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为提高柞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中刈放拐树型柞园为试验区,利用柞园内空闲地进行了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龙胆草(Gentiana scabra Bunge.)、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短毛独活(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东北羊角芹(AegopodiumsalpestreLedeb.f.alpestre)、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Thunb.)Nees]、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等中草药、山野菜的林下栽培试验。2008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柞园内培植中药材、山野菜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附加值22.7%~32.7%;柞树郁闭度提高30%,植被覆盖率提高33%。  相似文献   

2.
刘玉军 《北方蚕业》2004,25(1):30-31
柞蚕是我国特产,是北方山区人民致富小康的骨干产业;放养柞蚕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收益多的高效产业.  相似文献   

3.
对菌根化柞树叶片的化学成分检测和养蚕效果进行试验,表明菌根真菌与柞树根系共生,可提高柞树根系持水能力、促进柞树对磷元素的吸收及加强对淀粉等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提高养蚕成绩,进而为防止柞树树势衰退、提高柞树补植成活率、增加柞树产叶量、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旭  姜雪丽 《北方蚕业》2010,31(1):37-40
丹东是全国的主要柞蚕茧生产基地,柞蚕放养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有柞蚕场资源39.4万hm2,一则受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蚕场砂化和退化,蚕场生态环境发生逆向演替,二则经过三次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和行政区划调整,到2008年全市柞蚕场面积保留13.9万hm2。柞蚕蚕种场建场有五十多年,由于投入资金少,现有场房破损严重,繁种质量下降,蚕场基地存在问题较多,困境重重。丹东市果蚕管理总站对全市柞蚕场及柞蚕种场资源开展了调查,基本查清了全市柞蚕场和蚕种场资源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雷伍群  郑淑平  张德森 《北方蚕业》2010,31(1):34-34,36
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生产中,柞蚕种质量难以保障,秋蚕放养不集中,饲料质量差,病虫害严重。提出了秋蚕放养技术及药物防治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研究柞蚕与外界环境因子关系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如柞蚕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制种、保种、小蚕保护育技术等都是在弄清柞蚕与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因子、气象因子关系后取得的.  相似文献   

7.
吴振多  吴玉奎 《蚕业科学》1993,19(4):229-231
<正> 在前报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研究了柞蚕场砂砾化成因与综合防治,现报道如下。 1 主要研究方法 选择柞蚕场面积大、砂砾化较严重的宽甸县长甸镇和凤城县鸡冠山镇做试验基点,并在柞蚕生产比较集中的宽甸、凤城、岫岩、庄河四县的60多个乡镇建设示范网点。在试验基点和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设置各种试验区,专人观测记载和统计分析,对效果明显的实用技术项目,在示范网点上应用推广。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柞蚕场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8.
柞园中蜱对饲养人员的危害十分严重,传统的驱避药剂避蚊胺对其具有良好的驱避作用,但对人体易造成不适,而避蚊酯被认为是其替代药品。通过这两种药物对柞园蜱的驱避效果试验和野外现场观察,发现在相同浓度下,避蚊胺的驱蜱活性高于避蚊酯,且10%避蚊酯不能有效驱蜱。  相似文献   

9.
柞蚕场蒙古栎冠层结构与光合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思河  王昌杰 《蚕业科学》1992,18(2):113-117
柞蚕场的树冠类型和冠层结构是影响蚕场光合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测定现有三种树冠型的叶面积指数、叶量分布、光能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表明中干型结构优于无干型,“阶梯”树型优于中干型,表现出更合理的叶量和光能分布格局,具有最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大的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11.
壳斗科栎属树种统称为柞树,山西省有许多的柞树资源。调查了与柞蚕有紧密关联的8个树种14个不同地点22株古稀树木,介绍了这些树木的遗存及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调查,确定辽宁柞园刺蛾害虫26种。分别记录了刺蛾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及分布区域,防治方法,为辽宁柞园刺蛾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细菌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掌握规模化养猪场周围环境中的细菌数量与种类,以便为养猪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本试验在贵州省2个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猪场中采集空气、饮用水、排污水、土壤和粪便样本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和优势菌落鉴定,结果显示,2个猪场的空气、饮用水、排污水、粪便和土壤样本细菌总数相应为(1.17~94.40)×104 CFU/m3、(0.15~1.83)×102 CFU/mL、(5.00~32.00)×105 CFU/mL、(0.46~26.40)×106 CFU/g和(0.30~52.30)×105 CFU/g,主要优势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这些结果显示,除饮用水和土壤外,其余样本的细菌总数都符合国家规定的畜禽养殖场环境卫生要求,但存在一些条件致病菌或致病菌,这为养猪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曹菊  王迎旺  朱林森 《北方蚕业》2010,31(4):54-55,59
通过对南召县柞蚕产业基本情况、从业状况、经济效益以及综合利用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制约南召柞蚕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持续发展柞蚕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丹麦哥本哈根毛皮中心、哥本哈根诊断实验室、水貂农场、饲料厨房的考察,以及哥本哈根毛皮中心、丹麦毛皮动物养殖协会、农场主及饲料厨房管理人员对丹麦水貂养殖和管理情况的介绍,对丹麦水貂养殖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丹麦先进的水貂养殖与管理经验,对我国迅速发展的水貂养殖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菌根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菌根认识的不断深入,菌根学理论研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菌根化应用技术研究也日趋加强。为了及时把握我国菌根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现状,阐明我国学者在菌根机理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本研究归纳了从2006-2010年我国菌根学研究发表的所有科技论文,分析了这些研究论文的性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在菌根营养学、菌根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学中的应用和菌根对植物耐受胁迫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我国在利用菌根真菌开展育苗造林和食用菌生产方面的进展。结合当前菌根研究在农、林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分析当前我国菌根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我国菌根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农场鼠患调查,确定优势种群、根据不同优势种群生活情况、行为、种群特点等生物学特性,制定科学地防制原则。防制前圈舍内鼠密度为100%,饲料库鼠密度为70%,综合防控后1月、2月、3月、4月、5月5次持续追踪评估,鼠密度分别降为低密度;在农场防制老鼠过程中,从调查鼠种到综合防控,持续追踪灭鼠效果评估的防控思路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8.
:1991年9~10月.福州市北门等四个乳牛场流行牛流行热。成年、怀孕后期、高产的母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上有呼吸、消化、神经等3种症状,病理变化主要是肺出血、肺水肿和肺气肿,达3.8%。临床上常出现2~3次重复感染。在治疗方面,对于严重缺氧病牛,采用3%过氧水溶在10~20%葡萄糖注射液内滴注,比用氧气瓶经鼻吸入或皮下注射补氧,更易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