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CR-SSC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家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片段的多态性,并将其单核甘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家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片段相对第98位发生G→C突变,该突变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亦发生改变,由CGG突变为CCG,但仅存在两种基因型,即AA型和A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0.6875和0.3125.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松辽黑猪部分重要生长、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对引物中,只有p3的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p3的扩增片段在松辽黑猪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在IGF-Ⅱ基因(AY044828)第21585 bp处有G→C突变,松辽黑猪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56、0.2609和0.0435。AA基因型对瘦肉率(P<0.05)、日增重(P<0.05),BB基因型对平均背膘厚(P<0.01)有正遗传效应,对其他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长激素及其相关基因在不同肉鹅群体中的多态性,以GH和IGF-I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肉用鹅群体的225个个体进行PCR-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分析。结果发现:吉林白鹅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未发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外显子1、2在蒙古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白萨福克羊这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在外显子1(exonⅠ)所扩增的片段中存在3种基因型(AA型、AB型和BB型),在外显子2(exonⅡ)所扩增的片段中不存在多态性。对于exonⅠ扩增片段,4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只在蒙古羊、陶赛特羊和白萨福克羊中检测到。在4个绵羊品种中,蒙古羊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其它3个品种羊是AB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exonⅠ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MyoG基因第305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生长激素及其相关基因在不同肉鹅群体中的多态性,以GH和IGF-Ⅰ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肉用鹅群体的225个个体进行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分析.结果发现:吉林白鹅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未发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5):64-66
采用PCR-SSCP、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分析了水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exon1的多态性分布,对其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IGF-Ⅰ基因exon1内存在一处位点突变,核苷酸由C→G。检测到AA、AB、BB3种基因型,并根据遗传距离对6个水貂资源群体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肉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重要经济性状.这些候选基因的遗传标记在MAS中很有用.本试验对脑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这3个基因进行研究,Pit-Ⅰ能对生长激素、催乳激素、β-促甲状腺素的表达进行正调控.GHRH-R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并通过其受体调节哺乳动物的生长.IGF-Ⅱ能调节青春期前的生长.因此这3种基因均影响生长,且是重要的候选基因.试验结果表明,Pit-Ⅰ基因的PitIE6H多态性,在断奶前生长速度上是有用标记.基因型OO牛初生重低,断奶前增重大.IGF-Ⅱ基因的AciI多态性在生长性状上有较大效果.等位基因B在生长率上是有利基因.对胴体性状而言,基因型AB在眼肌面积和肉质等级性状上是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检测ActRⅡB基因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脊椎数变异的关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小尾寒羊ActRⅡB基因片段,选取不同胸腰椎数表型个体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在扩增片段的85位点发现C/T的单核苷酸突变,该突变引起MspⅠ酶切位点消失。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在群体中得到3种基因型,即AA、AB和BB型,其中BB基因型为纯合型突变。经过卡方检验,不同表型个体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0.05)。纯合突变型仅分布在表型为13胸椎6腰椎(T13L6)和T14L5个体中,在T14L5表型个体中频率最高。由结果推断该突变可能对于小尾寒羊第1腰椎变异为第14胸椎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了绵羊该基因内含子4上的一个点突变对小尾寒羊脊椎的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对吉林白鹅肉用品系85只个体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了SNP检测,分析其群体遗传结构,并对SNP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IGFⅡ外显子3中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47、0.1412、0.0941,AA为优势基因型;存在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8353、0.1647,A为优势等位基因。IGFⅡ外显子3中发现1处SNP位点(A→G),该突变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对3种基因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B基因型个体半净膛重、肝脏重显著高于AA、AB基因型(P<0.05);腿肉重BB基因型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基因型对全净膛重、翅重、胸肉重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9):19-21
以梅花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1,IGF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影响。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双阳梅花鹿群体64个个体IGF1基因多态性,并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双阳梅花鹿产茸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基因824 bp处TC突变;AB基因型在产茸重和主干围度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P0.05)。在IGF-I基因对双阳梅花鹿产茸量和主干围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用3对引物鉴定了黄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对黄淮山羊Gn—RH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P3扩增片段在2种山羊中均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而引物P2扩增片段,2种山羊类型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黄淮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5、0.200和0.075;波尔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5、0.206和0.029。测序分析发现AA型基因与BB型基因相比在58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在黄淮山羊中,BB型比AA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多0.66只(P〈0.05)。因此,山羊GnRHR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多态性;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黄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鸡IGFBP-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繁殖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第3内含子部分序列、第4外显子及3′调控区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IGFBP-2基因在P1、P3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在京海黄鸡和AA鸡中都检测到EE、EF和FF这3种基因型,在尤溪麻鸡和边鸡中只检测到EE型;测序表明FF型与EE型相比有2处突变(3746T→G,3753CC→TT);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之间300日龄蛋质量、300日龄体质量、出生体质量、8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显著(P〈0.05)。对于P3扩增片段,在4个鸡群体中都检测到GG、GH和HH这3种基因型;测序表明HH型与GG型相比有1处缺失(4415GCGGGAAG);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之间除出生体质量外,其他生长和繁殖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推测IGFBP-2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和繁殖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3,IGFBP-3)基因外显子2 MspⅠ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边鸡IGFBP-3基因的1087 bp处检测到1个C→T的突变,显示3种基因型(CC、CT和TT),C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T基因型的开产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不同基因型对其余4个繁殖性状(开产日龄、开产蛋重、300日龄产蛋数及300日龄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3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FASN基因3'-UTR区和外显子部分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片段中,检测到3'-UTR区存在一个C→T碱基的置换突变(g.51403203CT);该突变位点为Bam H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CC、TC、TT三种基因型,TT基因型的乳脂率和脂蛋白比显著高于TC基因型、CC基因型(P0.05),而三种基因型间乳蛋白率和305 d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绵羊品种FGF5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S)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绵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段为绵羊的FGF5基因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中国美利奴等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扩增产物存在G→T突变,该突变位点使编码的氨基酸发生A→S的改变;引物2扩增产物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一突变位点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绵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以等位基因A为主,而中国美利奴羊则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各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藏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包括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两个基因.IGFs在调控动物胚胎期生长、动物生后期生长以及生殖系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IGFs的生长介素假说、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黄羽肉鸡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作为研究肉鸡生长的候选基因,以海门京海集团的第二世代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根据鸡IGF-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1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于IGF-1基因外显子1上发现一处突变。这个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1日龄初生重、4周龄、12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1日龄初生重、4周龄、8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可以将IGF-1基因应用于鸡生长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6):73-77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GnRHR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外显子3部分序列在建昌黑山羊、努比亚山羊2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外显子2、3的扩增片段中,2个山羊品种都无多态性。而在外显子1的扩增片段中,2个山羊品种均检测到CC、CD基因型;建昌黑山羊的CC、C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和0.38,努比亚山羊CC、C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和0.36。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GnRHR基因c DNA序列的第85处碱基发生C→A的突变,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Ie);第156处碱基发生A→G的突变,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突变,为沉默突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作为黄羽肉鸡饲料报酬分子标记的可行性,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对394只黄羽矮小型肉鸡IGF-1基因的5’侧翼区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IGF-1基因的5’侧翼区PCR扩增产物经HinfⅠ酶切后出现AA、AC和CC 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平均值分析发现,纯合基因型之间饲料报酬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AA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CC基因型个体,A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基因对家禽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利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黔东南小香鸡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筛选,并对SNP位点所对应的基因型遗传学进行分析,同时运用SSPS 18.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基因型与体重、体尺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群体中发现IGF1基因第3外显子62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该位点属于同义突变,并未引起编码氨基酸改变,G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座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P>0.05);该SNP位点与黔东南小香鸡体重、体尺性状不存在显著性关联。说明IGF1基因第3外显子62 bp处发生G>A突变,虽然其不影响黔东南小香鸡的生长性状,但可以考虑作为黔东南小香鸡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育参考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