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GIS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量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了综合量化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量化指数与计算方法,在获取量化数据方面,介绍了在GIS平台上利用有限的实测气象台站原始资料以及研究区域的等高线和行政区建立基于单个网格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要素数据库,以提高量化数据的精度。以重庆地区为实例,利用光、热、水单项资源指数、总量指数、结构指数和效能指数等量化指标,并以区县市为评价单位对整个重庆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综合的量化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PSR模型的农用地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Arc/Info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污染综合指数作为一个压力指标,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从而为该地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引入PSR模型和特尔菲法确定样区评价因子,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因子的权系数;利用Arc/Info矢量化相关图层和进行缓冲区分析后建立空间数据库;然后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属性确定其分值函数,通过对样点数据进行量化后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和法计算环境质量指数,划分级别;应用Arc/Info实现相关结果的输出。结果表明:后湖地区农用地环境质量中等偏上,其中二、三级地分别占47.27%和35.83%;通过对土壤污染状况和农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City Star地理信息系统的农业气候资源网格点推算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应用City Star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偏关县温度,降水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运用这些模型计算了偏关县各网格点旬,月,年平均气温,以及月,年降水量的累年平均值和各级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间隔日数和积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刘敏  向华  杨卉  吴义城  谢萍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2):39-42,38
根据三峡库区湖北段现有气象站网和亚热带东部山区气候考察资料 ,建立其相应的光、热、水资源小网格推算模式。引入CityStar中的经纬线、数字高程等图层 ,推算了该地区 10 0m× 10 0m网格点上的农业气候资源要素值 ,再利用区划制作系统 ,按照给定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区指标 ,得到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专题图 ,为三峡库区湖北段的农业合理布局提供了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系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耕地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历来对耕地保护就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贵州省1989—2010年全省县域尺度的耕地变化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耕地模糊优选模型与理想点法相结合的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对全省耕地质量及时空演变予以探讨。结果表明:1989—2010年,贵州省耕地质量明显提升,耕地总面积增加了9 202.69km~2,其中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分别增加7 854.11,2 054.80,1 273.09km~2;耕地土层、坡面构型、水土流失、"四化同步"进程、土地开发、建设用地、耕地保护制度、退耕还林项目、社会舆论导向等自然、经济及社会因素构成全省耕地质量及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叶红  章洲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56-57,152
分析了水库的旅游价值及特点,并以福建金湖风景区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GIS空间分析功能在水库旅游规划中的具体运用过程,阐明GIS在水库旅游资源保护和规划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引入GIS技术,将江西省303.26万hm2农田分为6等,从空间和属性两方面对江西省低产田信息进行界定。通过对江西省低产田成因分析,提出改造江西省低产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红壤资源划分与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A small scale red soil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RSRIS) with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s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red soil resources(RSR)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taking Zhejiang Province,a typical distribution area of red soil,as the study area.Computer-aided overlay was conductied to classifty RSR types.Th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ree methods,i.e.,index summation,square root of index multiplication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with almost identical results,The result of index summation could represent the basic qualitatie condition of RSR,that of square root of index miltiplication reflected the real condition of RSR qualitative rank,whil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could satisfactori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qualitative rank of RSR,and therefore it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RSR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9.
利用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区域气候模拟系统PRECIS模拟产生的广西区域冬季气候情景数据,以广西区域内92个气象站实际观测资料为标准,以1961-2010年作为订正基准时段,按不同方法对模拟的气温、降水量、辐射数据进行修订。利用修订后的冬季气候情景模拟数据,分析广西冬季气候资源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评估和预估过去、当前和未来广西冬季气候资源状况。结果表明:未来广西区内光热资源均呈由南向北减少的纬向分布特征,水分资源均呈由西向东增加的经向分布特征。在IPCC SRES A2与B2情景下,1961-2100年广西区域冬季日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分别为0.33℃10a-1和0.29℃10a-1;降水量在A2情景下变化不大,变化趋势为-0.2mm10a-1,但在B2情景下呈现减少趋势,变化趋势为-4.1mm10a-1;日辐射强度在A2与B2情景下均呈增加趋势。预估未来光照和气温条件将给广西冬种开发带来更好的光热条件,而水分条件则将呈不利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GIS技术飞速发展和遥感的应用,使得大范围细小网格上的农业气候资源各要素的计算成为可能。论文提出构建农业气候环境信息网格的基本思想。首先借助ArcGIS平台,利用DEM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将地理、地形因子网格化和参数化,生成了中国地区1 km×1 km网格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数据。其次利用MODIS数据反演得到了全国2001年月均1 km×1 km网格的地表反照率数据和大气总透射率。在获取了这些基本参数后,考虑地形和大气衰减因子,定量分析了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坡地太阳辐射计算模型,最终实现了中国地区气候环境信息空间网格化。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地区气候观测资料空缺,避免了传统方法以点代面的局限性,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关气候环境信息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泰安市5个气象台站1970-2004年的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探讨了泰安市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由此提出了泰安市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对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泰安市土地利用过程进行了评价。研究中选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30个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各指标相关系数确定指标权重,依据隶属度曲线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利用各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进而评价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并且利用农业总产值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1990~2001年间呈上升趋势,说明泰安市土地质量状况在不断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黑土区向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关于黑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利用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化探资料应用GIS分析了黑龙江省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空间特征。研究得出:黑土区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某些重金属元素如Pb等出现多个高值,反映了污染范围广而分散的特点;某些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如Zn、Mo显现出不足的趋势,这对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作物上施用化肥的状况。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地区2003年施肥状况调查并结合统计资料分析表明,粮食作物上施肥占化肥总投入的比例逐年在下降,但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却稳步提高。在氮肥的品种构成中,低浓度的碳酸氢铵提供了46.8%的施氮量,仍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平均用量为251.1kg/hm^2,其中小麦平均施肥量最高,达到277.6kg/hm^2;另外就施氮量来说,玉米施氮量最高,平均用量为175.2kg/hm^2;小麦施磷量最高,平均用量为97.6kg/hm^2;薯类施钾量最高,平均用量为55.7kg/hm^2。从施肥的氮磷比例来看,小麦上施用化肥的氮磷比例为1:0.7,高于推荐施肥比例,玉米上施用化肥的氮磷比例为1:0.25,低于推荐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作物上施用化肥的状况。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地区2003年施肥状况调查并结合统计资料分析表明,粮食作物上施肥占化肥总投入的比例逐年在下降,但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却稳步提高。在氮肥的品种构成中,低浓度的碳酸氢铵提供了46.8%的施氮量,仍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平均用量为251.1 kg/hm2,其中小麦平均施肥量最高,达到277.6 kg/hm2;另外就施氮量来说,玉米施氮量最高,平均用量为175.2 kg/hm2;小麦施磷量最高,平均用量为97.6 kg/hm2;薯类施钾量最高,平均用量为55.7 kg/hm2。从施肥的氮磷比例来看,小麦上施用化肥的氮磷比例为1∶0.7,高于推荐施肥比例,玉米上施用化肥的氮磷比例为1∶0.25,低于推荐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区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子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被集成在模型库子系统中,该模型通过水资源压力指数来定量地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与区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分别以整个陕西省和陕西省各地市的水资源压力评价为例,对该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最后探讨了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开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而提出综合指数、模糊判别、希尔伯特空间距离系数等3种评价方法.本文以四川省开县为例,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结果,并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山东寿光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基地为研究区,通过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寿光市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绘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寿光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HJ332-2006)。除Zn、Pb和As 3种元素外,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Cu、Cd、Cr、Hg、Nr)呈现出正偏态的分布特征,所有重金属元素分布峰的顶点均超出正态分布的最高点。空间分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在寿光市表层土壤中的质量分数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分布呈现出中部、南部、东南部质量分数较高,北部、东北部与西南部质量分数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寿光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