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耤河示范区闫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并使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天水市耤河示范区闫家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计算与评价。闫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年生态效益总价值为7 684.48万元,其中水圈生态效益501.02万元、土圈生态效益1 655.15万元、气圈生态效益5 322.02万元、生物圈生态效益206.29万元;社会效益大部分仅局限在定性评价方面,这方面评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天水藉河示范区项目经过两期共10年的综合治理和持续的产业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主要做法与经验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科学谋划,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典型示范作用;依靠科技,重点突破,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集成搭台,项目支撑,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增强项目建设活力;加强监督,依法管护,巩固工程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批复立项的第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韩家湾小流域是耤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之一。1998—2004年,按照"沟坡兼治、对位配置、依靠科技、深度开发、全面实现耕地梯田化、荒山荒坡林草化、径流拦蓄利用化、田间道路网络化、地埂利用生态化、农田种植高效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的治理思路,对韩家湾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监理认证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93.42hm2,治理程度达90.15%,林草覆盖率达到44.50%,减沙效益为91.80%,保水效益为46.9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11元。介绍了该流域的治理成效及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天水藉河示范区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流域性的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1998—2004、2008—2011年的示范区建设实践表明,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和后期管理运行的全过程都体现了科技的支撑、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项目前期开展了科学规划,为项目区建设提供了工作指南;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为项目的科学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项目建设后期,管理模式创新确保了治理效益的长期可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5.
艾林河乡是围场县十大贫困乡之一。从1984年开始,全乡群众掀起了治上固本、富土生财、改水兴利的山区建设热潮。5年时间,已治理支沟47条,毛沟1,319条,完成山体治理面积达3,800多公顷,占山场面积的63.3%。由此迈出了消除贫困根基的第一步,初步实现了山青水秀、村新民富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经过 10多年的探索实践 ,四川平昌县创建了城郊旅游型、生态农业型、庭园水保型、脱贫型、致富小康型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成功地将生态效益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浑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河南省汝阳县浑椿河小流域1986-1992年的治理经验与近几年的效益发挥状况,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增加当地农,林,牧,副业所起的作用,并综合分析了远,远期效益。  相似文献   

8.
留村小流域属平顺县中五井乡,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其治理难度大又于黄丘区。当地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中,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河南省汝阳县浑椿河小流域1986~1992年间的治理经验与近几年的效益发挥情况,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促进当地农、林、牧、副诸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了近、远期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非常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城郊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水土流失 ,以东港小流域为例探索出一种成功的城郊型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 ,即在城市近郊的水土流失区 ,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以生态平衡为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突破口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提高人口环境容量 ,使小流域内产业结构逐步由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向以林果业、工副业、旅游业为支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藉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沟壑区藉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基于1995和2008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空间测算模型对藉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进行分析,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2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空间分析测算模型由于同时考虑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及新增过程,能更为准确地测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与速率;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整个流域总体的Kappa系数为0.9515,预测结果可信;除草地和未利用地外,2008-2022年期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继续原有的变化趋势,到了2022年表现出坡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趋势,梯田、林地和居民地面积呈增加趋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此研究有助于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为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产能力高、天蓝、水清、地绿、景美小流域的方法;介绍发展小流域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分析黄土高原小流域现有治理状况,总结出8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认为可持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应该促成工农兵学商全社会参与,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化、多渠道投资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方法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当今世界各国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而参与式方法的推广和运用,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参与式流域治理的应用与实施效果分析,探索参与式方法在我国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运用半结构访谈和问题树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找出制约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水土流失项目的开展以及不同治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参与式流域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代替的基础资源,而由土壤侵蚀引发的水土资源流失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为此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成效显著,治理模式已日趋成熟,然而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理论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主要基于理论角度,从流域土壤侵蚀、流域水文与水资源、流域生态经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流域环境和流域生态工程等6方面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建设中的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全区土地总面积3457km2,水土流失面积2405km2,占69.6%,年土壤侵蚀量达976.79万t,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开展首批“长治”工程重点治理以来,累计治理小流域32条,共建设水土保持生态观光园1000多处,其中农业观光型272处,森林公园型23处,渔场垂钓型135处,农家娱乐型577家,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吸引外资,发展郊外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的非点源污染管理思路,采用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模型、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评估体系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相耦合的方式,对北京怀柔区北宅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不同空间尺度下最佳管理措施空间优化配置模拟,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非点源污染潜力高风险区为距离河道较近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的居民区、养殖场和耕地,为重点管理区;2)根据污染物污染控制功效、成本投入以及景观美学功效3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对拟实施的BMPs进行综合评分排序,人工湿地、入渗池、绿屋顶、植物蓄留池等以下渗过程为主要污染控制机制类措施,可作为BMPs情景配置的优选措施;3)不同空间尺度下最佳管理措施空间优化配置模拟表明,流域层面BMPs最优方案为为生物滞留池0,湿式滞留池105 000元,占总成本的8%,入渗沟469 560元,占总成本的92%,总氮、总磷年污染负荷量综合削减率45%;村庄层面BMPs优化配置方案为生物滞留池3 105元,占总成本的0.8%;湿式滞留池21 000元,占总成本的5.6%;绿屋顶216 306元,占总成本的64%;透水性路面11 0736元,占总成本的29.6%。总氮、总磷年污染负荷综合削减率能够达到46%;农户层面BMPs优化配置方案为绿屋顶0元;雨水罐38元,占总成本的2.5%;生物滞留池675元,占总成本的44.5%;透水性路面805元,占总成本的53%。总氮和总磷两种污染物的年污染负荷削减率65%。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组件式GIS技术,在VB环境下嵌入MapObjects组件,开发植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与植被相关的土壤、水资源和基础地理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实现通用的GIS功能,极大地提高小尺度地区植被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思路及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指导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吴体规划时,应根据规划原则、治理目标、治理模式以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其中几个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使小流域综合治理传承创新,不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的关系,小流域治理总体布局的调整,综合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的治理措施布设,小流域治理中的基本田建设,生态建设中的生态用水,综合治理的土壤侵蚀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