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艳宇  张浩  王岩  逯忠斌 《大豆科学》2007,26(4):634-636
为了制定氯嘧磺隆在大豆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将5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于大豆生长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氯嘧磺隆在大豆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测定了氯嘧磺隆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氯嘧磺隆在大豆植株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得快,其半衰期分别8.77~8.86 h和10.47~11.07 d.大豆收获期籽粒中最终残留量低于0.005 mg/kg,土壤中最终残留量低于0.003 mg/kg.  相似文献   

2.
燕红  代英杰  赵冉 《大豆科学》2011,30(6):972-975
以氯嘧磺隆为唯一碳源,从多年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经富集和分离纯化获得了8株氯嘧磺隆降解菌.通过对其菌体和菌落形态的观察,确定其中有5株细菌,2株放线菌和1株真菌.采用玉米主根生长抑制率的生物测定法,对8株菌的氯嘧磺隆降解率进行测定,最终筛选出l株氯嘧磺隆高效降解放线菌B-4,其氯嘧磺隆降解率可达97.2%.  相似文献   

3.
高效降解真菌对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摇瓶富集培养,从氯嘧磺隆驯化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高效降解真菌,实验室暂时命名为F8.F8的纯培养结果表明:在28℃,接种量5%(体积比)的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120r·min-1振摇96h,其对10mg·L-1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93.85%.当F8加到土壤中时,可明显促进氯嘧磺隆的降解,在28℃,土壤含水量20%,接种量20ml·kg-1时可使30ug·kg-1氯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由自然条件下的46.52d缩短为15.03d.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13,(3):140-143
为了明确土壤中氯嘧磺隆对马铃薯和甜菜生育的影响,分别在苗期和生育盛期向盆栽土壤中灌施不同浓度的氯嘧磺隆溶液,调查作物生育产量。结果表明:供试的马铃薯和甜菜苗期耐药能力弱,生育盛期耐药能力增强;马铃薯耐药能力比甜菜强。马铃薯临界浓度苗期为0.017 a.i.mg/kg土,生育盛期约为0.071 a.i.mg/kg土;甜菜苗期至少小于0.0002 a.i.mg/kg土,生育盛期约为0.011 a.i.mg/kg土。马铃薯苗期抑制产量EC50值约为0.065 a.i.mg/kg土,生育盛期约为0.200 a.i.mg/kg土;甜菜苗期因植株死亡未得到数据,生育盛期约为0.014 a.i.mg/kg土。  相似文献   

5.
以筛选出的3株高效氯嘧磺隆降解细菌(A2、A5和A6)为实验对象,研究碳源、氮源、pH、温度及氯嘧磺隆初始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培养条件.A2、A5和A6生长的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A2生长最适乳糖浓度为20 g·L-1,最适蛋白胨浓度为10 g·L-1,适宜pH值范围5.4 ~7.0,最适pH值6.0,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25 ~ 36℃,最适温度28C;A5和A6生长最适乳糖浓度为15 g·L-1,最适蛋白胨浓度为10 g·L-1,适宜pH值范围5.4~8.0,最适pH值5.4,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25~ 36℃,最适温度28℃.3株菌于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60h,其最大菌密度(OD600)可分别达到1.802、1.804和1.887,分别是野生菌株的15.5、8.4和42.9倍.  相似文献   

6.
毕洪梅  张金艳 《玉米科学》2012,20(4):139-142
以垦玉6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研究新型除草剂解毒剂N-二氯乙酰基-2-甲基-1-氧杂-4-氮杂-螺[4.4]壬烷减轻除草剂氯嘧磺隆残留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初步探讨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浓度增加,玉米生长受到抑制。采用不同浓度解毒剂浸种处理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氯嘧磺隆残留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当土壤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浓度为2μg/kg,解毒剂的浸种浓度为5 mg/kg时解毒效果最好,玉米株高和主根长的恢复率可达对照的109.71%和90.99%,幼苗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ALS)分别达到对照的106.8%和116.7%。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豆田杂草对大豆的生长造成极大威胁,在大豆生长期间,杂草与大豆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江苏克胜集团克山天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0%氯嘧磺隆混配剂是防除大豆田杂草的良好药剂,经试验证明对大豆田各种杂草的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砜嘧磺隆25%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砜嘧磺隆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02~3.10 d),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0.93~2.90 d)。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 d)。在马铃薯4叶期时喷药1次,按推荐剂量90 g/hm2及1.5倍剂量135 g/hm2施用25%可湿性粉剂砜嘧磺隆。在收获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均未检测出,在马铃薯上的砜嘧磺隆安全使用量推荐为90 g/hm2,建议马铃薯上砜嘧磺隆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 mg/kg。  相似文献   

9.
2003年对2001年喷施过豆磺隆除草剂的地块,测定了纸筒育苗和直播两种栽植方式甜菜的长势和产量。结果表明,喷施过豆磺隆除草剂地块的甜菜缓慢苗及弱死苗占23.2%~41.8%,根产量减产67.6%~75.6%。  相似文献   

10.
采用框栽和水培的研究方法,研究甜菜对豆磺隆的耐性差异与豆磺隆吸收及传导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对豆磺隆耐性与豆磺隆的吸收无关;豆磺隆茎叶处理后48h,耐豆磺隆甜菜与敏感甜菜根中豆磺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耐性甜菜叶片中豆磺隆短时间的迅速降解,传导至根部少、受豆磺隆毒害时间短是耐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孔德胤  林引  张富强  刘伟  张静 《中国糖料》2008,(1):35-38,42
对河套地区覆膜与裸地甜菜生长动态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覆膜与裸地甜菜块根鲜重增长动态模型(Logistic 方程),均通过极显著检验,将块根鲜重生长分为3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覆膜甜菜3阶段分别为73、45、53d;裸地甜菜3阶段分别为79、36、47d,两者3阶段平均日增重之差分别为1.15、3.03和1.18g/(株·d),且前者快增期比后者多9d,因此,覆膜甜菜获得较高的产量.根据覆膜与裸地甜菜含糖率增长动态模型,将含糖率积累分为3阶段,覆膜甜菜3阶段分别为51、58、62d;裸地甜菜3阶段分别为50、58、54d,两者3阶段含糖率增加之差分别为0.04%、-0.04%和0.04%,覆膜甜菜含糖率具有较高基础,限于生态条件和品种的遗传性等因素,糖分的绝对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法,研究敌敌畏、乐果、毒死蜱、辛硫磷、丙溴磷在香蕉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5种农药在香蕉地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敌敌畏﹥乐果﹥丙溴磷﹥毒死蜱﹥辛硫磷,同一农药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密切相关;在香蕉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敌敌畏推荐剂量C=2.097 9e-0.4128t,加倍剂量C=4.161 8e-0.413t,半衰期(T1/2)为1.6~1.7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1.2 d;乐果推荐剂量C=2.247 8e-0.2757t,加倍剂量C=3.332 7e-0.2711t,T1/2为2.5~2.6 d,T0.99为16.7~17.0 d;丙溴磷推荐剂量C=2.3673e-0.1815t,加倍剂量C=4.1814e-0.1715t,T1/2为3.8~4.0 d,T0.99为25.4~26.9 d;辛硫磷推荐剂量C=0.890 9e-0.240 5t,加倍剂量C=1.786 8e-0.235 5t,T1/2为2.9 d,T0.99为19.2~19.6 d;毒死蜱推荐剂量C=1.866 4e-0.1204t,加倍剂量C=3.459 8e-0.1113t,T1/2为5.8~6.2 d,T0.99为38.3~41.4 d。  相似文献   

13.
就施过豆磺隆、普施特、广灭灵的大豆茬,对后作水稻本田秧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移栽后的幼苗生长发育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就施过豆磺隆、普施特、广灭灵的大豆茬,对后作水稻本田秧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移栽后的幼苗生长发育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耕作方式2种基因型水稻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优253立苗期免耕抛秧单株根干重、单条根长、根毛区长略低于常耕抛秧,但差异不显著.免耕提高了水稻立苗后期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立苗期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金优253.  相似文献   

16.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田黑土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业部黑龙江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始建于1979年)为研究平台,选取4个典型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有机-化肥配合处理)为供试土样,于2011年大豆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主要酶类(葡糖苷酶、脲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处理大豆田土壤酶活性较低,施肥处理可以增加黑土酶活性,脲酶与磷酸单酯酶对施肥响应程度大于β-葡糖苷酶;单施有机肥处理与化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程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则能够显著增强黑土β-葡糖苷酶、脲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同时,土壤β-葡糖苷酶、脲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速效磷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 H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长期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可以显著增强大豆田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土壤供氮特征与潜力以及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控施氮肥比率(0,10%,20%,40%,80%,100%)对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小麦干物质累积、生长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小麦分蘖期,CUR0处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最大。随生育期推进,CRU40及更高控氮比率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无机氮含量;较CRU0处理,CRU4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数量,CRU40及更高控氮比率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CRU20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增长显著。从拔节期到成熟期,CRU40处理较CRU0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干物质量及生长速率,较CRU0和CRU100处理,成熟期小麦单株干物质量分别增加44.54%和17.42%;各施氮处理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CRU40处理较CRU0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籽粒产量较CRU0和CRU100处理分别增加17.38%和11.79%。综上所述,恰当配施控释氮肥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8.
乙草胺对苎麻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喷施3种浓度的乙草胺试验,观察其对苎麻农田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在施入土壤之后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呈现抑制-逐渐恢复的趋势;施药7 d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大幅下降,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下降越明显,之后这3类微生物数量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9.
草铵膦对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个不同草铵膦施用量(0、2、4、6、8L·hm-2),研究了草铵膦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其土壤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铵膦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草铵膦施用量为6L·hm-2时,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加,其增加幅度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大,成熟期达到显著水平;喷施草铵膦对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低浓度(2、4和6L·hm-2)草铵膦处理下,被测土壤酶活性均随着草铵膦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浓度(8L·hm-2)草铵膦处理下,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过氧化氢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推荐麦田草铵膦的施用量为4~6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