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核心群体、苏南养殖群体、苏北养殖群体、长江野生群体和洪泽湖野生群体中选择大规格亲蟹,规模化构建ES-P2017家系,成功定向构建全同胞家系96个,家系构建成功率96.00%,选择56个发育良好的家系进行育苗,最终获得40个家系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们在校实习基地利用0.28hm^2的稻田,进行了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试验。经过142d的精心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共产蟹种39043只,216.3kg,产值20826.9元;产稻谷1751.5kg,产值2452.2元。总产值23279.1元。总盈利13892.1元。平均每667m^2纯收入3307.6元,比对照田增收2587元。投  相似文献   

3.
正一龄蟹种的特点:蜕壳次数达7次以上,个体发育快,增重倍数达8000~10000,对饵料要求比蟹苗期低。1.一龄蟹种对水域环境的要求最适溶氧为5毫克/升以上,水体中溶氧少时可采取如下措施增氧: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控制施肥,调整放养量经常加注新水,微孔增氧。适宜pH值为7~9,最适7.5~8。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一般通过施有机肥等来补充,及时补钙。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2~30℃。因此盛夏时应加注新水、种植水草调节水温,冬季应  相似文献   

4.
从中华绒螯蟹苏南养殖群体、长江干流野生群体和苏北里下河养殖群体中选择100组大规格亲蟹(雌蟹175 g以上,雄蟹250 g以上),进行家系规模化构建,成功定向构建家系169个,其中全同胞家系25个,半同胞家系144个,家系构建成功率84.5%,选择40个发育良好的家系进行育苗,最终获得23个家系蟹苗。  相似文献   

5.
利用6.86平方米的小水泥池,进行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豆蟹试验,其结果:50只大眼幼体,经过34天的精心管理,产出豆蟹6200只,育成率高达91.18%,以0.25元/只销售,产值1550元,净利润1144元。投入产出比1:3.81。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作为我省淡水渔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全省养殖面积约400万亩,2014-2015年,长江1号长江2号河蟹新品种在全省推广养殖面积已达50余万亩。蟹种培育的优劣是成蟹养殖的关键之一,本试验主要通过长江2号蟹种的全程培育试验,观察并记录长江2号蟹种培育过程的生长情况,以期为长江2号河蟹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一定的试验与技术基础。一、试验准备1.蟹苗来源长江2号蟹苗购自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河蟹新品种蟹苗定点繁育场—射阳朱平水产苗种有限公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出产的几种河蟹蟹种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鉴别对比研究,旨在找出区分我国各水系蟹种切实可行的鉴别方法,以利于蟹种购销及成蟹养殖、放流生产中借鉴,促进河蟹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家系定向构建与定向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华绒螯蟹3个群体:“苏蟹一号”F4代选育群体、长江野生群体和沿海河口野生群体及其4大类杂交组合,通过笼式和坑式定向交配设计,实现了规模化定向构建中华绒螯蟹全同胞家系和父系半同胞家系。坑式交配采用亲蟹1雌1雄,共定向构建9个全同胞交配土坑;笼式交配采用亲蟹3雌1雄,共设置交配网笼17个。至2009年4月,经过越冬暂养,其中坑配亲蟹的抱卵率及越冬成活率达100%,笼配49只雌蟹获抱卵蟹亲蟹为45只,越冬成活30只。为尽量减少由于繁育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使每个家系幼体培育阶段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共选择抱卵蟹26只进行育苗。采用面积2×667 m^2室外土池6只,选择6只坑配抱卵蟹,按照一池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天然海水土池生态定向育苗;采用3 m×2 m×1.5 m聚乙烯网箱20只,选择20只笼配抱卵蟹按照一箱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土池网箱定向育苗。通过规模化培育,最终成功构建20个中华绒螯蟹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6个,共培育家系蟹苗280万只。  相似文献   

9.
在解剖、测量性成熟和未成熟中华绒螯蟹外部形态和性腺之基础上,试用“双百分率法”和“差异显著性检测法”对中华绒螯蟹的副性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均具有较明显的副性征。  相似文献   

10.
新近在美国三藩市河口和附近水域发现大量中华绒螯蟹。这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到河口去的,目的是增加蟹类资源建立蟹类水产业,有人则认为是船只排出压舱水时无意引入的。中华绒螯蟹是中国沿海各河口的一个水产品种,现在在三藩市湾、萨克利门托———圣琼奎三角洲和所有流向此河口的干、支流里都有了它们的身影,其分布和种群数量正日益扩大。这一品种在北美的崛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在北欧它们被认为是一大害。上世纪初偶尔引入德美,在20年代到30年代,繁殖扩散到所有欧洲河道和河口。它们入侵易北河、奥德河和莱茵河以及中欧的运河…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的洄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叙述了中华绒螯蟹的洄游,包括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的受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作者等对中华绒螯蟹雌雄两性配子以及受精的研究成果。成熟卵无受精孔;精子在卵的任何部位均可穿入卵内。精子在顶体的作用下进入卵内,虽多精着卵、数精入卵,但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在欧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华绒螯蟹侵移欧洲的过程,介绍了该种群目前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的受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作者等对中华绒螯蟹雌雄两性配子以及受精的研究成果。成熟卵无受精孔;精子在卵的任何部位均可穿入卵内。精子在顶体的作用下进入卵内,虽多精着卵、数精入卵,但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严重困扰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在北美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并分析了中华绒螯蟹侵移北美洲的过程以及目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庞璞敏 《水产科学》1999,18(1):6-10
1998年4-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高;溶氧大于5mg/L,思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养殖强度和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 ,水域环境日趋恶化 ,其病害愈来愈严重。特别是 1 995年以来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的养蟹区暴发的“抖抖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据有关资料报道 ,1 998年暴发“抖抖病”,江苏通州、浙江绍兴、江苏宝应养蟹损失都在 1 0 0 0万以上 ,估计全国范围内造成 1 0亿元以上的损失。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形态、生理、生化、生态、营养、养殖等方面 ,而对其疾病病原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较少 ,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