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比如黄淮夏玉米广泛种植的郑单958。尤其近年利用国外种质材料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先玉335等品种的介入,给我国的广大育种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已往的育种思路、育种方法、育种目标进行调整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未来玉米育种的目标,供科研育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育种现状及育种目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和育种现状,提出了近期我国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49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曹崇金 《玉米科学》2006,14(4):175-176
根据目前许多育种工作者对商业化育种的理解,提出了商业化育种概念,同时结合玉米育种实际,提出进行玉米商业化育种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宜采用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光 《玉米科学》2006,14(2):010-012
论述吉林省玉米单产对全省乃至全国玉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低下的原因和东北春玉米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比较了中、美国家玉米品种的差异,提出了高产超高产育种计划:即高产超高产育种方向、目标和选系方法。认为稳产育种与高产育种应同步进行;中低产田以Lan.类群与塘四平头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适应性强、稳产杂交种方向选育;高产田以Reid类群与旅大红骨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超高产杂交种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6.
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中国玉米连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未来玉米需求会继续扩大,对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历史,中国玉米品种不断提高产量,得益于增强了抗逆(病)性。但在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思路受到困扰。育种者要重视提高品种的抗逆性,通过循环育种和高密度抗逆育种途径培育配合力更高的优良自交系和抗逆性更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青贮玉米的育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贮玉米育种的分类、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了在青贮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青贮玉米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及玉米生产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周洪生 《玉米科学》1996,4(4):001-005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中国农业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内外玉米生产的比较、我国玉米育种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和差距、中国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未来15年我国玉米育种及生产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关于超级玉米育种的目标、选材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振民 《玉米科学》2006,14(1):059-060
研究探讨了超级玉米育种的目标、基础材料的选择与超级玉米的育种方法。总结提出了超级玉米育种的各种具体目标、选择基础材料与杂交后代的标准及提高育种效率的超级玉米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糯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糯玉米的市场要求,提出了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优质、高产、抗性强、类型多样.根据玉米育种学和遗传学原理,对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质饲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盛良学  贺喜全 《杂粮作物》2002,22(3):134-137
回顾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青饲、青贮玉米等饲用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历史和现状,并综述了饲用玉米品质充种目标、原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产量育种综合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类型区连续5年的试验材料,按照改进列联表的计算程序,参考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平均表现及当前的育种目标,建立起一套玉米组合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模式。检验结果这种方法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普通玉米蛋白质品质差,以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为目标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一直是玉米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利用o2基因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的育种历程,重点介绍了QPM的营养价值、遗传基础、种质选育和应用以及分子标记应用于QPM辅助育种,分析了目前QPM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研究滞后和QPM品种抗逆性差、适应性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展望了QPM的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在西南玉米新品种选育中,以重视和充分利用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为核心,以育种目标多元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品种推广集团化为内涵的“一核三化”生态育种思路,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集成创新了定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以过去40年所选育的不同杂优类群骨干自交系及其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生产需要的优势杂交种为案例,系统回顾与总结“适时调整或制定西南玉米区不同生态区域育种目标;引进不同生态区域育种所需优良种质,发掘特异优良基因;集成创新技术路线,高效定向培育骨干自交系,选育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新品种;打造与推广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玉米新品种群,推动四川及西南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与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川单99是以抗逆、高产、耐瘠和广适为育种目标,以自交系ZNC442为母本、SCML0849为父本育成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川单99先后通过了云南中高海拔地区、广西和四川山区省级审定和西南中低海拔地区、西南青贮玉米和黄淮海青贮玉米国家审定,具有突出的抗逆广适、高产稳产和粮饲兼用特性。总结和分析川单99在各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其抗病性、适应性、子粒品质和青贮品质等试验结果,在评价其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基础上,对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丹玉311是以高产、宜机收为育种目标,以自选系丹3145为母本、丹3140为父本育成玉米的新品种。丹玉311通过了东华北和西北两大玉米主产区的国家审定以及辽宁省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商品品质优良的特点。分析玉米新品种丹玉311的选育背景及过程,总结丹玉311在各级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的产量、农艺性状、病害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评价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7.
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研究与育种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概述了我国玉米子粒营养品质的现状,对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及组成的遗传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以及营养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国内玉米营养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玉米耐旱遗传育种研究及分子育种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和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可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重点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