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浙东白鹅种鹅禽流感H5免疫效果及雏鹅母源抗体水平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白鹅原产于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秀地方品种.象山县是浙东白鹅的主要饲养地,2004年,全县饲养量达到200万羽,其中种鹅存栏9万羽,年生产苗鹅210万羽以上.我县已成为浙江省畜禽种苗工程浙东白鹅繁育基地、宁波市种苗工程基地. 相似文献
3.
在扬州科农扬州鹅发展有限公司种鹅场和菱塘回族乡夏桥养殖小区随机抽取170份免疫血清样品(种鹅7批140份血清,苗鹅3批30份血清),按照国家标准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扬州科农扬州鹅发展有限公司种鹅场和菱塘回族乡夏桥养殖小区的种鹅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7.8%、苗鹅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26.7%。说明基础免疫后加强免疫可保证种鹅的禽流感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其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以上的要求;苗鹅母源抗体水平较低,应在10~14日龄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首免,使得苗鹅的禽流感抗体达到保护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5.
提高浙东白鹅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白鹅属白羽、中型鹅种的优良地方品种,以其早期生长迅速、肉质鲜美、经济性状好而闻名。目前,浙东白鹅生产区以宁波为中心,遍及绍兴、舟山、台州等地区,年饲养量达400余万羽。象山县有传统的养鹅历史,年饲养量达80万羽左右。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基本保持浙东白鹅肉质好、早期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引进体型相似、繁殖性能好的优良鹅种进行杂交试验,以提高浙东白鹅的繁殖性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杂交种鹅(C) 从1995年1月引进的300羽种雏中选择。1.2 浙东白鹅(Z) 选自象… 相似文献
6.
7.
浙东白鹅是我国著名的中型肉鹅地方良种,其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抗病力强,为充分挖掘浙东白鹅的遗传潜力,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我们进行了浙东白鹅种质测定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鹅来自象山县种鹅场的浙东白鹅选育种群的种苗鹅。1.2试验方法浙东白鹅种苗鹅出壳 相似文献
8.
浙东白鹅屠宰试验和若干肉质的物理化学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70日龄浙东白鹅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了各组的若干肉质物理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母鹅活重小于青年公鹅(p〈0.05);半净膛重母鹅大于公鹅(p〈0.05);半净膛率母鹅小于青年公鹅(p〉0.05);胸肉率、腿肉率、胸腿肌率公鹅大于母鹅(p〉0.05)。剪切力值公大于母,公鹅屠宰性状优于母鹅。粗蛋白质含量胸肌大于腿肌,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腿肌大于胸肌(p〈0.05),粗灰分腿肌小于胸肌(p〈0.05)。 相似文献
9.
肉鹅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H 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H 5N 1,R e1株)对马岗鹅作首免日龄、免疫次数与免疫剂量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雏鹅在7、14或21日龄作1次免疫均产生免疫应答,其中14与21日龄免疫组免疫后第5周抗体水平均达4 log2以上,抗体动态变化均值与峰值均高于7日龄免疫组2~3个滴度。用0.5、1和2 m l/只3个剂量对14日龄雏鹅的免疫试验中,0.5m l组抗体水平上升过程缓慢,免疫后4周抗体水平才达4 log2以上,1与2 m l组在免疫1周后上升速度较快,免疫后2周即达4 log2以上,抗体水平相近,但2 m l免疫组免疫后5~7周抗体水平均低于1 m l免疫组。说明接种剂量为1或2 m lH 5N 1油苗比接种0.5 m l的免疫效果好,尤以1 m l免疫剂量效果最好。雏鹅在7、14日龄或14、21日龄作2次免疫和7、14、21日龄作3次免疫,首免后抗体上升速度快,各检测点抗体水平均值相近,均在首免后3周达到4 log2以上,4~5周达6 log2以上,4~7周的抗体水平均高于14日龄1次免疫组,且提前2周达到4 log2以上,说明2次、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1次免疫组,而2次与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在肉鹅生产的禽流感免疫中,选择以14日龄首免0.5 m l/只,21日龄2免接种1 m l/只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浙东白鹅原产于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秀地方品种。象山县是浙东白鹅的主要饲养地,2004年,全县饲养量达到200万羽,其中种鹅存栏9万羽,年生产苗鹅210万羽以上。我县已成为浙江省畜禽种苗工程浙东白鹅繁育基地、宁波市种苗工程基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索鹅的产蛋与就巢的行为学。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组建多父本家系(4♂+12♀),采用视频自动采集系统观察其产蛋与就巢行为。结果表明:浙东白鹅的平均产蛋间隔时间为44 h(31~60 h),其产蛋行为与光照影响密切相关,约83.04%的蛋产在有光照的情况下(03:00—19:00),仅有16.96%的蛋产在无光照的情况下,01:00—06:00产蛋发生率逐渐增长;96.6%的个体存在就巢行为,且就巢期分段明显,在就巢前期主要表现为寻巢行为,仍接受公鹅交配;在就巢中期母鹅连续卧息,采食和饮水明显减少,拒绝与公鹅交配;在就巢后期采食饮水增加,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13.
渐东白鹅年产蛋仅35~40枚,这个因素制约了本地鹅集约化饲养的发展.而我国以“鹅中来航”著称的豁眼鹅年产蛋达到120枚左右,约为浙东白鹅产蛋量的3倍.1987年5月我们从辽宁省铁岭市畜牧所引进一批豁眼鹅种蛋进行孵化,到1988年4~5月,这批豁眼鹅先后开产.为发挥浙东白鹅生长迅速、肉质鲜嫩和豁眼鹅产蛋多的优势,探讨杂交鹅的生产性能,我们用浙东白鹅与豁眼鹅进行了正交,以其杂交一代与纯种豁眼鹅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15.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浙东白鹅0~8周龄的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及拟合比较。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公、母鹅在3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之后一直到8周龄公鹅明显高于母鹅;3种曲线模型拟合度均达到0.99以上,其中Gompertz曲线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极限生长量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重等方面相对较好。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公鹅的拐点体重高于母鹅,拐点周龄性别间差异不大。本研究对不同性别浙东白鹅的生长模式及其对营养环境的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开展浙东白鹅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了有效检测低浓度禽流感病毒,笔者通过将高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与高灵敏性的PCR扩增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痕量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间接免疫PCR方法和间接“三明治”抗体夹心免疫PCR方法.以TopYield 96孔板为固相免疫吸附载体,以禽流感病毒H5蛋白为检测对象,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及亲和素-生物素桥联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报告DNA分子和生物素标记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抗体分子连接.充分洗涤后,在TopYield板孔中添加PCR反应液,对板壁偶联的报告DNA进行PCR扩增,间接达到检测微量禽流感病毒H5蛋白的目标.通过优化报告DNA分子和链亲和素的浓度,2种免疫PCR技术都可检测到约1 fg的禽流感病毒H5蛋白,与常规ELISA方法相比,灵敏性提高了近1 000倍. 相似文献
19.
由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疫苗免疫是禽流感防控中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采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进行了鸭和鹅的免疫试验,对免疫鸭和鹅的抗体水平进行了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对鸭和鹅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鸭和鹅禽流感免疫程序:2 w左右首免,4~5 w时二免,开产前三免,此后每隔4~5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杂志》2021,(1)
为了评价海水养殖模式对浙东白鹅血清、组织以及鹅蛋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用360只健康的1日龄浙东白鹅饲养至14日龄,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模式,每组180只种雏,其中母雏150只、公雏30只。饲养至70日龄时,每组分别各采集15只公鹅和母鹅血清和组织;产蛋开始后2组各采集20枚鹅蛋;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组织和鹅蛋中锰(Mn)、铁(Fe)、铜(Cu)、锌(Zn)、硒(Se)、铅(Pb)和镉(Cd)的含量。结果显示,所测白鹅体内7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为肝脏最高,其次是心脏、肌肉,蛋黄中的含量高于蛋清;2种养殖模式白鹅组织Pb、Cd含量均较低,均在食品安全范围内。与淡水养殖比较,海水养殖白鹅血清Fe、Cu含量差异显著(P<0.05),组织中必需微量元素Mn、Fe、Cu、Zn、Se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鹅蛋中上述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海水养殖白鹅心肌、肝脏、胸肌和腿肌中Pb和Cd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鹅蛋中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该地区海水养殖白鹅能满足机体必需微量元素营养的需要,不会造成Pb、Cd等重金属在体内和蛋中的蓄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