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10,61(3):19-20
<正>我自幼因病双腿致残,丧失了体力劳动的能力,靠养蜂谋生。40多年的养蜂生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是我时刻都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从失败走向成功,多次使  相似文献   

2.
廖国贤 《中国蜂业》2010,61(3):20-20
<正>建国初期的《中国蜂业》封面设计简朴,整版都是各类插图和繁体汉字,在我童年的脑海中就曾烙下深深的印记。在人生的记忆长河里,不知有多少往事回荡在心间。然而,始终难以抹去的还是那些封存于柜且早已泛黄,曾经伴我走过大半辈子养蜂  相似文献   

3.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10,61(6):24-24
<正>我开始养蜂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伴我已有30多个春秋,我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知识上,还是在管理技术水平上,都不断有所提高,都是《中国蜂业》这位良师益友帮  相似文献   

4.
我是《中国蜂业》的老读者了,多年来一直订阅你们的杂志。感到杂志近年来许多喜人的变化。从当初的双月刊到月刊,从《中国养蜂》更名到《中国蜂业》,我能体会到编辑部同志的努力和进步。去年杂志涨价了,我毫不犹豫的订阅你们杂志,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校长,业余养蜂30年。2000年退休后,养蜂兴趣仍然不减,我只养3~6群蜂,不仅经济上有补贴,还陶冶了情操。我从1986年开始订阅《中国养蜂》,退休后,我又重读这20年的《中国养蜂》,把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剪贴做为老师,用来指导我在养蜂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07,58(8):1-1
《中国养蜂》自1934年创刊至今已有73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刊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版过纪念光盘,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检索网站。我刊今年9月即将推出"世纪光盘与检索网站",光盘汇集了《中国养蜂》73年以来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陈梅 《中国蜂业》2012,(7X):39-40
<正>众所周知,特色是每个事物吸引人的主要构成因素,是成为衡量其有无价值的主要尺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杂志也应具有其自己的特色。回头看看中国的蜂业发展,竟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蜜蜂的传统养殖特点。而近代西方蜜蜂和活框养蜂技术的引进,更使养蜂生产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且随着养蜂事业生产发展、加工的不断深入,中国在蜜蜂产业方面也注入了更多的精力,如1934年创刊的《中国蜂业》杂志  相似文献   

8.
追根溯源,从1934年我国著名的养蜂家黄子固先生在北平李林园创办<中国养蜂杂志>算起,今年是<中国养蜂>创刊整70周年.在这70年中,<中国养蜂>几经浮沉,经历风雨考验,不断成长.经过几代编委、主编和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笔耕,形成了"创新、求真、务实、奋进"的办刊传统和优良刊风.在国内外赢得良好的声誉,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蜂业科技期刊.几十年来,<中国养蜂>在传播先进养蜂生产技术、引领养蜂科技潮流、推进中国蜂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可磨灭的贡献.借此机会,向我刊的广大读者、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几十年来对<中国养蜂>始终不渝的支持和厚爱,感谢大家和我们风雨同舟共同耕耘这片宝贵的蜂业园地,让她年年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9.
武保安 《中国蜂业》2012,(7X):15-15
<正>《中国蜂业》编辑你们好:我叫武保安,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岭东村人,现年60岁,从开始养蜂到现在已经有45个年头。《中国蜂业》杂志(原《中国养蜂》),已伴我走过30多个春秋,这30多年的杂志我至今保存完好。杂志使我无论理论知识,还是管理技术上,都在逐渐提高。每次杂志邮来,我都顾不得吃饭、睡觉,一定要一口气看完,好的文章还要细读数遍。她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忠诚的老师,交流的伙伴;她充实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让我吸取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帮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为我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帮我排忧解难,伴我一生,助我成功。我和《中国蜂业》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头说起。1966年,我刚满16岁,从学校毕业就参加了集体生产队劳动。我们村在一个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当时除  相似文献   

10.
张明波 《中国蜂业》2010,61(4):24-24
<正>说起来不怕笑话,娶妻生子之后,家境一直不是很好。养十几箱蜜蜂(祖传小蜂场),侍弄几亩薄地,再加上数千元外债,日子过得非常拮据。用妻子常说的话说:再省点花吧!油盐酱醋又要没了。甚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3,(6X):14-14
<正>我从1972年开始养中蜂,在初养阶段是一无所知,后来朋友提醒去邮局订了一份《中国蜂业》(当时名为《中国养蜂》)。那时候,还是一本季刊杂志。通过学习,我对养蜂知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从此与《中国蜂业》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学习,《中国蜂业》成了我学习生活的朋友,养蜂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13.
张新军 《中国蜂业》2012,(7X):38-38
<正>1992年,我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大别山区科技扶贫开发工作,我所在的大别山区将军县红安县熊家坂农场有4个养蜂场,当时养蜂场的蜂产品没有销路,我便回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行业杂志和现代养蜂技术书刊等,开始与《中国蜂业》杂志结下不解之缘。伴随我入行后来,我正式进入了养蜂行业,并组建了湖北省红安县大别山蜂业公司,开始了养蜂业和蜂产品加工研究与开发之路。也是在1992年起,我正式增订了《中国蜂业》杂志,一直到现在,它伴随着我走过了20多年历程。当时,大别山蜂业公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1995  相似文献   

14.
房柱 《蜜蜂杂志》2016,(1):45-46
本文拜访的百岁寿星诸葛群,蜂友们并不陌生,他退休前是北京农业出版社编审。他主编的《养蜂法》简明实用,1952年到1986年间共印行6版一百多万册,是现在许多蜂友的启蒙读物,还曾由延边人民出版社两次译成朝鲜文出版,传播到友邦;《蜜蜂杂志》1986年第1期30~31页曾刊出“养蜂者的良师益友——诸葛群”一文。  相似文献   

15.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12,(7X):31-31
<正>《中国蜂业》创刊之初叫《中国养蜂杂志》,自1934年1月创刊以来,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下放等历史变迁,几度被迫停刊,但是在全国养蜂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爱护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正确领导和编辑人员的努力下,到2012年7月已经出版300期。它见证了我国养蜂事业曲折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养蜂生产和科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养蜂生产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中国蜂业》致力于宣传政府关于养蜂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措施,报道养蜂科研成果和先进养蜂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报刊[2005]58号)》的批复,《中国养蜂》获准从2006年起更名为《中国蜂业》。  相似文献   

17.
3月5日下午,在“2019中国蜂产品行业大会”召开期间,应《蜜蜂杂志》社邀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戎卫东、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吴杰、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杨荣,齐聚《蜜蜂杂志》社办公楼,就当前国内外蜂业重大事项,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无拘束畅谈交流。  相似文献   

18.
王远洋 《中国蜂业》2012,(7X):44-46
<正>在我心中,《中国蜂业》是一位相濡以沫的朋友、一艘领航的旗舰、一座永远的丰碑。而今的我,已过不惑之年,回想起从懵懂少年时代就与《中国蜂业》结缘的这三十度春秋,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起一幕幕难忘而久远的记忆。风雨兼程雪中送炭我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外公侍弄蜂儿的画面每每如昨日重现,甘之若饴的蜜糖始终是跃动于童年舌尖上醉美的幸福,尤其是在那段国家生活困难时期。虽然我无从考证当年父亲与母亲的结合是否也是蜂儿为媒促成的一世良  相似文献   

19.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2,(7X):51-52
<正>养蜂给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不但使我维持了八口之家的日常生活,还成了孩子们的学费来源。回顾起来,是数千百万"空军"帮了我的忙,是《中国蜂业》使我走向了专业化养蜂的道路。回顾我的一生,从一个严重的肺结核病人到一个年过古稀、快乐健在的老人,是《中国蜂业》(原《中国养蜂》)使我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和蜜蜂结缘1957年,正读高二的我,突然口吐鲜血,咳嗽不止。湖南衡阳市肺科第三医院诊断结果为:右肺有二个中型空洞,为开放型肺结核。医生说我得静养七、八年,我听后感到前途暗淡、非常痛苦,对生活充满了悲观情绪,曾一度不想活下去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70年代,在昆明至北京的特快列车上,笔者和其他旅客一样长夜难眠,彼此聊起了各自的职业,有的是支边干部,有的是邮电工人,也有商业工作者。轮到笔者时,故意不急不慢地说:"我的工作冬天在南方,夏天在北方,常年在四季花香、百花绽放的地方。"果然,一语惊四座,原本沉闷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哄笑声中叫喊连声:"快说,快说是什么职业?太迷人了,太浪漫了!"这是当年老一代养蜂人发自内心的自豪。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