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北巴东北部地区生态农业基地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巴东北部地区东氵囊口、沿渡河与溪丘湾三镇的名优柑桔、柚子与茶叶生态农业试验基地的实地考察和土壤样中 18项地球化学指标的特征分析 ,着重研究了该名特优果茶试验基地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柑桔、柚子、花生和茶叶等农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 ,认为该区柑桔与柚子基地的土壤环境总体良好 ,少数劣质柑桔、柚子地区土壤过高的 pH值以及相对缺乏的营养元素和矿质组分 ;而茶叶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As污染 ,但总体土壤环境适合种植茶叶。文章最后提出了控制劣质保持优质柑桔、柚子和茶叶生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5~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明确了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了土壤pH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分布在3.8~9.1之间,平均值为6.5。不同类型农田土壤pH的高低顺序为:黑钙土风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水稻土。空间上,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以西部白城市的通榆县最高而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最低。时间上,与第二次土壤普相比,吉林省各种土类的pH存在共性的土壤酸化趋势。不同土类间pH的降幅存在较大差异,代表性的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而酸化程度较小的白浆土下降了0.1个单位。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应控制化肥用量,调整肥料品种,合理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从而缓解土壤酸化趋势,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TTC-脱氢酶活性测定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龙胆GAP基地土壤中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对不同月份、种植不同年生龙胆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中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6月份出现一较高值,脱氢酶活性较高时期在7月份,土壤转化酶活性较大值出现在7、8月份,磷酸酶活性则逐月增高至9月份达到最大值,土壤总体酶活指标极大值出现在8月份;随着龙胆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有所提高,而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种植不同年生龙胆土壤中酶的活性随季节波动不尽相同。比较GAP基地龙胆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酶活性,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根际土非根际土,而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则为非根际土根际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酸性及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酸性、中性及碱性三种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总体酶活指标与转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完善了中药材龙胆GAP种植基地土壤酶的信息,为综合评价基地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药用植物龙胆的合理施肥、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多的生态地质环境因素中 ,又以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并塑造了发育空间 ;气候条件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 ,特别是冻融作用不可被忽视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土地盐碱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触发和加剧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盆栽及田间生物试验,结合室内分析,重点研 究了改良剂硫酸铝和地膜覆盖对盐碱地旱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强碱性苏打盐碱土中添 加改良剂硫酸铝后,土壤平衡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Ca2++Mg2+、K+及Na+ 离子浓度明显增加,土壤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毛管水上升高度和速度明显提高.旱田施用 硫酸铝后,大粒径微团聚体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盆栽条件下,随硫酸铝用量(0%-0.8%)的增加,作物出苗率及生长状况逐渐变好;田间条件下,施用改良 剂和覆膜对玉米出苗率及苗期生长均有良好作用,但玉米产量则以硫酸铝加覆膜的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汕头经济特区115个土壤表层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各区(县)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研究区土壤中Hg、Pb两元素分别有70.43%和56.52%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除As元素外,其.余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对照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其中Cd元素更是100%超标.各区(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由于地理位置及工业分布不同而产生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归因为4个主因子,并分析了主因子对应的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西部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安市和长岭县为例,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土壤退化特征及机理。该地区的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的盐碱成份的增加。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退化的基础和潜在因素,人类不合理活动是土壤退化的诱发因素和主要因素。借助于GIS,SPSS技术,揭示了土壤化学成分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该区的土层结构复杂,土壤剖面含盐量的分布呈“T”形、正“梯”形、负“梯形”和“柱”形等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