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松为吉林省东部林区重要的经济、生态树种.本文从改造林分的确定、经营技术措施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红松人工用材林改培红松果林的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5项林分因子对红松分杈的影响及其成因。其中,林分类型、红松径级、红松成数对红松分析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林分密度、林分年龄对红松分杈也有一定影响。但分析认为林分类型、林分密度和红松成数是影响红松分杈的直接因素;林分年龄、红松径级对红松分杈无直接因果关系,这是通过他形成的林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而影响红松分杈的。降低红松分杈率必须严格实行栽针保阔,保留适宜的林分高密度和红阔比例,降低红松分杈率,同时,可以提高林分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林区次生阔叶林冠下红松人工更新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林隙环境、林隙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及肛伐强度对阔叶树生长、红松更新的研究,为科学地确定上红松更佳的最佳上层郁闭度,提高林分生长量,确定红松采伐年龄,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适宜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更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文章通过对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的不同混交配置的试验得出,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比3∶1林分红松生长最好,混交比2∶1的林分红松生长较次之,混交比1∶1的林分红松生长最差。混交比3∶1的林分红松地径分别为混交比2∶1的林分、混交比1∶1的林分的18%与41%;树高是混交比2∶1林分、混交比1∶1林分的35%、46%。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适宜的混交比应是有利于红松的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5.
天然红松林结实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天然红松林分的调查,掌握了天然红松的结实量和年龄、林分疏密度及和不同林分类型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红松果实的质量和不同林分类型的关系,对今后天然红松林经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南部地区次生林冠下栽植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林分树种组成的调查和对开敞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量化指标的比较,开展了该区次生林冠下红松人工林空间结构调整的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林和杂木林下红松高生长模型分别为y=1.013 0 x+0.033 5和y=1.042 7 x+0.050 8,R~2分别达到0.990和0.992(P<0.001);通过树高生长模型,确定柞木林下栽植的红松应该在生长第13年末进行第1次上层林木的调整,生长到第17年末进行第2次上层林木的调整;杂木林下红松应该在红松生长第13年末进行林分调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设置标准地捕鼠调查,查明了红松人工林鼠类种群的构成及所占比例,确定了能够直接危害红松的害鼠种类以及对红松幼林的危害程度,分析了红松人工林鼠类种群密度和害鼠种群密度与林分郁闭度、林龄、坡向及坡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该文调查分析了5种类型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细根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红松纯林虽然乔木层生物量高于除红松-水曲柳林型外的其他几种林分类型,但是总生物量、枯落物、细根都低于所有针阔混交林,并且红松纯林内没有灌木和草本植物,说明针阔混交林在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都优于红松纯林,是辽东山区理想的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次生林引入红松种群扩散林,对目标林分形成持续的红松种源供给,建立红松种群及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高效、低碳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次生林红松天然更新受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松鼠搬运松塔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半径120~160 m范围。实现红松种群700株/hm2的恢复目标,需要红松种群扩散林的密度是74株/hm2,红松种群扩散林的面积约为目标林分面积的18.5%。  相似文献   

10.
对天然阔叶混交林林下不同更新年龄的红松和云杉的树高、胸径和林分公顷蓄积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红松和云杉的树高、胸径和林分公顷蓄积随更新年龄的增长均呈"S"型曲线。红松在16~48年间胸径的平均生长量较14~25年间的云杉要高些,更新云杉的林分公顷蓄积的平均生长量是更新红松林分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1.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红松果仁在国内外市场倍受欢迎,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由于红松果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种子遭到掠夺性采集,红松资源不断受到蚕食,红松林越来越少。吉林省中东部人工红松林分多数正值中、壮龄林,选择优良红松林分改建红松母树林,是扩大发展红松资源、改良提高红松遗传品质、加快林区经济发展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红松不但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也是重要的用材、经济树种。通化地区适合改建红松果林的有3种林分,即阔叶红松林、红落混交林和红松纯林。本文介绍了3种林分的改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杨桦林抚育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加速了演替进程,初步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阔叶红松林。该林分结构合理。上层抚育后,林分红松的重要值为41.5%,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的总重要值为26.4%,杨、桦的重要值为27.35%。目前林分是一个以软、硬阔叶树和红松为主要建群种的针阔混交林。从林分演替趋向看,演替层和更新层中色木、柞树、水曲柳、核桃楸、椴树大量发生,必将同栽植的红松形成针阔混交林,逐渐地恢复阔叶红松林的演替顶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杨桦林抚育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加速了演替进程,初步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阔叶红松林。该林分结构合理。上层抚育后,林分红松的重要值为41.5%,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的总重要值为26.4%,杨、桦的重要值为27.35%。目前林分是一个以软、硬阔叶树和红松为主要建群种的针阔混交林。从林分演替趋向看,演替层和更新层中色木、柞树、水曲柳、核桃楸、椴树大量发生,必将同栽植的红松形成针阔混交林,逐渐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16.
母树林是利用天然种子向人工改良种子过渡的生产基地.通过定量分析哈达红松母树林综合评价指标,阐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优良特性,为相关地区红松母树林营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保留株数为380株hm-2,郁闭度为0.6,平均树高19.2 m,平均胸径26.8 cm,平均单株结实量42个.与当地普通红松林分比较,哈达红松母树林胸径生长量比对照高13.39%~41.82%;树高生长量比对照高11.4%~21.12%;材积生长量较对照高40.52%~124.04%;单株结实量较对照高2.2%~20.00%.哈达红松母树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量与对照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哈达红松母树林种子子代林的平均单株出材量高于对照林分40%~114%,平均单株结实量高出对照林分10%~20%.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 (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  相似文献   

18.
红松果材兼用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尔滨市郊的黑山林场和丹青河林场内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最适宜红松林生长的混交模式,林分条件(林分密度、土壤、坡度)对产果量的影响,以及抚育间伐模式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松+黄檗混交对红松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林分密度1 000株·hm-2左右红松生长发育最适宜;中下坡位和厚度较高的土壤更有利于红松的生长发育;抚育间伐模式对红松的影响是透光伐+疏伐+卫生伐透光伐+疏伐透光伐不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19.
人工红松林杈干是以天然林杈干为依据提出的。研究摸出了天然红松林杈干发生规律 ,确定了红松杈干标准 ,划分了杈干的类型。通过林分结构、虫害发生与杈干相关研究 ,提出以林分密度、混交等营林措施调控枝梢结构为主 ,化学防除主梢虫害相结合的杈干综合控制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退化柞蚕场营建柞树-红松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确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最适造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