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州地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鳞片作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年龄鉴定材料,并对两种鱼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式分别为泥鳅L=99.577R + 9.743 5(r=0.997);大鳞副泥鳅L=74.445R + 9.644 2(r=0.995).两种鱼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式分别为泥鳅W =0.011 8L2.8644(r=0.899)和大鳞副泥鳅W=0.014 6L2.8135(r = 0.923).体长、体重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拟合(P<0.01),其表达式分别为泥鳅:Lt=25.90[1-e-0.191(t+0.806)],Wt=135.90[1-e-0.191(t+0.806)]3;大鳞副泥鳅:Lt =25.59[1-e-0.201(t+0.731)];Wt =169.45[1-e-0.201(t+0.731)]3.3龄以前两种鱼的体长生长速度较快,两种鱼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4.95龄和4.73龄.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表达式分别为LP=21.84[1-e-0.129(t+3.638)]、LM=28.02[1-e-0.097(t+3.521)];大鳞副泥鳅2龄之前生长较快,而泥鳅3龄之前生长较快,快速生长期长。建议在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野生资源捕捞最小规格为13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究属间杂交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泥鳅(M)与大鳞副泥鳅(P)优良个体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建立了泥鳅自交M(泥鳅♀×泥鳅♂)、大鳞副泥鳅自交P(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正交MP(泥鳅♀×大鳞副泥鳅♂)与反交PM(大鳞副泥鳅♀×泥鳅♂)4个试验群体,并对其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群体生长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2,3,4,5,12月龄等生长阶段,4个群体生长速率差异趋势相似,且MP与PM在生长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MP生长速率显著高于PM、M(P0.05)、显著低于P(P0.05),PM生长速率显著高于M(P0.05)、显著低于P(P0.05)。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MP群体与PM群体鳍条数目皆偏向于M亲本。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P与PM聚为1支,再与M聚为1支,最后与P聚为1支;主成分分析概括出方差贡献率较大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806%,其中主成分1方差贡献率为43.000%;在27个测量参数中挑选21个对主成分1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83.33%~93.33%。【结论】综上所述,杂交后代生长性状体现出了明显的超单亲(泥鳅)优势,且两种杂交泥鳅形态相近,均与泥鳅更相似。研究结果为杂种泥鳅的鉴定、育种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判别分析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64-564,568
[目的]为科学识别形态特征相似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方法]在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形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经逐步判别分析,筛选颌须/头长、皮褶长/体长、体高/体长3项形态指标建立识别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判别函数。[结果]结果表明:该函数的判别正确率达94%。[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只需测量颌须、皮褶长、体高、体长4项形态指标,利用判别函数就能快速、简便地确定类别的归属;利用形态指标建立鱼体的判别函数实现对鱼类别的科学、快速判别是可行的,对于指导生产实践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同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是中国常见的经济鱼类,它们养殖简单,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人工催产繁殖,是进行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玮玮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28-129
该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在18~30℃都能孵化发育,在32℃时致死率达93%,适宜发育温度为24~26℃;真泥鳅的胚胎可耐受水温为1 8~30℃,在32℃时致死率达72%.适宜发育温度为26~28℃.  相似文献   

7.
两种泥鳅不同核质关系下EST和MDH同工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胶不连续系统电泳方法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不同组合、不同核质关系下,胚胎改良阶段(0-145h)酯酶(EST)和要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分化表达谱式。EST同工酶随细胞质、细胞不同及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个体发育谱式。以泥鳅卵子为细胞质环境的Ⅰ、Ⅱ两组,杂交组(Ⅱ)的EST同工酶基因在受精后3min至原肠中期,雄核原因参与表达与调控。以大鳞副泥鳅为细胞质环境的Ⅲ、Ⅳ两组,各酶  相似文献   

8.
9.
大鳞副泥鳅卵和泥鳅精子杂交受精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鳞副泥鳅和泥鳅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泥鳅精子能够进入大鳞副泥鳅的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相互接触并融合形成合子核。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10.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11个形态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方泥鳅和泥鳅聚类,亲缘关系较近,与黑龙江泥鳅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的总方差贡献率为50.430%,主成分2的为20.880%,主成分3的为10.381%,累积贡献率为81.691%。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3种泥鳅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71.4%~100%,判别准确率P2为71.4%~100%,综合判别率为80.8%。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饲料利用、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2×2试验设计,配制等能(17.7 MJ/kg)、等氮(35.7%)且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 mg/kg和150 mg/kg的试验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1.0±0.7)g的黑褐色和金黄色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对象,分为4组:Ⅰ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Ⅱ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Ⅲ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Ⅳ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50尾,分别投喂2种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Ⅱ组和Ⅳ组的WG、SGR、FE和PER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之间的WG、SGR、FE和PER均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染色体倍性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安徽蚌埠,湖北荆州,上海崇明、南汇、松江、金山6地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血液细胞和成熟精巢进行了染色体倍性检测,并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二倍体DNA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二倍体是泥鳅最主要的倍性形式,四倍体泥鳅出现的频率仅占总样本的1.12%,雄性和雌性泥鳅都发现了四倍体,这表明四倍体倍性与性别无关,与地域有关;②实验检测的四倍体均为泥鳅。未检测到大鳞副泥鳅存在四倍体,各地均未检测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天然三倍体;③由于同一地域的泥鳅存在不同的倍性,故不能认为出自某一地域的泥鳅就仅有某种特定的倍性形式;④有部分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的DNA相对含量介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之间,这可能是由于在自然环境下,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染色体发生交换所致。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轮虫、藻类、豆浆、蛋黄和配合饲料等5种材料,作为大鳞副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通过21 d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前7 d投喂轮虫的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最高,为78.3%;在14 d和21 d时轮虫组的成活率分别达68.6%和67.1%,这与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3组。轮虫组的大鳞副泥鳅仔鱼生长情况最佳,21 d时体长和体重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分别为16.53 mm和5.210 mg,其次为配合饲料组,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21 d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26 mm和4.565 mg。从大鳞副泥鳅工厂化育苗出发,前7 d最适宜用轮虫,7 d以后可用轮虫或配合饲料来培育。  相似文献   

14.
大鳞副泥鳅的繁殖力测定及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0尾大鳞副泥鳅进行了体长、体重测定,并解剖观察,测量其性腺重,计算成熟系数和怀卵量。测定体长范围9.7~20.7cm,体重9~68g,成熟系数为2.56%~25.12%,怀卵量2 115~41 127粒,;绝对怀卵量最大个体体长为20.7cm,体重为68 g;4月22~27日,人工催产大鳞副泥鳅90组,雌雄比为2∶1,注射激素为HCG 300~500IU+DOM 0.1mg/尾,LRH—A2 2~3μg/尾+DOM 0.5~1mg/尾;水温17~17.5℃时,效应时间为19~23h;水温在17.5~19℃时,约50~54h孵化出苗。  相似文献   

15.
选取450尾大鳞副泥鳅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30尾.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 表明:当虾青素的添加量为100~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的末重和平均增重率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在虾青素添加量为50~ 200 mg/kg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淀粉酶活力在200 mg/kg时,低于50 mg/kg和150 mg/kg组(P<0.05).当虾青素的添加量为50~ 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的肠道T-SOD活性、CAT活性、GSH含量和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M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具有促生长和改善肠道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饲料不同虾青素添加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00±0.10) g/尾的大鳞副泥鳅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称量鱼体质量并计算生长指标,测定试鱼体成分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试验期间大鳞副泥鳅成活率为100%。大鳞副泥鳅的终末体质量、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抛物线回归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最大时的最适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饲料效率最大时的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7.04 mg/kg。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大鳞副泥鳅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与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T和P×P.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DNA相对含量测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D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D×D、D×P、P×D和P×P属于...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等四个胚胎时期,油烟机清洁剂均导致孵化率明显下降,畸形率显著升高。油烟机清洁剂对仔鱼的发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致畸和致死作用,24 h、48 h、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6 mL/L、1.10 mL/L、0.65 mL/L;安全浓度为0.15 mL/L。  相似文献   

19.
采用3'-和5'-RACE法克隆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CYP17-Ⅰ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泥鳅CYP17-Ⅰ基因cDNA全长1 706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 563 bp,编码520个氨基酸;大鳞副泥鳅CYP17-Ⅰ基因cDNA全长1 763 bp,ORF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2种鳅CYP17-Ⅰ氨基酸序列都有1个信号肽、1个跨膜区、1个保守的蛋白结构域和3个功能保守区。相似度分析显示,2种鳅之间CYP17-Ⅰ相似度为99%,与其他鱼类的相似度也超过7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种鳅之间关系最为接近,其系统发育关系基本符合传统的分类地位。qRT-PCR结果显示,CYP17-Ⅰ在2种鳅的肠、肌肉、心脏、胃、肝脏、精巢、卵巢、脾脏等8个组织均有表达,在精巢和卵巢中表达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2种方法制备大鳞副泥鳅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记录观测结果并详细叙述骨骼系统的结构。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具发达的鼻区骨骼,眼区骨骼退化,具腹肋。腰带仅有一对无名骨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