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种子播种培育1年生香椿苗,除作露地栽培之外,主要是利用苗木在露地生长期内积累的养分和形成的饱满顶芽,在落叶后将起囤栽于保护地内,使之萌芽生长.但这种1年生苗木,在囤人保护地设施之后,有一些植株的梢端常因失水或冻害而发生干枯现象,生产上称这种现象为"枯梢"或"干梢".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枯梢株率不超过10%,而当生产措施不当,或在异常气候条件下,枯梢率可高达70%~80%,枯梢植株由于其长势最强的顶芽失去了生产能力,因而将严重地影响椿芽的产量,大大降低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用种子播种培育1年生香椿苗,除作露地栽培之外,主要是利用苗木在露地生长期内积累的养分和形成的饱满顶芽,在落叶后将起囤栽于保护地内,使之萌芽生长.但这种1年生苗木,在囤人保护地设施之后,有一些植株的梢端常因失水或冻害而发生干枯现象,生产上称这种现象为"枯梢"或"干梢".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枯梢株率不超过10%,而当生产措施不当,或在异常气候条件下,枯梢率可高达70%~80%,枯梢植株由于其长势最强的顶芽失去了生产能力,因而将严重地影响椿芽的产量,大大降低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红松苗木枯梢现象在延边州时常发生,对红松苗木造成较大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延边州红松苗木枯梢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共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4.
闽楠苗木枯梢病是闽楠人工林的危险性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人工纯林中,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和侵害,比较轻的情况是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苗木枯梢,严重的会使树冠呈现扫帚状,导致整株苗木死亡。本文分析了闽楠苗木枯梢病的症状特点,并根据发生规律,总结出几点防治和治理的技术,希望为相关的林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臭椿生物学特性。在吉林省对臭椿进行引种繁育试验,连续2年观测,结果表明其种子繁殖容易,植株生长量大,一年生苗高平均83.48厘米,地径0.77厘米;二年生苗高平均193.68厘米,地径2.19厘米。苗木根系正常过冬,地上部分有枯梢现象,枯梢长度二年生较一年生明显变短,有逐步适应吉林地区气候趋势。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有效控制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发生,进行了连续2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枯梢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在甲基托布津,菌核净,三唑铜,朴海因,代森锌、多菌灵,可杀得,退菌特,百菌清和苯持等10种药剂中,多菌灵,苯来特和工布津3种内吸性杀菌剂效果良好,稳定,应被视为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正> 泡桐黑痘病是危害泡桐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对泡桐苗木危害严重.据淮阳、商水、周口市调查情况看,发病率一般为40%左右,轻者20%以上,重者达90%以上.感病植株的干、嫩梢和叶柄上的病斑凸起呈灰色到黑褐色,叶片早落或扭曲,嫩枝形成枯梢,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降低苗木的质量和出圃率.为了摸索防治泡桐黑痘病有效方法,我所近一、二年于5月20日-6月20日在苗圃用尿素白酒溶液(1两尿素加2两白酒  相似文献   

8.
龙眼蒂蛀虫是荔枝、龙眼的主要果蛀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实,造成大量落果;也可蛀食花穗和嫩梢、幼叶,造成落花枯梢等。据调查,龙眼蒂蛀虫在惠安县各乡镇龙眼果场发生严重,重发年份常造成"十果九蛀",对龙眼的产量和质量均造成较大损失。由于幼虫孵化后直接从卵壳底钻入植株组织蛀食为害,隐蔽性强,防治困难。选择最佳防治适期及时进行防治,成为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于2017年5月中旬分别调查了山桃留床苗和容器苗砧木的一年生紫叶矮樱嫁接苗接口高度、地径、分枝数、接穗存活部分冠高,枯梢比例最高的新梢长度、最大枯梢长度等标志值,t检验结果表明,2种苗木接口高度、冠高、分枝数等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留床苗新梢长度、枯梢长度和枯梢比例均极显著高于容器苗。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霉兜等,主要发生在长江 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一般年份均有发生,雨水多的年份发 生严重,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菌核病主要危害 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了皱瘪,千粒重种 出油率降低,产理下降,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11.
泡桐一年生苗和平茬苗出圃造林后,当年发生丛枝病的植株,可达50—70%。在9月份苗木高生长停止期,对外观健壮的桐苗,用研制的1号药液和2号药液,注入苗干髓心内,每株注药20—25毫升,则可预防苗木及其种根发生丛枝病;注药的苗木造林后防病效果达93—100%,其种根育苗后防病效果达88—100%。因此苗木注药预防丛枝病的措施,将为今后建立无病种根和苗木基地,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 1、轮作换茬,减少病害 芝麻重茬连作,会通过土壤传播茎点枯病、青枯病、疫病等,造成植株发育不良,单株矮小,结蒴少,易早衰,导致减产2-3成。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减产更为严重,死株率可达50%~80%。因此,芝麻要高产,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与水稻、棉花、豆类、薯类、玉米等轮作,一个轮作周期以2-3年为宜。  相似文献   

13.
<正> 高温干旱种黄瓜,须防瓜蚜袭嫩梢。瓜蚜即棉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油虫。是世界性害虫,干旱年份危害严重。主要为害黄瓜等葫芦科、豆类、茄子、菠菜、葱、洋葱等蔬菜。 1.危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生长缓慢萎蔫,甚至使植株提前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降低产量。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1984~1986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我省柑桔的蚜虫有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Goot、棉蚜A.gossypli Glorer、豆蚜A.craccivora Koch、枯蚜Toxoptera citricidtt s(Kirkaldy)、枯二叉蚜T.aurantii(Boyer de Fonscolomhe)、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樟修尾蚜Sinomegoura citricola(van der Goot)7个种。其中豆蚜为我国柑桔害虫新记录,绣线菊蚜是本省柑桔蚜虫的优势种,共次为棉蚜和枯蚜。柑桔新梢有蚜率可达80%以上。几种蚜虫常混合发生。夏秋梢受害比春梢重,幼年树,肥水条件好和靠近村庄的果园受害较重。文中还讨论了柑桔蚜虫优势种的演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杉木幼苗梢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幼苗梢枯病是杉木产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苗木的新病害,为了摸清引起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通过多次对病苗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获得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真菌的纯培养;通过杉木苗期的室内有伤、无伤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该病菌对杉木苗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起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是杉木幼苗梢枯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百菌清、白色甲托、多菌灵、萎立、代森猛锌、三环唑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白色甲托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萎立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力,这3种药剂可用于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对杉木幼苗梢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但据笔者调查,姜瘟病在我市生姜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对生姜危害更加严重,给种姜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市生姜的生产和发展。一、症状姜瘟病即姜腐烂病、姜青枯病,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叶缘卷缩最终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也是一种流行性极强、极具毁灭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可导致马铃薯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  相似文献   

18.
水稻病害是稻田生物灾害之一,它对产量的损失率通常约9.3-10%,在其流行的年份和地区,损失可达30%和50%以上。据多年的调查和观测,发生的主要种类有:真菌性的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病、恶苗病、绵腐病、疫病、稻曲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云形病、褐色叶枯病、谷枯病等;细菌性的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等;  相似文献   

19.
芝麻茎点枯病(macrophomina phaseoli)又称芝麻茎腐病、炭腐病、黑根疯病、黑秆疯病等,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属,菜豆壳球孢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除危害芝麻外,尚危害豆类、棉花、大麻、高粱。烟草、花生、向日葵、番茄等作物,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河南南阳芝麻种植区,一般年份发病率10%左右,严重发生年发病率可高达80%左右,受害植株千粒重和出油率下降,受害严重田块产量下降6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茎点枯病是影响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人工林的危险性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人工纯林中较易感染病害,轻者会造成树枝枯梢,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重者树冠枝梢出现扫帚状,造成林木整株死亡。根据落叶松枯梢病症状特点与发生规律,简要分析了其防治技术措施,在国有林区基层林场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