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红螯螯虾回捕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红螯螯虾平均亩产量略高于稻虾共作模式,种养成本高于稻虾共作模式。虾苗放养时间早、平均放养密度低的南3#稻虾共作田块红螯螯虾生长规格明显高于其它田块(池),至10月底,该田块虾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比南2#稻虾共作田块高15.1%、60.5%,比北1#传统养殖池高18.5%、66.6%;经济效益以及投入产出比也最高。相近苗种放养模式下,稻虾共作模式红螯螯虾生长速度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两种模式投入产出比例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兴化市合塔镇养蟹专业户沈广余,去年利用43亩池塘培育扣蟹,生产扣蟹138万只,每只销售0.7~0.8元,年销售额100多万元,纯利润75万元,亩均纯收入1.7万元。介绍他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光伏技术是利用光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2012年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光伏电站下的河蟹池塘养殖模式试验》,本项目结合已构建的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光伏电板下的池塘空间,进行扣蟹养殖试验,实现池塘利用最大化。试验于2013年开始,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蟹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石灰清塘 在蟹苗下塘前15~20天亩用生石灰100~200千克溶水后全池泼浇,杀灭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笔者在辛庄镇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施了20亩稻田养殖扣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稻田的选址与改造选择周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幽静,水质无污染,保水力强的田块。种养示范基地面积150亩。2016年7月初对田块改造完工。种养塘均为长方形、东西向,长度为110~150米、宽度为50~55米,坡比1∶2.5,塘底平坦。在离田埂内1米左右开挖宽度3米、深度0.7米的"口"字形环沟,水面占总面积的20%左右,开挖出的土方用于加宽加固田埂,田埂宽3米、高1.5米。每个种养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永丰镇养蟹专业户沈先生2021年利用43亩池塘培育扣蟹,生产扣蟹138万只,每只售价0.7~0.8元,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利润约75万元,亩均利润约1.74万元.现将其高效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池塘准备1.选择塘口.春节前选择新开挖塘口,培育池面积43亩.  相似文献   

7.
<正> 唐海县五农场自1958年开垦种稻以来,水稻单产逐年增加,目前均产已达9000kg/hm~2,但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盐、亚硝态氮、氨氮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9.2%、14.0%、100%,2021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1%、100%,2022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6.9%、74.4%、100%。试验结果显示,2022年稻田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水平,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养殖效益,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笔者在福建省宁化县顺丰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草鱼池塘健康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与传统养殖技术进行对比并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18年1-12月在福建省宁化县顺丰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在松浦镜鲤养殖中的对比试验效果,于2018年4月2日至10月31日,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选择1号、2号并分别投放松浦镜鲤鱼种20 000尾、22 000尾,在传统养殖池塘投放10 000尾,规格均为105 g/尾;经过7个月养殖,1号、2号流水槽共收获18 425.2 kg,成活率分别为94.3%和93.9%,饲料系数分别为1.59、1.63,总产值达368 504元,折算纯利润为94 805.4元;传统养殖池塘收获7 163.9 kg,成活率为87.9%,饲料系数为1.71,产值达143 278元,折算纯利润为45 925.5元。研究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松浦镜鲤在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养殖产量与提高创收效益方面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河蟹池塘养殖在我市经历了几反几复的发展历程,1992年达到空前规模,由于大多数池塘养蟹户亏损,许多农户又填塘种植,只有大闸村这几年池塘养蟹在稳步发展,其中一个村民组17户就有13户人家从事池塘养蟹,而且效益均十分明显。现将其以蟹为主,配养虾、鱼的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两种投饲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扣蟹阶段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蟹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的影响,自2016年5月中旬开始,分别用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饲喂淡化后的河蟹大眼幼体,比较两种投饲模式下蟹种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1)在整个养殖期间配合饲料组的蟹种平均规格高于传统饲料组,体质量增长率也普遍高于传统饲料组;(2)配合饲料组1龄性早熟个体的亩产(15亩=1 hm~2,下同)及其占总产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两个饲料组中1龄性早熟个体的平均规格差异较小,均为21 g左右;(3)配合饲料组蟹种的产量以及大规格蟹种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成活率稍低于传统饲料组;(4)配合饲料组蟹种的最终规格主要集中于3~6 g(42.61%)和6~9 g(24.57%)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而传统饲料组蟹种的规格主要集中于3 g(33.00%)和3~6 g(44.81%)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5)由于在平均规格、最终产量和销售价格上的优势,配合饲料组的最终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传统饲料组。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饲料,配合饲料可以提高蟹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故在扣蟹养殖中应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27.08°E,46.88°N)稻田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稻-长江蟹共作,RYZC)和2个实验组(稻-辽河蟹共作组,RLHC),每组设3个重复,共计9个300 m2实验单元。体质量(1.02±0.16)g长江蟹的投放密度为67 500只/hm2,体质量(0.45±0.05)g辽河蟹设67 500只/hm2(稻-辽河蟹共作I,RLHCI)和135 000只/hm2(稻-辽河蟹共作II,RLHCII)两个密度,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参数、水稻产量及稻田水质参数。两个多月的稻蟹共作结果表明:长江蟹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 WGR)均高于辽河蟹,辽河蟹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SGR)略高于长江蟹,但差异不显著性(P>0.05)。稻-长江蟹共作和稻-辽河蟹共作I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稻-辽河蟹共作II(P<0.05)。整体来看,不同水系和不同的放养密度中华绒螯蟹稻田水体的水温(TE...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国内扣蟹生产一般采用常温培育的方式,培育时间为5月下旬前后至年底,一口池塘一年仅能生产一批扣蟹,池塘利用率相对较低。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我们设想通过安装温控设施使一口池塘一年能够生产出两批扣蟹。该设想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在5月下旬前生产出第一批扣蟹。本试验拟利用2月上旬早繁的大眼幼体在控温池塘内采用三级强化培育技术,用100天左右即5月中旬生产出大规格扣蟹,使一口池塘一年生产出两批扣蟹成为可能。一、材料与方法1.培育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小龙虾对比试验采用三种养殖模式,模式1:一年投放两次苗,收获两茬虾;模式2:一年投放三次苗,收获三茬虾;模式3:进行轮捕轮放养殖。模式3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模式,每公顷利润达11.55万元,同时养殖技术和管理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养殖黄鳝,达到鳝稻共生,相互促进,既保证了一定的水稻产量,又有较好的黄鳝产量,并且能同时提高水稻和黄鳝的品质,是一种较好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笔者2017年在江苏宜兴市徐舍镇蒋墅村笳兰农庄开展了鳝稻共作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稻田准备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实施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蟹虾及地方特色品种混套养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2005年在巴城镇毛许村进行蟹虾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试验池塘面积26亩,塘口3只,长方形,南北走向,进排水方便,池塘坡比1:2.5,塘底淤泥20厘米左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是我国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名优水产品,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有力地带动了饲料、渔药、餐饮、旅游和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河蟹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和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河蟹的养殖技术在各地不断取得创新,扣蟹作为蟹苗—扣蟹—成蟹三个阶段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决定成蟹品质好坏和养殖效益的高低。目前,扣蟹培育  相似文献   

19.
1993-1994年利用鱼池、稻田改造成的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扣蟹,采取塑膜围栏防逃、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抑制幼蟹性腺发育等技术,52亩鱼池改造池亩扣蟹105kg,规格100只/kg;595亩稻田改造池亩产扣蟹55kg,规格180只/kg。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通过对比92亩安装物联网的智能养殖池塘和另外90亩未安装物联网系统的传统池塘2017年全年的运作情况,总结探索基于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的河蟹养殖模式的优势所在。以期能够对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进一步详实的基础数据,从而达到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实现集约化养殖的目的。一、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