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确保稻田成蟹养殖质量,打造稻田扣蟹培育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稻蟹种养大面积示范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宁夏贺兰县把稻田扣蟹培育作为稻田养蟹主攻环节来抓,共落实稻田扣蟹养殖面积1.6万亩。目前,扣蟹已进入起捕阶段。平均规格160~200只/千克,预计扣蟹总产量达25万千克。起捕后的扣蟹,一部分作为明年稻田成蟹养殖蟹种,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稻蟹共生培育蟹苗技术模式主要是利用种养结合、稻蟹共生互利的原则。蟹的粪便等代谢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水稻中的害虫作为河蟹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了肥料及农药的使用。稻蟹共生的生产结构,可将种植业引进养殖区,改变了单一的养殖结构,也改变了河蟹苗种需要从外地购买的现象,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扣蟹暂养和稻商品蟹育肥、稻蟹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并指出兴安盟稻渔综合种养应选择辽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既不是简单的"稻田养蟹",也不是"蟹池种稻",而是建立起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的多元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时,不仅注重"一水两用、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河蟹养殖的扣蟹主要来源于上海崇明岛附近,路程较远,成本较高,并且影响了成活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利民渔业合作社进行了引进豆蟹在稻田进行培育扣蟹的模式,取得了成功,推动了本地区发展稻渔(蟹)综合种养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池塘种植高秆稻生态培育扣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既有一定的水稻产量,又有较好的蟹种产量,同时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蟹种质量,达到了国家提供的双保"保产量、保质量",是一项种植和养殖相融合的新型生态技术模式,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促养增粮"新模式。自2016年起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2年在淮安区南闸镇省级渔业精品园区严龙明塘口开展了池塘种植高秆稻生态培育扣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河蟹养殖面积已达一千万亩,其中,扣蟹养殖面积大于50万亩。扣蟹质量是影响商品蟹养殖成活率和规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扣蟹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养殖的成蟹规格大,产量高。优质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高,一般超过70%,甚至能达到90%以上。质量差的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低于30%,成蟹规格小。本文从养殖实际出发,介绍大眼幼体选购、扣蟹培育、捕捉、运输的实用技术。一、池塘准备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谷物的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在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同时,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生态农业、增效、环保等诸多概念的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为主、兼顾养殖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升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但出售养殖动物可增加收益,由于品质的提高,水稻的产出效益也明显增加。经过多年的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从原来单纯的稻鱼共作向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稻蛙共作、稻鸭共作等诸多种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盘锦地区稻田扣蟹养殖存在产量低、规格小(200~360只/kg)、严重制约成蟹养殖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示范,连续三年实现水稻不减产,稻田扣蟹养殖产量1 125 kg/hm2,养成规格120~160只/kg的好成绩,提出了蟹苗选择、放养密度、饵料投喂及稻蟹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稻蟹生态高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蟹种养(在养殖蟹种的池塘内种植水稻),是一种在生态条件下利用稻蟹共生的原理,通过种养结合,在不影响蟹种产量的同时,又能增加水稻收益、确保水稻优质的有效种养模式。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崇明地区养殖蟹种有着独特的水域条件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是提高农田产出利用率的一项生态种养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稻田中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充足的氧气和水质环境条件,通过稻、蟹互利共生,减少稻田农药化肥使用,减轻农田污染,使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蟹种养殖肥满度、成活率和规格,实现优质水稻产量650kg/亩,蟹种产量65kg/亩,蟹种规格达到100只/kg~140只/kg,为北方地区的大规模河蟹养殖提供了优质河蟹种苗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水产养殖业仍面临着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鱼成本有增无减,养殖效益普遍下降,常规养殖品种一度呈现盈利少、保本及亏损居多的窘境。相对而言,现在养蟹效益明显好于养鱼,许多养鱼户已有弃鱼养蟹之意。对于初次尝试养蟹者来讲,了解和掌握扣蟹放养技术至关重要。因为扣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是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三位一体"种养结合模式是指水稻、大眼幼体蟹苗、泥鳅亲本共同在同一块水田里生长发育,充分利用其生物链和食物链关系,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生态健康的种养结合模式。水田内种稻、养蟹、放养泥鳅能节约养殖空间,净化水质,清除害虫杂草、减少污染、提供天然饵料,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渔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2012年开始,笔者利用种养品种之间能共存共生、优势互补等特点,开展该模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用试验稻田共5亩,产出有机稻谷1375kg,实现产值8250元;扣蟹575kg,产值31625元;泥鳅225kg,产值11250元,亩产值合计10225元,亩均收益5487元。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3个月以上。扣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扣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扣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生产经验,现对北方地区扣蟹安全越冬技术作一介绍,仅供参考。所谓扣蟹是指Ⅲ、V期幼蟹经养殖越冬后,体重达5~25g的蟹种,...  相似文献   

16.
<正>扣蟹又称蟹种,是经过一冬龄养殖的一龄蟹种,通常每只2克以上,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无论是大水面养蟹,还是池塘或稻田养蟹,除必备的养殖技术和水源条件外,养  相似文献   

17.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23,(10):43-44
<正>稻蟹综合种养实质性就是生态农业,即同一环境(水体)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响水县黄圩镇茂成家庭农场,坚持不改变粮田性质,在同一块地里实施麦、稻、蟹共生互补,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一田“麦、稻、蟹”三丰收。现将2022年度稻、麦、蟹综合种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射阳县农牧渔业总公司位于黄海滩涂,拥有1 000余亩的天然土池扣蟹养殖基地,经过广大蟹农20多年来对土池扣蟹的养殖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平均产量达175 kg/667 m~2(最高产量达300kg/667 m~2)以上的高产养殖模式,培育的扣蟹规格整齐,体格健壮,深受成蟹养殖户的喜爱,现将该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的建造1.1选址选择水源无污染,交通便捷,环境较安静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D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北方稻蟹共作)技术概述:稻蟹共作的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方式,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测土施肥、四周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增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生态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将其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针对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以"稻-蟹"为主、模式较单一的问题,2015年泰州农科所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