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常规种植相比,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cm、窄行距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8%,玉米增产13.2%。  相似文献   

2.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cm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1%,玉米增产13.2%。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连续4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产模式施肥,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g/kg,38.43mg/kg,47.68mg/kg,119.22mg/kg;无公害生产模式施肥年均增加5.93g/kg,20.05mg/kg,41.67mg/kg,45.49mg/kg;常规生产模式施肥,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年均增加2.24g/kg,1.04mg/kg,33.84mg/kg,但速效磷含量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试验条件下,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套种作物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试验地不同套种作物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套种玉米、油葵的朝天椒分别比对照增产9.04%和7.77%,增产达显著水平,套种花生的比对照减产0.97%。套种油葵经济效益最高,玉米、花生次之。  相似文献   

5.
连续11年在洋芋—玉米和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中,年度产量随施肥的不同产生变化,空白区产量逐年下降,常规区产量稳定,配方区产量稳中有升。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大,2种种植模式养分变化不同。2种种植模式土壤N和P2O5的投入量都较作物吸收量大,N盈余93.75~192.7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2/3;P2O5配方区盈余10.20~43.65 kg/hm2,常规区洋芋—玉米模式盈余137.40kg/hm2,小麦—玉米模式亏损5.8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1/3;K2O的投入量不足,平衡系数小于0.9的占2/3。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秸秆还田长期田田试验的前3季产量结果和1年后土壤农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一麦两熟制下.秸秆在下李作物上原位还田,并辅以快速腐解茵,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尤其是在与化肥配合施用时.其增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同时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舍量,并能改善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的供应能力,秸秆原位还田及快速腐解是一项很好的提升土壤肥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长期不同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祖祥 《浙江农业科学》2007,(4):439-441,444
通过连续10年的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第10年监测结果表明,每季作物施用猪厩肥或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施K2O575 kg/hm2处理达不到农田土壤中钾素供需平衡的要求,在生产中还需增加对钾肥的施用量,才能达到作物吸收与土壤供需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连续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耕层(0 ̄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0.059、0.033,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年均增加0.593、0.031、0.023,单施化肥年均增加0.224、0.012、0.007,同时亚表层土壤(20 ̄40cm)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该项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化肥连续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国内外都有许多研究论证。但事实上各地方均无足够的有机肥,以满足高产作物的需要,并且,由于这类肥料运输量大、费用高,往往使其局限性应用于近距离土地上。因此,化肥的使用和生产在全世界都有了迅速的增长。我们于1987~1991年研究了较长期单施化肥对作物产量、品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聊城市莘县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探究传统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绿肥种植4种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会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栽培模式,地膜覆盖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最高,适宜在莘县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周年粮食复合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提高周年粮食产量的效果,于1997~2001年进行了不同有机肥培肥措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衡施用N、P、K化肥基础上,混种绿肥还土和混种绿肥、猪厩肥、麦秸秆3种有机肥还土的两种培肥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养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保蓄、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腐殖质组成有明显效果;两种培肥措施分别比对照周年粮食复合产量平均增产8.3%和20.8%,平均每年每667m2增加纯收入170.25元和272.20元.均显示其培肥、增产增效作用显著,但以三种有机肥还土培肥措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绿肥间套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研究在不同间套作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对中低产土壤肥力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绿肥间套作方式对地力培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培肥区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比例为1∶1左右,玉米产量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102.5kg/667m2,平均增产率为23.05%,其中马铃薯/绿肥/玉米分带种植模式增产幅度较小(51.2~66kg/667m2),而油菜/绿肥/玉米和小麦/绿肥/玉米种植,增产幅度在100kg/667m2以上.改良培肥区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分别提高0.23%、0.033%、23.23mg/kg、1.5mg/kg和17.75mg/kg,土壤肥力指标都有所提高,同时玉米生长健壮,植株高大、粗壮,穗大、粒多,粒重,秃尖率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幼龄椰园长期间作牧草,10年后0~20 cm层下降0.92个pH单位,20~40 cm层下降0.75个单位,而成龄椰园0~20 cm层下降0.82个单位,20~40 cm层下降1.04个单位;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但仍比间作前高,而成龄椰园土壤含水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且比幼龄椰园低;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间作前有所上升,但20~40 cm以下则低于间作前,成龄椰园均比间作前明显降低;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土壤全氮含量略微降低,而成龄椰园下降了一半以上,但目前成龄椰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幼龄椰园的略高。建议椰园实行长期牧草间作,每年必须追施足够的肥料,并采取施入石灰或进行禾本科牧草与豆科或其它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4.
不同轮作方式下高原山地红壤肥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重大影响.以未开垦利用的荒草地(A)为对照,研究不同轮作方式对高原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实行玉米与冬季绿肥轮作(E)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优于单季玉米种植后冬闲地(B)、玉米与冬季小麦轮作地(C)及玉米与冬季绿肥套种(D).E地与A,B,C,D地比较:在0~2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4.92,29.22,32.37,6.09g/kg;碱解N含量分剐提高54.32,64.81,73.71,11.14mg/kg;速效P含量分别提高6.06,5.81,7.43,1.12mg/kg;速效K含量分别提高53.53,66.69,84.11,12.48mg/kg.因此,科学利用冬季绿肥轮作,是高原山地红壤改良培肥、抑制土壤肥力退化进程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重大影响. 以未开垦利用的荒草地(A)为对照, 研究不同轮作方式对高原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期实行玉米与冬季绿肥轮作(E)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 优于单季玉米种植后冬闲地(B)、玉米与冬季小麦轮作地(C)及玉米与冬季绿肥套种(D). E地与A, B, C, D地比较: 在0~20 cm土层内,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4.92,29.22,32.37,6.09 g/kg;碱解N含量分别提高54.32,64.81,73.71,11.14 mg/kg;速效P含量分别提高6.06,5.81,7.43,1.12 mg/kg;速效K含量分别提高53.53,66.69,84.11,12.48 mg/kg. 因此, 科学利用冬季绿肥轮作, 是高原山地红壤改良培肥、抑制土壤肥力退化进程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稳定耕作系统下的不同利用方式的高原山地红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云英冬季旱地轮作的B地与传统耕作利用的C、D地比较,0~20cm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22~0.33 g/cm3,自然含水量增加3.89~5.00%,>1mm团聚体增加3.22~5.52%,有机质增加27.68~30.47 g/kg,HA/FA比值提高1.24~1.41个计数单位,土壤速效N、P、K分别提高66.97~75.87 mg/kg、5.89~7.51mg/kg、67.12~84.54 mg/kg,并对调节土壤PH值、抑制红壤磷素养分退化的作用最为明显。此研究结果,为促进我国南方红壤区冬闲山地的开发利用及改良培肥,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壤培肥途径。结果证明:①带田不施肥时,肥力迅速降低,产量急剧减少;②在带田的产量构成中,玉米平均占61.7%,且其对肥料的依赖性远大于小麦;③氮肥对带田产量特别是玉米产量起着主要作用,产量贡献率达55.2%~80.9%;④小麦对磷肥反应明显,玉米对钾肥反应明显;⑤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结合,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平衡施肥是带田土壤培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在湖南祁阳官山坪,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色源菌不同用量、不同应用方式对红壤旱地和稻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色源菌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提高养分生物效果;改良红壤旱地酸度,提高土壤pH 0.1~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德宏垦区不同间作模式下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科学评价土壤肥力,选取4块橡胶不同间作模式的样地,取样分析了胶园土壤11个主要养分指标,探讨了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橡胶×茶叶模式土壤养分中全氮、全钾、有效磷、全量镁含量高于其它模式,与其它间作模式之间水分、pH、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全钾、全量铜、全量锌、全量镁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各间作模式土壤肥力大小的顺序为:橡胶×茶叶>橡胶×咖啡×茶叶>橡胶×坚果×香蕉>橡胶×咖啡。橡胶×茶叶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橡胶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