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院畜牧兽医系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研究小组(以下简称研究小组),在探索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的条件病原的研究中,用人工培养的“X 原虫”成功地复制出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使这项研究获得新进展。1984年9月22日及10月13日,研究小组用人工培养的“X 原虫”培养物制备的内毒素,先后给带虫的12岁健骡及15月龄健马进行复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临床症状、血液生理生化检验及病理学变化,基本上与自然病马相同。尤其是结、盲肠的浆膜出血、  相似文献   

2.
马脑脊髓丝虫病原称“马腰痿”,是我国南方马骡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但是近年来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发生此病,使很多马骡早期丧失使役价值,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了农、付业生产和部队战备任务的完成。 本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典型症状出现即成为晚期不治之症,而且临床上与其它腰肢病很难签别。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殊诊断方法。因此,研究本病的早期特异性诊断的方法,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瑟氏泰勒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瑟氏泰勒虫病是牛的1种血液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发生于东亚地区,疫区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瑟氏泰勒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求为从事本病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的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消瘦、贫血、黄疸、高热、心机能衰竭,常伴发体表水肿和神经症状等。该病传播途径主要经吸血昆虫(虻及厩螫)机械性传播。此外,本病还能经胎盘感染,食肉动物采食带虫动物生肉时感染。在疫区给家畜采血或注射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发生的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很似国内外报道的马骡胃肠炎、马急性结肠炎、马属动物急性结肠炎、麦子开花马拉稀,以及国外多称为X结肠炎、结肠出血性水肿病、休克肠等。病名繁多的原因,可能出于各研究者所持病因见解不同。由于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又主要侵害肠道,因此我们暂称本病为“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Tncileria annulata)的疫区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泛。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大,严重地威胁着养牛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对此病的药物活疗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使用的药物不下20余种,国外使用的药物种类更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本病的治疗还缺乏一种特效药物。据 Reffaii 等(1973)报导,对于环形泰勒焦虫病,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寻找治疗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特效药物,我们于1980年7月首次用新鲜青蒿治愈两例自然发病患牛,又于1981年6~8月在临床上治愈16例自然发病患牛,现将治疗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豆“沈农7号(沈农9421)”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990年以辽豆4号为母本,新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1996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1997年扩繁种植,1998~199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0~2001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2001年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沈农7号”。1 沈农7号的特征特性1 1 特征 沈农7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110~120cm,茎秆粗壮,节数24节左右,分枝1~2个。叶片圆形,茸毛灰色,紫花,生育…  相似文献   

8.
泰勒氏焦虫病,过去仅见牛、羊病例的报道.关于猪泰勒氏焦虫病(以下简称焦虫病),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察觉,本病的发生为数不少,对生猪的发展有一定的威胁.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已初步弄清其传播的媒介物、简易的诊断法、确实有效的药物. 一、病的发现我场于1964年夏季,首先在八大队与六大队散发一种热性病,以后在各大队相继发生,曾用磺胺类与抗生素药物治疗,均告无效,多年来误诊为热射病、猪瘟、流感、乙脑等病,至1971年7月中旬,在副业大队一个猪场爆发本病, 发病率达28%,死亡率达100%,经实验室检查血片中发现焦虫,淋巴抹片见有石榴体存在,病猪改用抗焦虫药物治疗,始见疗效,由此澄清本病.  相似文献   

9.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犬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其病原体为巴贝斯虫或其他焦虫。临床上本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高度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特征。目前犬巴贝斯虫病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1病原特征据报道,引起本病的病原主要有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及韦氏巴贝斯虫。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在我国常见,但韦氏巴贝斯虫的感染病例在我国尚未见报道。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虫体为梨形,一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的新疆是蜱侵袭较严重的地区.目前已发现牛群中存在这三种梨形虫病,但只有牛泰勒虫病有有效的疫苗防治.探讨新疆牛梨形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制定出该区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予以实施.[方法]选择牛梨形虫病比较严重的疫区作为实验点,根据该区的气候、季节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驱蜱、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结果]该区的牛梨形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牛梨形虫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实验期间牛群中没有发现死亡.[结论]通过制定牛梨形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使疫区牛群的牛梨形虫得到有效控制,在新疆农区与牧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前人的工作羔羊莫尼茨条虫病是绵羊寄生条虫病内对畜牧经济危害较大的条虫病。本病分布极广,其存在和危害性在我国若干牧区已经证实。世界各国对羔羊莫尼茨条虫的药物驱除问题,从19年开始研究直到目前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研究时采用的药药物三方面。首先报告了硫酸铜作为绵羊条虫成  相似文献   

12.
<正>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病牛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淋巴结肿大、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特征。由于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作为传播媒介而散布病原,所以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我国各地常有本病发生,新疆是牛焦虫病的高发区,牛焦虫病严重威胁阿勒泰地区养牛业的发展,使养牛业蒙受巨大损失。自2008年,福海县各乡相继发现牛焦虫病以来,笔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牛焦虫病是指由双芽焦虫和巴贝斯焦虫引起,以高热、贫血与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季节性寄生虫病。双芽焦虫多由突尾方头蜱和有距方头蜱传播,本病一年可数次爆发,但以春、夏、秋三季为多。易感染2岁以下的牛,但症状不明显,易耐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猪水疱性口炎病在广大农牧区呈多发态势,主要与养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不善、认识不足有关。结合该病病原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探寻发病机制的一般规律,坚持将各项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位,按照国家“以防为主”的总体方针,从源头上净化疫病原。要坚决摒弃因为该病“低病死率”“高治愈(康复)率”而采取盲目医治、姑息养奸的错误态度,确诊为本病的发病场(户)要依法执行国家规定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置,致力于“无疫区”建设,才能使生猪规模化养殖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一篇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特点,亦即流行过程特点的,调查报告文内对疫源地四要素,疫源地内牛只种别、品种、性别和年令的差别性以及本病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作了详细的记述和分析。 1、不同种别、品种的牛只在血孢子虫带虫率方面也各不相同,奶牛与黄牛的带虫率之比无差异性(X~2=3.27、P>5%),而黄牛与水午以及奶牛与水牛带虫率之比则有明显的差异性,前者为X~2=131.5,P<1%,后者为X_2=145.51,P<1%。 2、血孢子虫的带虫率与水牛性别间的差异性表现得也各不相同,其中只有奶牛在性别问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外(X_2=10.7,P>1%),黄牛和水牛性别向差异则不显著(前者X_2=0.6994,P>5%,后者X_2=0.0025,P>5%)。关于不同种血孢子虫的带虫率与牛只性别间的差异性,根据调查得知,奶止对双芽焦虫,瑟氏泰勒焦虫和突变泰勒焦虫的带虫率无明显的性别问差异,但对牛巴贝斯焦虫则有较明显的差异性,黄牛对双芽焦虫和瑟氏泰勒焦虫的带虫率具有明显的性别间差异,而对突变泰勒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则无性别间差异性。 3、奶牛血孢子虫病的发病与年令的关系,根据调查,以1岁的牛只发病者最多,发病率占47.6%,其后随着奶牛年令的增加而发病率逐渐降低。 4、血孢子虫病的发病季节,双芽焦虫主要发生于五月中旬至十一月下旬期间,在这期间出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于七月下旬,第二个高峰发生于九月下旬,四月份以前和十一月上旬以后只有极个别的发病,甚至不发病;牛巴贝斯焦虫病流行于七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在七月下旬及九月下旬各出现一个高峰;柯契卡巴贝斯焦虫病发生在五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但在十月中,下旬发病者最多;瑟氏泰勒焦虫病发生于六月中旬至十月上旬,在七月下旬及九月下旬各出现一次高峰;突变泰勒焦虫病发生于五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在这期间一直保持其一定的流行强度,但也可以看出在七月下旬及十一月上旬各出现一次高峰。 5、讨论中根据文献中叙述的各地区牛血孢子虫病的流行季节性,提到按疫源地来认识该病的流行是有必要和可能的。 6、根据调查,血孢子虫病无明显的周期性,一般牛只在发生一次或两次血孢子虫病后,间隔1或两年再发生一次,病后就不再发病了,也有的在连续发病2—3次后就不再发病了,这可能与牛只在发病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具有年令免疫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萎蔫病在中国南方林区流行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序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况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吐鲁番部分疫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PCR方法和病原学血液涂片法对吐鲁番地区部分疑似牛环形泰勒虫病病例(n=126)进行了分子诊断,并用病原学方法对阳性头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该疫区126头份疑似病例的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51.6; (65/126),病原学检查-血涂片染色镜检的阳性率为47.6; (60/126),而不同牧场、不同年龄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吐鲁番地区是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区域,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患牛才有治愈的可能,并且消灭媒介蜱,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肾虫病,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如辽宁、吉林等省广泛流行。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均有本病存在,其中通化地区10个县(市)平均感染率高达46.7%,很多猪场猪只100%感染肾虫病。本病不仅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能力,而且造成大批的死亡,也屡见不鲜。目前本病已成为某些地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瘟,是1984年以来国内所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1)(2)。本病流行特点:多爆发于冬春季节,以西德长毛兔、青壮兔最易感;鸡、猫、狗、小白鼠,人接触该病后,均无临床症状及死亡现象。病理变化为实质器官出血、淤血性肿大,尤其出现“红气管”与肺严重出血为特征。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料(肝、肺、脾)悬液与人“O”型血球发生凝集现象(3)通过试验我们首次发现同样的病料悬液与人的“A”,型、“B”型、“A B”型血球均有凝集能力,均发生凝集现象。这一发现更加有助于本病的快速诊断及对其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用灭活脏器苗(4)作紧急预接种,是行之有效的可靠措施,此文报导了郑州、安阳、开封几个疫区的系统诊断与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牛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是由梨形虫目(Piroplasmide)巴贝斯科(Babesicdae)巴贝斯属(Babesie)的若干巴贝斯虫种寄生在牛红细胞(RBC)内而引起一种世界性血液原虫病。本病首例患牛于1896年在美国南部的宾夕法尼亚洲发现的,病原体是由罗马尼亚学者Babes(1888年)从当地患牛血液中首先发现的。目前报道至少有18种巴贝斯虫对家畜、实验动物及人具有致病性,其中寄生于牛的巴贝斯虫有4种,即牛巴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