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993-2003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介绍了延安市市区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将上述变化特征与延安市近年来的能源消费状况相对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延安市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延安市的煤烟型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延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总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 CVM) ,针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问题 ,用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 5 0 0份调查问卷 ,调查了兰州市居民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 WTP)。结果表明 :若经过 1 0年的努力使兰州市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兰州市总共有 89.2 4 %的居民家庭有支付意愿 ,有支付意愿家庭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每户 98.60元 ,将这一结果推广到面上 ,得到兰州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总经济价值为 :70 9348830元。 相似文献
3.
4.
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1996—2001年韩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对该市中心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论述了该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从解决煤炭型污染、环境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防止道路施工扬尘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4年江孜县农村生活能源短缺22.86%。尽管购入牛粪和薪柴等生物能源3970t,林地过伐19.16%,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用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对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乌鲁木齐市耗资121亿元对冬季采暖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旨在改善冬季严重大气污染状况,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能源结构的调整势必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选取通常污染最严重的1月为研究时段,对2009年和2013年相同时段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后,SO2浓度下降显著,各区域间的降幅也存在差异;NO2浓度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各异;PM10的浓度变化不显著,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小。从南到北的方向来看,随着城市北扩和开发力度的加强,市北区的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总体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能源结构的改变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8.
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丽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5):1-7
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的生存、经济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2020年减排目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能源生产... 相似文献
9.
文中基于GEE云平台计算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兰州市近40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兰州市RSEI在0.28~0.46之间波动上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1998年、1999-2012年和2013-2021年,各阶段RSEI的年增长率分别为0.25%、0.78%和0.18%,表明近40年来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呈阶段性改善状态。2)空间上,2013-2021年兰州市南部的山地森林带和自然保护地RSEI明显增加,而北部兰州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黄土丘陵地带的裸地和草地有所退化,1986-2012年与之相反。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RSEI变化趋势不一致,但耕地RSEI持续变好,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RSEI变化的贡献率为90%,其中绿化覆盖面积是主要贡献因子。综上,人类活动对近40年来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中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80-2009年时间序列中国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并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受能源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小,最大值为负向7.3%;受到产业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大,最大值为负向23%。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度最大为5.70%,稳定值为3.65%;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度最大值为51.75%,稳定值为51.5%。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研究——以鞍山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影响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选取典型资源型城市-鞍山市为案例,从演变的视角,研究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第二产业为主体、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为主导以及国有制为主要运行环境是鞍山市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鞍山市大多数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波动下降趋势明显,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显著,不同类型的产业对不同污染物的环境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及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天津市12个环境空气监测国控点2005年的SO2、NO2和PM10监测数据,按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3种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规律,并对3种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环境污染变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衡的重化工业体系、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以及难以协调的城市功能布局是导致兰州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大气污染治理喜忧参半、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噪声污染不容乐观。应坚持科学地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经济杠杆,实施绿化系统工程,强化环境管理,以期实现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的内蒙古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1952-2004年以来,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经历了低增长、稳定增长和高增长三个阶段,相应地,单位GDP能耗变化经历了初始上升、稳步下降、反弹上升三个阶段。借助于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关联两个基本模型,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分析了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所在。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1952-2000年间,单位GDP能耗先升后降,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明显,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逐步减缓。但是,在"十五"时期,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双出现反弹,使得产业结构演进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弱化,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工业等高耗能工业部门的高速发展。因此,适当控制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工业部门的超常规发展,是内蒙古"十一五"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旅游交通带来的环境影响,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能源环境污染及其成本估算方法,以瑞典环境智能测试系统为例,对旅游交通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作了探讨。同时结合我国ReBAM的环境交通影响分析,指出高强度集约化旅游开发模式,会造成交通工具区域上高密度使用,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旅游交通方式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西部大开发导致的河流水质的不断恶化,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针对不同水文条件的河段进行分段模拟,运用不同维数的计算模型进行水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克服传统方法采用单一的一维模型计算所造成的较大误差。通过涪江绵阳段的工程实例,证明本次研究成果对于保证西部地区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118-124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简要地梳理近些年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游客的到访情况划分其内部结构,根据资源集聚态势和共同表现的主题进行功能分区,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区,根据服务功能确定旅游中心地。通过对兰州旅游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兰州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构建模式:三个旅游圈层、七个旅游瓣区和十一个旅游功能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圈内的七个优先发展区和若干个旅游中心地。最后,对于兰州旅游圈的旅游线路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