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芒果尾夜蛾,俗称芒果钻心虫,是芒果树的主要害虫。危害芒果顶芽为主,每年3—12月均有发生,一年发生7—8代。防治方法:首先进行虫情调查,掌握在刚孵化不久取食嫩叶时,采用敌百虫1:500—800倍喷施预防。因该虫世代重叠,应每隔10天喷药一次,连喷3—4次,效果较好(500倍液虫死亡率达100%,800倍液虫死亡率达85%);用敌敌畏1:1300倍液,虫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2.
文摘     
杨干象甲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钱范俊等,防护林科技,1983,1:51—61) 杨干象甲(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近年在东北杨树人工林猖獗为害。5月虫孔处有红褐色丝状虫粪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剂50、100倍液喷干和涂干5天后幼虫死亡率在96%以上,50%杀螟松乳剂50、100倍液涂干死亡率在以98%上,25%马拉硫磷50倍液涂干死亡率为93.9%。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8-22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试虫4个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菌后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施菌后3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56%,喷菌后引入试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处理,FJMa201101菌株处理的油茶象幼虫死亡率比FJMa201205略高;喷菌后18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70%,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喷菌后30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2个菌株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具有持续控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正> “77—21”菌是从自然死亡的越冬玉米螟中分离出来的一株苏云金杆菌,经田间防治筛选及室内测定筛选,毒杀粘虫效果明显。因粘虫及松毛虫均系鳞翅目昆虫,所以1980年7月,我们在施放白僵菌试验的同时,也利用“77—21”菌对亦松毛虫进行除治试验,初步收到明显效果。放菌后数小时检查死亡率达2.4—9.7%,3天达60%,7天达98%;而白僵菌在温湿度适宜时,最早4天后开始死亡,第7天死亡率为0.5%,15—20天达死亡高峰。因而“77—21”菌比白僵菌杀虫速度快,死亡率高,特别是致死害虫的速度比白僵菌快3—5倍。现将试验情况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银杏大蚕蛾僵死虫(蛹)尸上分离的白僵菌B21.1,经过室内扩大培养,生产出含孢量185亿孢子/g菌剂,以其2亿孢子/ml菌液对银杏大蚕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表现出很高的致病能力:4天死亡率近半,10天校正死亡率达到98.51%;林间喷雾防治,10天左右致病死亡近50%,21天校正死亡率为84.36%;与其它菌株(剂)试验比较,其致病死亡率和杀虫效果均明显高于其他各供试菌株,表现了较强的专化性。  相似文献   

6.
用洗衣粉防治害虫,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经济、方便、对人畜无毒。据试验,对杨、柳、侧柏、桃树、梨树、蔬菜及花卉等多种植物上的同翅目蚜虫科、木虱科、介壳虫科和鳞翅目枯叶蛾科、毒蛾科、夜蛾科、天社蛾科、尺蠖蛾科、刺蛾科、灯蛾科、天蛾科、斑蛾科的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尤其对白粉虱的成虫、幼虫杀伤效果更显著。对蚜虫、粉虱、红蜘蛛、尺蠖、刺娥等用1000倍液喷叶背面、嫩枝端,经24小时死亡率达100%;对介壳虫用800—500倍液,3天1次连喷3次,杀虫率达95—99%;对金龟子、桃小食心虫喷600倍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1977年6月,山东沂南县东风林场寄给我所赤松毛虫病毒死虫干一包,经对马尾松毛虫连续进行感染试验,表现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室内用10~20倍稀释液毒杀3~6龄幼虫,死亡率达63.6~98.8%。林间毒杀5~6龄幼虫,10~15倍稀释液毒杀率为63.6~68.0%。镜检常出现六角形多角体和杆菌同时存在的现象,为了搞清楚试虫致病原因,1978年在继续进行接种感染试验的同时,着重对病原体进行检定分离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六种Bt产品杀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种苏云金杆菌(Bt)产品在15、20、27℃条件下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试验结果比较,总体结果是Foray48B产品毒力最高,其次是苏州和科瑞森。6种Bt产品平均杀虫效果,20℃比27℃时试虫死亡率下降19.4%,15℃比20℃时试虫死亡率下降32.2%。3种Bt稀释浓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以稀释800倍效果最好,当浓度降低1半时,平均试虫死亡率下降12.3%,当浓度增加1倍时,平均试虫死亡率下降1.6%。在20℃以下时,温度对Bt的杀虫效果影响显著,平均每降低1度,试虫死亡率下降6.4%。低温条件下,增加Bt使用剂量并不能提高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健康杂交竹根际土为对象,在稀释平板法获得25株芽孢杆菌基础上,采用牛津杯法、打孔法测定两株目标生防菌发酵滤波对白纹羽病菌的抑制活性,筛选出最优B2菌株,盆栽试验证明该菌株有较高生防潜能,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田间试验表明该菌剂100倍~2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根系幅面灌根,每株100 mL,每年春季施用一次,可预防白纹羽病发生;50倍~1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根系幅面灌根及附近土壤淋灌,每株200 mL,春、夏各一次,连续3a,可有效治疗白纹羽病,总体效果优于甲基托布津.  相似文献   

10.
用二倍产毒杆菌(ЪТБ202)制剂作防治棕尾毒蛾老熟幼虫的试验,以杀虫细菌为标准。0.5%的制剂悬液喷洒杏树枝条,重复三次,对照用清水。每个枝条上放25条幼虫,并用纱布罩住枝条作隔离小室。用产毒杆菌的处理区到第7天,害虫死亡率达到100%,而用杀虫细菌的死亡率为83%,对照应全部是活虫。在扁桃树上作如下试验,(每株树上有虫800条)喷洒5%的ЪТБ—202悬掖,幼虫全部死亡;用杀虫细菌的尚有部份存活;对照的叶子和果实全部被毁,甚至嫩枝也被吃掉。  相似文献   

11.
油松线小卷蛾新种,是近几年发生的油松嫩梢的一种主要害虫,目前只发生在甘肃临夏地区,成灾面积一万多亩。该虫一年一代,以卵越冬,主要幼虫期为害油松新梢,幼虫4个龄期。由于生活习性所致,造成林木周期性受害,虫口密度不超过阈值时,保护天敌,自然控制;超过阈值时,幼虫期采用2.5亿/ml浓度7216菌剂或2.5%敌杀死乳剂5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9%。成虫期采用敌马烟熏杀,烟距15m以内效果达90%。  相似文献   

12.
用苏云金杆菌制剂100倍液,对几种杨树食叶害虫幼虫毒杀结果表明,杨扇舟蛾第1、2、3代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0.7%、46.9%、72.4%;柳毒蛾100%;对杨叶蜂效果不明显。苏云金杆菌制剂50倍液可使黄尾毒蛾幼虫死亡率达73.3%,大袋蛾幼虫死亡率45%。  相似文献   

13.
我场从1976年以来连续利用生物防治松毛虫,效果显著.三年中都是以喷洒苏云金杆菌液剂为主要手段,害虫数量压缩85%以上,对漏网害虫用赤眼蜂和赤松毛虫液作辅助防治.没有使用化学防治.至今年春季调查,全部松林(1500亩)中,松毛虫有虫株率由33.3%下降到0.03%,虫口密度由9.2头下降到0.04头。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全场到处呈现出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的景象.现将具体做法介绍于下.(一)1976年9月第一次利用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松毛虫试验.防治1—3龄幼虫,气温26.5℃,湿度75%,采用喷雾法,菌液浓度分为300、500、800倍三种.每种浓度喷三株标准树,喷后24—120小时检查,300倍的杀虫率达97.1%,500倍的杀虫率为  相似文献   

14.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年的历史。1981年我们在林中采集到自然感病死亡的虫尸,研碎稀释后喷洒到健康虫体上,以此得到较大量的感病死亡幼虫,利用获得的虫尸做了稀释浓度、致病机率与温度关系等项试验,摸索到一些基本规律。如:稀释浓度在200倍时,一般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50000倍时,6天出现死亡高峰,不同浓度致病机率差别不大。在温度不同情况下,致病机率差别较大,据七、八月份自  相似文献   

15.
近日污灯蛾在甘肃东部、南部普遍发生,局部成灾。该虫可取食27科47种植物。在天水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6月为羽化盛期;幼虫7龄,幼虫期约90天;10月上旬化蛹越冬。天敌有13种,其中寄生性天敌7种,寄生率为19.07%。试用菊酯类药剂600倍液,50%辛硫磷3000倍液,Bt乳剂100倍液+90%敌百虫10000倍液或20%灭扫利1000倍液,效果均达90%以上。用3Y——系列烟雾机喷烟防治,药油比例:柴油2000ml+敌敌畏200ml,柴油3000ml+灭扫利45ml,效果可达89%、94%。老熟幼虫下地时,用灭扫利原药涂环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灯诱防治成虫、人工摘除网幕、药剂防治是综合治理的三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钻具木蠹蛾在内蒙古危害山杨十分严重。过去国内未见报道。从1981—1984年,对其生物学和防治进行了研究。证明该虫在赤峰地区两年发生1代。幼虫经两次越冬,于5、6月份化蛹、羽化成虫。防治试验,用60%敌马合剂乳剂1000倍液,喷树干杀卵率为100%,杀初孵幼虫死亡率为86.9%;对已蛀入树干的幼虫,向虫孔注射上述农药30倍液,死亡率为70%以上。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枣尺蠖用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防治幼虫,效果达93%,而且成本低廉,每株只花8分钱,用抗蜕皮激素灭幼脲3号50~100 PPm 稀释液防治幼虫,效果100%,而且枣叶受害最轻,只有5~10%。枣飞象用50%杀螟松500~1000倍液防治成虫,喷药一天后,害虫死亡率可达100%。桃小食心虫用2.5%溴氰菊酯10~20ppm 防治卵和初孵幼虫,效果达80%以上,喷药时间,以卵果率达到1%时为宜。龟蜡蚧在卵孵化盛期,喷布25%亚胺硫磷4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一周后害虫死亡率达95%以上。但氧化乐果的浓度不得超过1000倍液,以免枣树受药害而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杀和喷杀方法开展油茶饼粕抑螺试验,结果表明:油茶饼粕的茶皂素含量为14.8%.以油茶饼粕10.0 mg/L室内浸杀钉螺2d和3d,钉螺死亡率均达100%,浸杀抑螺效果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以油茶饼粕4.0 g/m2和8.0 g/m2室内喷杀钉螺7d,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84%和100.0%,杀螺效果与氯硝柳胺相当.  相似文献   

19.
对苏云金杆菌和苏云金杆菌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复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苏云金杆菌,叶片的保存率达到60%,未发现死虫;HcNPV和BT复配,第7天发现少量死虫,第13天出现死亡高峰,为倒挂型典型病毒死亡症状和综合感染症状;第20天虫龄已达5~6龄,发现少量活虫,白蜡叶片保存率为85%。说明两种药剂复配具有良好防效及持续的控制作用,有效降低第3代幼虫对白蜡木的危害,达到生物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20.
灭幼脲三号对落叶松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25%灭幼脲三号(30克/亩)10~20倍液低量喷洒,更正死亡率可达79.4~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