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能力及其生根关联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鲁桑实生苗、大鲁桑和农桑14号为材料,研究了桑树的扦插生根能力、生长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和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鲁桑实生苗的扦插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71.1%,而大鲁桑和农桑14号嫁接苗插条的生根率分别为32.20%、44.43%,属插条难生根型品种;用15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农桑14号,插穗生根率达81.1%,比对照提高了36.67%;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升高,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生根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桑树扦插生根是一个由外界因素和内源物质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采用桑品种育711号1年生硬枝为插穗,分别以传统愈伤组织生根技术和新的可诱导皮部生根的技术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愈伤组织生根(Ⅰ型)与皮部生根(Ⅱ型)2种类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和酚类物质的含量,以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根类型插穗的上述生理指标呈现出差异性及不同的变化规律。可溶性总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对照组插穗和Ⅰ型插穗生根过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在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则表现为先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IAAO活性在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经过一个短暂的下降后迅速升高,在Ⅰ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则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再下降;POD与PPO活性在Ⅰ型和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Ⅱ型插穗中的酶活性较高。酚类物质含量在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一直下降,而在Ⅰ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则是先下降后上升。试验结果提示,外源因素导致的桑树插穗扦插生根类型不同,可能是由于改变了插穗在生根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即改变了插穗的生理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3.
探究四种蔷薇科果树扦插后插穗的形态变化和内含物质变化,初步揭示四种果树扦插生根机制。以恐龙蛋、红富士苹果、云南红皮梨和大樱桃四种蔷薇科果树代表品种的一年生硬枝为插穗,扦插后定期观察插穗形态变化,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取样测定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对插穗形态观察发现,四种蔷薇科果树愈伤组织出现时间不一致,恐龙蛋插穗最早出现愈伤组织;扦插后60 d统计时,恐龙蛋插穗愈伤率为50.67 %,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三种果树的愈伤率;恐龙蛋生根率为18.67 %,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而其余三种果树插穗在观察期间未形成不定根。扦插后恐龙蛋插穗IAA含量、IAA/ABA和IAA/ZR比值呈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而其余三种果树插穗呈升高-降低变化趋势;四种果树插穗ABA和ZR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GA3含量整体呈下降变化趋势(恐龙蛋插穗后期GA3含量有升高);IAAO和PPO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变化趋势,POD活性整体呈升高变化趋势。综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种蔷薇科果树中恐龙蛋更适合扦插繁殖,插穗生根需要低含量的ABA和ZR,高含量的IAA和GA3,高活性的IAAO和PPO调控IAA含量,使得IAA/ABA和IAA/ZR比值增大,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4.
IBA处理对厚叶扇子花扦插苗生根关联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厚叶扇子花(Scaevola crassifolia)生根机理,促进其无性扦插生根率,观测了厚叶扇子花扦插苗生根特性,研究了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等相关联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厚叶扇子花属于皮部生根...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源乙烯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不定芽、不定根的形成以及体细胞胚的诱导等过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桑树绿枝插穗基部皮层生根过程中与乙烯合成相关的1-氨基-羧酸环丙烷氧化酶基因aco和S-腺苷-L-蛋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插穗生根发育过程中aco和sams均表现为表达下调,其中生根率低的未诱导对照组插穗中这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均表现出先小幅下降后升高的变化特点,而生根率高的诱导组插穗中这2个基因则表现为持续低水平转录,尤其在插穗生根发育后期,2个基因在2个试验组插穗中的转录水平变化呈现近乎相反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o和sams的mRNA转录水平与桑树绿枝插穗的生根率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激素对桑树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时期(绿枝、硬枝)、不同部位(上部、下部)、不同品种(育151、湖桑32号、桐乡青、新一之濑)枝条为插穗,对扦插生根技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激素在扦插生根中的重要作用。湖桑32号经150mg/L IBA处理后,产生的不定根最多。为完善硬枝扦插育苗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杜伟  曹旭  黄平  程嘉翎 《蚕业科学》2019,45(2):157-164
桑树扦插生根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内源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为发掘桑树扦插生根相关基因,为桑树扦插不定根的形成和调节提供分子理论依据,采用桑品种育711号1年生硬枝为插穗,分别以传统愈伤组织生根技术和新的可诱导皮部生根的技术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利用qRT-PCR技术检测PPO1、PPO2、PPO3、HSP83A、ILL5、GH3.1、SAUR2、Cacybp、ANT1 9个基因在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形式生根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扦插生根的不同发育阶段,9个基因在皮部生根处理组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愈伤组织生根处理组和对照组,且各个基因表达量在不同形式的生根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初步推测这些基因在不定根的形成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丰富桑树甚至其他林木扦插生根机制的内容,并可为进一步开发高效实用的桑树扦插技术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前期以桑品种育711号硬枝扦插皮部生根的插穗为材料,对扦插生根过程起始阶段(S0)、根原基形成阶段(S1)和不定根伸长阶段(S2)的插穗基部皮层进行了转录组与蛋白质组测序。在此基础上对差异表达基因与蛋白质(差异系数1.5,错误发现率≤0.05)做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阶段插穗基部皮层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趋势总体上呈正相关,关联系数分别为0.470 3(S0-vs-S1)与0.113 0(S1-vs-S2);基因与蛋白质表达趋势相反的关联数量较少,关联系数分别为-0.319 9(S0-vs-S1)与-0.107 1(S1-vs-S2);基因与蛋白质表达趋势相同的关联数量相对较多,关联系数分别为0.855 4(S0-vs-S1)与0.834 6(S1-vs-S2),均呈强相关。在关联分析表达趋势相同组中筛选鉴定出21个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与信号通路分析。其中,有5个基因在生根过程中持续上调表达,主要包括酚氧化酶(PPO)、马铃薯糖蛋白(Patatin)、生长素酰胺水解酶(ILL)、肌氨酸氧化酶(SOX)的编码基因;有13个基因在根原基形成期上调表达,在不定根伸长期下调表达,主要包括赤霉素双加氧酶(GA3OX4)、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OPR)、内切葡聚糖酶(EG)和吲哚乙酸氨基化合成酶(GH3)的编码基因;有3个基因在根原基形成期下调表达,在不定根伸长期上调表达,分别为细胞膜相关钙结合蛋白(PCa P)、肌肉LIM蛋白(MLP)和膜联蛋白(ANX)的编码基因。上述关联分析的结果为深入认识桑树插穗皮部生根过程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相关功能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9.
脱落酸非敏感型转录因子ABI4、生长素运输载体蛋白PIN1分别通过调控脱落酸和生长素的运输而影响植物不定根的发育与生长。以经生根粉诱导处理和未经诱导处理的桑树绿枝插穗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插穗生根发育过程中基部皮层ABI4和PIN1基因的转录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当插穗出现不定根时,ABI4的转录与表达水平急剧下调,PIN1的转录水平急剧上调,而后在新生根伸长期二者均有所回复;生根剂诱导处理插穗后加大了其基部皮层ABI4的转录与表达下调幅度和PIN1的转录上调幅度,且PIN1在新生根伸长期持续高表达。ABI4的转录水平与不同桑品种生根率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γ=-0.915),与生根数量没有相关性;而PIN1的转录水平与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γ=0.880,γ=0.982)。农桑14号和强桑1号等是绿枝生根率高的桑品种,其插穗不定根出现时基部皮层ABI4的转录、表达下调幅度和PIN1的转录上调幅度大于大10等生根率低的桑品种,提示易生根品种的插穗在不定根出现时期ABI4的低水平和PIN1的高表达会更利于插穗根原基的形成、分化及新生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湖桑硬枝和绿枝为插穗,在电热线温床扦插条件下,应用各种生根剂处理,以诱导插穗皮孔根的形成,结果表明,应用SPP150ppm浸渍硬枝插穗基部,皮孔根的诱导率达50%,SPP120ppm浸渍绿枝插穗基部,皮孔根的诱导率达100%。皮孔根的形成部位在插穗下端离基部约2厘米的范围内,由皮孔处穿出新根。  相似文献   

11.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桑树硬枝扦插生根不同阶段插穗基部皮层的蛋白质组差异,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桑树扦插生根调控机制提供基础信息。在扦插初期、膨大期、发根期3个阶段的插穗基部皮层共鉴定到4 427种蛋白质,通过对同位素报告基团相对含量的定量检测,共检出2 875种蛋白质。其中,扦插初期和膨大期的差异蛋白质有595种,扦插初期和发根期的差异蛋白质有660种,膨大期和发根期的差异蛋白质有231种。从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质中筛选出GDP-D-甘露糖基-3’,5’-异构酶、凝集素KM+、生长素IAA水解酶、热激蛋白hsp70、丙二烯氧化物环氧酶、细胞色素b6、过氧化物酶等可能与生根过程密切相关的蛋白质,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在扦插生根中主要执行的功能包括代谢过程、多细胞组织进程、定位系统建立、生物学调控、刺激应答、细胞要素、细胞器要素、催化活性和蛋白质结合等,并主要参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苯丙素生物合成、糖酵解和糖异生等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12.
以珍珠番石榴为试材,对扦插环节插穗类型、扦插激素配方、扦插环境、基质配比及移栽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上部徒长枝和树冠外围侧枝采穗插穗成活率高于树冠内部荫枝;扦插激素最优为NAA1000mg/L+1%吲哚丁酸?s-诱抗素WP1000mg/L,速蘸5s和NAA500mg/L+1%吲哚丁酸?s-诱抗素WP500mg/L,浸泡插穗基部10min,生根率在50%左右;早晚全光照中午遮阴有利于插穗生根;扦插后20d内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有利于保叶和促进插穗切口愈伤化;扦插基质以椰糠与花生壳等体积混合,基质厚度10cm有利于插穗生根和移栽;移栽后覆盖薄膜保湿20d,有利于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3.
正常的打插苗根系伸展良好,栽植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生很能力弱的品种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获得较高的生根率和较好的根系。1机械处理剥皮:枝条木柱组织较发达的果树品种较难发很,扦插前先将表皮木栓层剥去,增强插穗吸水能力.可促进发很。纵到伤:用刀刻2~3cm长的伤口,至韧皮部,可在纵伤口间形成排列整齐的不定根。环状剥皮:剪穗前15~20天在母株上准备用作插穗的枝条基部环剥一圈皮层(宽3~5mm),有利于促发不定银。2加温处理一般果树在10~12℃气温下开始萌芽,打插生报则以18~25℃上温最有利。早春扦插常因土温低而生根困难。可…  相似文献   

14.
ABT生根粉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的生根促进剂,对桑树硬枝扦插促进不定根的形成有显著作用.其效果因桑品种、药液浓度、处理时间的长短、插穗体内营养状况、催根过程中温湿度以及土壤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试验,在催根过程中温度保持20—25℃和湿润的土壤条件,不管倒插顺插生根效果均较显著.因此,插穗用生根粉处理后,直接排栽于苗圃,可避免倒插催根后再排栽带来对根系的损伤,达到提高扦插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紫光’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Ziguang’)为材料,分别研究了扦插部位、扦插时间和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浓度对其茎秆扦插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部位产生幼苗的生长状况:下部芽苞 > 中部芽苞 > 上部芽苞;八月上旬至十月下旬,随着扦插时间的变化,母株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曲线呈现“双峰型”变化,淀粉含量则持续增加,其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月22日左右扦插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成活率为45%;在0,0.1%,0.2%,0.3%,0.5%,1% IBA处理条件下,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其茎秆扦插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0.3% IBA处理扦插茎段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本试验为狼尾草的茎秆扦插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年生的高原红柳枝条为试验材料,就根多壮和福生活力两种新型植物生根剂对红柳插穗的生根效应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红柳扦插育苗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红柳具有很强的产生不定根的能力,不同生根剂处理对促进红柳插穗生根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中以0.01g/L根多壮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采用生根剂处理后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当年即可出圃移栽,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绿枝扦插立体育苗的方法,研究了桑树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长度、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插穗对绿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供试品种中,育71-1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1.1%,株平均生根数为49.1条,其次为湖桑32号、选792、大10,而湘7920的生根效果最差;育71-1和湖桑32号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中部枝条>下部枝条>上部枝条,不同长度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15 cm插稳>18 cm插穗>12 cm插穗;主枝做插穗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侧枝;育71-1于7月20日和8月10日2次扦插的效果最好,生根率均超过90%,9月1日扦插的生根率也有74.5%,所以使用该方法可在7月至9月连续进行2~3次扦插育苗,扦插时尽量选用主枝的中部枝条剪成15 cm插穗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18.
生根剂在高原红柳枝扦插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的高原红柳枝条为试验材料,就根多壮和福生活力两种新型植物生根剂对红柳插穗的生根效应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红柳扦插育苗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红柳具有很强的产生不定根的能力,不同生根剂处理对促进红柳插穗生根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中以0.01g/L根多壮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采用生根剂处理后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当年即可出圃移栽,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密花’芒为材料,探讨了扦插部位、扦插时间和IBA浓度对其茎秆扦插幼苗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芽苞扦插的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长根长和生根数等指标显著优于中部和上部芽苞;在IBA处理0、0.1%、0.2%、0.3%、0.5%、1.0%条件下,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其茎秆扦插幼苗生长状况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0.3%IBA处理扦插茎段时幼苗的生长最佳;扦插时间以8月中旬效果最好,随着扦插时间的变化,母株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扦插幼苗的生长指标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强桑1号、农桑14号、粤椹大10、台湾大果桑4个桑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在夏季和冬季利用桑树基部、中部、上部3个不同部位枝条,分别用双吉尔GGR6号氨基酸肥料、ABT1号生根粉、根太阳、郑氏生根粉等4种植物生根剂处理,试验大田扦插生根成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个桑品种基部、中部、上部的枝条扦插生根成苗率均为基部中部上部,其中枝条上部生根成苗率均为0;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个桑品种的基部枝条自然扦插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台湾大果桑强桑1号农桑14号粤椹大10,以夏季扦插来看,台湾大果桑为44.0%,强桑1号为37.0%和农桑14号为35.7%,粤椹大10为21.7%;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种植物生根剂及清水对照在处理强桑1号、农桑14号、台湾大果桑基部枝条的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太阳GGR6号ABT1号郑氏生根粉清水CK,以台湾大果桑夏季扦插来看,发根成苗率依次为87.6%、84.3%、81.6%、77.4%、44.0%,在处理粤椹大10的基部枝条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太阳ABT1号GGR6号郑氏生根粉清水CK,以夏季扦插来看,发根成苗率依次为64.4%、59.0%、57.2%、53.8%、21.7%,说明ABT1号在处理较难发根的桑品种时效果好于GGR6;枝条夏季扦插比冬季扦插生根成苗率高,且桑苗生长较快,以差异最大的粤椹大10基部枝条经郑氏生根粉处理来看,夏、冬季生根成苗率分别为53.8%、39.4%,相差14.4%;夏、冬季平均根长分别为29.6cm、22.6 cm,相差7.0 cm;夏、冬季平均枝长分别为22.1 cm、17.9 cm,相差4.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