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飞虱和纹枯病并重的原因及其对策Reasonsforcoincidenceofplanthopperandsheathblightandthecountermeasuresinrice雷国明(江西省修水县植保站332400)稻飞虱和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基层植保检疫机构要在种子产地建立档案,在种子入库和调入或调出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种子不带有检疫性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3.
主要是通过农业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稻飞虱生长发育、繁殖的农田生态环境。科学管水不但可以抑制稻飞虱虫口密度,而且有利于水稻健壮生长和增加产量,同时也改变了稻飞虱的适生环境。如在稻飞虱发生期内,采用干干湿湿灌水方法比长期保水田虫量明显减少。河南省农科院试验表明,水稻烤田后灌水3d,白背飞虱卵孵化率仅2.7%;而长期保水田卵孵化率89.3%。田间调查表明,高肥田比低肥田稻飞虱虫口密度高2~3倍。水可调节肥料的供应,影响水稻长势,从而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地势低洼、积水、氮肥过多的田块稻飞虱虫口密度最高,褐飞虱增殖…  相似文献   

4.
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桂东  刘荆 《玉米科学》1994,2(4):064-065
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现状赵桂东,刘荆(江苏省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淮阴223001)继戚佩坤等(1966)[11]首次报道吉林省玉米纹枯病发生后,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朱惠聪、赵桂东、颜思齐、陈方、高卫东等人[2,5,1...  相似文献   

5.
小麦纹枯病,也称小麦尖眼斑病(Wh-eat sharp eyespot),自7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日益严重。国外自1934年始有记载,8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该病的发生也趋于严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正> 一、前言 BASITAC的试验编号为KCO—1或BI—2459,是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开发的一个新杀菌剂,对担子菌类有很高的活性。1974年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已证实BA·对担子菌引起的各种作物病害,以及水稻纹枯病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桂东  刘荆 《作物研究》1994,8(3):47-49
我国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现状赵桂东,刘荆(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淮阴223001)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目前,江苏、山东、吉林、辽宁、湖北、湖南、四川、广西、河南、山西、浙江、陕西、河北等省陆续发生。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9.
10.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喷施拿敌稳,末次施药后7 d对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田间未发生穗颈瘟;纹枯病调查:喷洒拿敌稳处理纹枯病病鞘率2.0%,病情指数0.3%,防治效果92.8%。末次施药后14 d对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喷洒拿敌稳处理穗颈瘟田间病穗率0.9%,病情指数0.1%,防治效果50%;纹枯病病鞘率9.6%,病情指数4.0%,防治效果74.0%;各处理中,喷施拿敌稳处理,理论产量最高673.9 kg/667 m2,比对照药剂增产2.1%,比清水对照增产4.4%;稻谷整精米率最高为69.6%,比常规对照高0.8%,比清水对照高1.2%。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5种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和申嗪霉素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2%、86.4%、81.8%、84.5%和71.4%。  相似文献   

12.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杂粮作物》2009,29(4):283-284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72%丙溴磷是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来防治水稻田稻飞虱的新型药剂。为比较与常用稻飞虱药剂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受该公司委托,我们在淮海农场水稻田进行了多种  相似文献   

15.
1稻飞虱生活史及习性黑龙江省主要发生有灰飞虱、揭飞虱、白背飞虱三种。其中以白首飞虱发生较重。均属同翅目、飞虱科。它们的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麦类、稗草、李氏未、莎草、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杂草。白背飞虱和揭飞虱,可以随着季风从南向北随高空气流长距离迁飞,这说明外来虫源与当年发生危害有密切关系。这两种稻飞虱一般7~8月陆续由外地迁入。从7月上旬至9月上旬是其危害盛期。水稻黄熟时,虫口数量显著下降,以后再查不到有越冬虫态。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是用刺吸口器刺入水稻叶路和茎部、穗部,吸食营养液。经8月5日调查,白背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中稻稻飞虱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25%吡蚜酮、10%醚菊酯2种药剂,其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坚持药剂预防、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防治措施,为确保水稻稳步增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选用新型杀菌剂满穗对盘锦地区主要病害纹枯病进行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满穗对水稻生长安全,对纹枯病的防效达到90.2%,较对照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高出25.8%,较常规对照增产148.9 kg/667 m2,增加经济效益347.14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20.
李贵臣 《北方水稻》2012,42(6):59+66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目前其发生日渐普遍并且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从选用抗病品种、做好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期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寒地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