~60天,停歇期达35~60天。东方白鹳迁徙活动受风速、气温、降雨等天气影响。喜栖湿草甸、浅水湖泡及湖泡中的“塔头”。取食鱼类,两栖、爬行动物及鼠类,且以鱼类食为主。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保持东方白鹳迁徙停歇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9~2004在牡丹江市西效林缘内对苍眉蝗莺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苍眉蝗莺(Locustllafasiollata)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迁来,8月初迁走,居留期约3个月。繁殖期间,苍眉蝗莺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筑巢一般由雌鸟,大约在4~5d内完成。筑巢期间交配。巢筑成后的4~5d开始产卵。每窝4~9枚,平均6枚,年产1窝。最后1枚卵产出后,进入孵卵期。孵化期约为12~14d。经亲鸟喂食10d左右羽毛齐满,20d可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