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评价农药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嚷啉和噻虫啉5种新烟碱类药剂埘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0.008 9(0.007 5~0.010)μg·cm-2-0.44(0.34~0.56)μg·cm-2(48 h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24 h和48 h均大于62.91 μg·cm-2;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4.52(3.71~5.50)μg·cm-2~22.76(18.68~27.73)μg·cm-2(48 h结果).人工土壤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新烟碱类药剂(除噻虫嗪外)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1.54(1.43~1.71)mg·kg-1~17.29(16.44~19.41)mg·kg-1(14 d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第7 d和14 d均大于1 200 mg·kg-1;3种阿维菌素类药荆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27.93(26.04~29.81)mg·kg-1~175.33(162.82~188.91)mg·kg-1(14 d结果).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蚯蚓属于中毒级,其他的药剂对蚯蚓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并引起铜在食物链中迁移。为了评价铜的毒性,在重金属铜处理过的人工土壤中培养蚯蚓,测定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以及蚯蚓对铜的富集。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指南进行。铜富集试验以各个观察时间点土壤和蚯蚓体内铜含量为试验终点,试验周期32天。铜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6.91 mg Cu /kg干土;蚯蚓对铜富集系数在2.55-11.93范围内,富集平衡后,线性回归方程:y=-0.9870x+1.76,相关系数r2=0.9994。试验表明铜对蚯蚓急性毒性强;蚯蚓对铜富集,富集系数的对数值与土壤铜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镉-菲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多环芳烃菲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单一与复合急性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菲的毒性大于镉毒性;14 d时镉、菲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8.71 mg.kg-1、42.51 mg.kg-1。复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镉在各浓度下与菲复合,对蚯蚓的毒性都产生拮抗作用,且随镉浓度升高其降低菲毒性的程度降低,说明复合污染物的组成及各污染物的不同浓度组合是决定混合物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Cu Cr(Ⅵ)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重金属Cr(Ⅵ)、Cu对蚯蚓单一与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r(Ⅵ)、Cu对蚯蚓都具毒性,Cr(Ⅵ)的毒性大于Cu的毒性;Cr(Ⅵ)、Cu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4.04mg.kg^-1、176.12mg.kg^-1。复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与Cr(Ⅵ)复合,Cu对Cr(Ⅵ)毒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Cr(Ⅵ)对蚯蚓48h的半致死浓度为94.605mg.kg^-1;中浓度的Cu与Cr(Ⅵ)复合,Cu的存在增强了Cr(Ⅵ)的毒性,且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增强,Cr(Ⅵ)对蚯蚓48h的半致死浓度为76.608mg.kg^-1;高浓度的Cc与Cr(Ⅵ)复合,Cr(Ⅵ)对蚯蚓的毒性也明显增强,但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趋平缓。可见,重金属Cr(Ⅵ)、Cu的复合污染对蚯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与各污染物的不同浓度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D50为0.14g/L,自然土壤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D50为1.11g/L,自然土壤法中敌敌畏对蚯蚓的毒性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自然土壤中成分复杂,敌敌畏或其降解产物与其中某些成分结合,从而降低了敌敌畏的毒性所至。  相似文献   

6.
阿维菌素在蚯蚓体内的残留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阿维菌素B1a在土壤生物蚯蚓体内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匀浆后的蚯蚓样品用乙腈提取,经碱性氧化铝SPE柱和C18SPE柱净化,减压蒸干,与1-甲基咪唑(1-MIZ)和三氟醋酸酐(TFAA)衍生化反应后, 进行HPLC 荧光检测分析,激发波长为365 nm, 发射波长为475 nm。 添加法测定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分别为5、50和500 ng·g-1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86.6%和83.0%。变异系数在2.99%~7.34%之间。在蚯蚓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5 ng·g-1。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镉、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铜(Cu)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滤纸接触法对该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Cd1612.57mg·L-1、Cu584.93mg·L-1;人工土壤法对该蚯蚓的LC50分别Cd875.05mg·kg-1、Cu116.91mg·kg-1。表明Cu对该蚯蚓的毒性强于Cd。  相似文献   

8.
通过48h的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在水体中施用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导致南美白对虾的中毒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0~26.5℃、pH值7.50~7.82、溶解氧含量为7.82~7.99mg/L、氨氮0.020~0.359mg/L、盐度7.93~8.08的水体环境中,使用阿维菌素后的48h内对体长10.1~11.9cm、体重9.7~11.8g的南美白对虾最低致死浓度为3.00×10-4~6.00×10……-4mg/L,南美白对虾的致死时间随着阿维菌素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南美白对虾对阿维菌素中毒症状表现为麻痹、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9.
铜、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铜、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单一试验结果表明,铜和镉对蚯蚓作用24 h的LC50分别为147.3,244.3 mg.L-1,作用48h的LC50分别为72.1,192.1 mg.L-1。复合试验结果表明,铜、镉复合污染24 h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污染48 h时,低浓度的Cu与Cd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的Cu与Cd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莫能菌素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莫能菌素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生长、生存、繁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腺三磷酸酶(ATPase)、乙酰胆碱酯酶(T-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莫能菌素对蚯蚓14 d的LC50为75.883 mg·kg-1;当莫能菌素含量达到50 mg·kg-1时显著影响蚯蚓的生存(P<0.05),死亡率达到20%;当莫能菌素含量达到25 mg·kg-1时显著影响蚯蚓的生长(P<0.05);药物的染毒浓度与对蚯蚓生存和繁殖的抑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21 d后,低浓度的兽药莫能菌素就能显著影响蚯蚓体内SOD、GSH-S、ATPase、T-CHE的活性,药物浓度和酶活性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莫能菌素对土壤动物蚯蚓显示有毒性作用,对土壤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阿维菌素对鲟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阿维菌素对鲟鱼的急性毒性,进行了阿维菌素对鲟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96h内鲟鱼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鲟鱼96h LC50为5.036ng/mL,95%可信区间范围为4.570~5.549ng/mL,表明阿维菌素对鲟鱼为剧毒药物。  相似文献   

12.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2种常见杀虫药对中华鰟鮍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含量为6%的伊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71.68、45.04、37.81、35.69μg/L,安全浓度为0.001 3μg/L;含量为1%的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LC50分别为129.35、77.35、47.54、34.63μg/L,安全浓度为0.000 2μg/L。[结论]中华鰟鮍对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2种大环内酯类杀虫药较敏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否则极易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13.
蚯蚓金属硫蛋白(MT)是指示土壤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为揭示土壤镉(Cd)、锌(Zn)污染的生态效应,采用土壤染毒法,研究了Cd、Zn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污染,Cd都明显诱导了蚯蚓MT的合成,随着Cd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蚯蚓MT的含量均显著上升.与Cd相比,单一Zn污染对MT的影响要小得多,胁迫28 d后MT含量才有升高.Cd、Zn复合污染的效应在不同的Cd、Zn浓度组合下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也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当Cd处理为100 mg·kg-1时,Zn完全表现为拮抗作用;而在300 mg·kg-1Cd胁迫浓度下,Cd、Zn复合对MT的影响随Zn浓度和暴露时间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效应:当Zn为100 mg·kg-1时,MT表现出协同-拮抗-无影响的趋势,而在500 mg·kg-1的Zn处理下,MT含量在28 d后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蚯蚓MT是指示土壤Cd污染的有效指标,而Zn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Cd对蚯蚓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土壤中的Cu毒性的机制及污染防控。[方法]采用单因素控制试验,单独变化Ca2+和Mg2+一种离子浓度来研究其对小白菜Cu毒性的影响。[结果]随着Ca2+和Mg2+浓度的增加,以总Cu浓度表示的小白菜根伸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CuT)线性增加2倍,而以自由Cu2+活度表示的小白菜根伸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Cu2+)没有随着Ca2+和Mg2+浓度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利用自由Cu2+活度可以较准确地评价Cu对小白菜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试验,探讨维生素C拮抗草甘膦对蚯蚓急性毒性的作用。将蚯蚓引入草甘膦滤纸中,观察草甘膦作用下蚯蚓的形态变化并评估草甘膦的毒性等级,结果表明:草甘膦对蚯蚓的48 h半数致死浓度为(125.35±0.06)μg/cm2,为低毒型农药。在试验浓度范围(23.75~380.00μg/cm2)的草甘膦中,蚯蚓体表逐渐出现黄色液体,表现为环节肿大及充血、断尾、体节断开等中毒现象。高浓度草甘膦对蚯蚓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中、低浓度亦具有一定致死效应,并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草甘膦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向草甘膦基础液中加入维生素C(0.8~100.0 mg/L)后,蚯蚓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并随维生素C浓度的升高而不断提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蚯蚓在含高浓度维生素C的草甘膦中未死亡,提示维生素C具有拮抗草甘膦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滤纸试验法探讨了Cu、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血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Cu、Cd单一污染均对蚯蚓血细胞微核产生显著的影响,且随毒物浓度的升高,微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因子方差分析显示,Cu、Cd复合污染对蚯蚓血细胞微核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4.45=3.69,P〈0.05),且复合效应小于单一效应之和,说明复合污染对其毒性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Cu和Pb单一作用时,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单独添加Cu处理时,随着cu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升高趋势,SOD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均降低;单独添加Pb处理时,随着Pb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降低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延长暴露时间,未观察到蚯蚓体内的SOD活性有明显变化规律.以不同浓度Cu作为背景与Pb复合时,Cu和Pb的复合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组合密切相关,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与单一Pb作用相比,与Cu复合使蚯蚓体内SOD酶活性有所升高,说明这两种重金属复合后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每24 h换液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1~2.56 mg/L)的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 carp的急性毒性,并对暴露在0(对照)、0.01、0.04 mg/L阿维菌素溶液中养殖21 d后异育银鲫的鳃、肾、肝、脾和脑组织器官的病理切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24、48、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0.21、0.14、0.08、0.06 mg/L,安全浓度为0.019 mg/L;对照组鱼无组织病理变化。0.01 mg/L浓度组鱼只在鳃、肝脏和脾脏的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变性或空泡变性轻度病理变化。0.04mg/L浓度组鱼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1)鳃小片尖端膨胀,基部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发生融合等;2)肾脏中肾小球充血,肾小管透明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溶解消失;3)肝脏中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膜破裂、核仁溶解消失,病变严重的肝细胞坏死;4)脾脏中出现网状组织增生和铁血黄素沉淀;5)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核移位到边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每24h换液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1~2.56mg/L)的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carp的急性毒性,并对暴露在0(对照)、0.01、0.04mg/L阿维菌素溶液中养殖21d后异育银鲫的鳃、肾、肝、脾和脑组织器官的病理切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24、48、72h和96h LC50分别为0.21、0.14、0.08、0.06mg/L,安全浓度为0.019mg/L;对照组鱼元组织病理变化。0.01mg/L浓度组鱼只在鳃、肝脏和脾脏的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变性或空泡变性轻度病理变化。0.04mg/L浓度组鱼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1)鳃小片尖端膨胀,基部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发生融合等;2)肾脏中肾小球充血,肾小管透明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溶解消失;3)肝脏中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膜破裂、核仁溶解消失,病变严重的肝细胞坏死;4)脾脏中出现网状组织增生和铁血黄素沉淀;5)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核移位到边缘。  相似文献   

20.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区系,对促进土壤生成、维持土壤理化结构及生态功能等均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综述重金属和农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分析了用于评估两者复合污染作用方式的模型.建议将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纳入化学品毒性风险评估框架,以期为环境标准的制定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