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蝉馨 《水产科学》1988,7(1):22-24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是一种冷温性鱼类,无长距离洄游,卵胎生,4-6月产仔,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和鄂霍次克海南部.1967年前后日本开始从事黑鲪人工育苗的研究,至今育苗技术基本解决,已有许多报道,现在每年育苗一百余万尾,主要用于放流增殖、国内对此研究做得不多,1960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从事试验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黑鲪属鲈形目、杜父鱼亚目、鲉科,又名黑鱼、黑头、黑石鲈,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黄海、渤海、东海的近海岩礁地带,日本、朝鲜沿岸也有分布,为冷水性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其人工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黄海北部,黑鲪是大有可为的增殖与养殖对象。日本学者已在黑鲪增殖养殖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并已在黑鲪苗种繁殖生物学基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黑鲪苗种生产技术,1982年以来,在对黑鲪低令鱼生物学进行研究基础上,我们对黑鲪天然亲鱼若干生物学持点陆续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栾凯 《河北渔业》2016,(2):39-41
研究了黑鲪亲鱼的选择、运输、暂养,苗种培育的适宜环境、饵料选择、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一套繁育流程。在240m~3育苗水体中,最终培育出3cm黑鲪鱼苗43.7万尾,成活率22.7%。  相似文献   

5.
<正>鱼类早期培育是鱼类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是鱼类人工繁殖与育苗的关键时期。笔者根据多年的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室内人工育苗生产经验,总结出对应黑鲪苗种早期培育中出现的5个死亡高峰期,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达到降低黑鲪鱼苗病死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ilegelii),属鲉形目,鲉科,平鲉属,俗称黑头、黑石鲈、黑石寨、小石斑、黑鲪等.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近岸,属暖温性底层鱼类,卵胎生,栖息在岩礁附近水域,也是我国雷州半岛以东一带常见鱼类.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人工繁育许氏平鲉苗种,我国对许氏平鲉的育苗及养殖研究开展较晚.辽...  相似文献   

7.
黑鲪,又名许氏平触,俗称黑鱼,肉质结实,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黑鲪富含蛋白质及其他多种营养成分,而脂肪含量少,具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治疗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很有效。黑鲪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及东海近海岩礁地带。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和垂钓,导致资源量急剧下降,为恢复黑鲪资源,2009年1月被列为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  相似文献   

8.
黑鲪,学名许氏平鲉,地方名也叫黑鱼,属冷温性鱼类,常栖息于近海岩礁地带、砾石区域以及海藻丛生的海区,昼夜摄食,营半定居性生活。其繁殖习性为卵胎生,一次性产仔,生殖期为每年的春末夏初,水温在14~15℃左右。目前,黑鲪人工育苗尚属起步阶段,所采用的亲鱼全部来源于自然海区定置渔具的捕获物。2007年3~11月,我们投入育苗水体数百立方米,培育出5cm以上黑鲪鱼苗110万尾。下面是这次育苗过程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9.
黑鲪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鲪(Sebastodes fuscences)又称"许氏平鲉"、"黑寨"、"黑石鲈",属鲉形目、鲉亚目、鲉科、平鲉亚科、平鲉属,为卵胎生鱼类。其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国外见于朝鲜、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南部。黑鲪属于广温性、近礁栖性鱼类,营半定居式生活。较耐低温,适宜生长水温8~25℃,14~22℃时生  相似文献   

10.
栾凯 《河北渔业》2016,(3):39-41
研究了黑鲷苗种培育的适宜环境、饵料选择、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一套繁育流程。在300m3育苗水体中,最终培育出3cm黑鲪鱼苗53.9万尾,成活率30.7%。  相似文献   

11.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前几年。黑鲪仅有网箱及网笼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黑鲪市场的走俏,黑鲪以其生长快、耐温范围广、适应性强、鱼病少及饵料效率高等优点,渐成虾池养殖的珍品。荣成市木也岛镇年养殖黑鲪200多亩(1亩=667m~2,下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养殖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属鲉形目、鲉亚目、鲉科,又名许氏平鲉、黑头等,系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经济鱼类。日照黑鲪因其肉质紧致、鲜美等优良品质,成为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渔业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及持续过度开发等原因,黑鲪资源日趋衰退。为此,根据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开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专家利用人工海底养殖鲍鱼和黑鲪获得成功。 所谓人工海底,是一个长宽各为20米、高2米的钢制焊接构造物。在里面安装的36个笼子内养殖了约5000条鲍鱼,1000条黑鲪,喂以配合饲料。结果,鲍鱼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黑鲪生长及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黑鲪生长及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黑鲪的密度为5kg/m^3和8kg/m^3下的能量收支模型分别为:100A=30.37R 69.63G和100A=48.89R 51.13G。结果表明,黑鲪在低密度条件下摄入的食物能量比在高密度条件下更多地分配地生长上。但黑鲪密度组的湿重、能量摄食率分别比低密度组的高40.78%和39.48%,湿重、能量特定生长率分别高46.40%和17.23%,由此可见,在本实施条件下,高密度条件下,高密度对黑鲪生长的影响被高的摄食率所补偿从而达到高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5.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同种异名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ff),俗名黑寨、黑头、黑老婆,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卵胎生冷水性底层经济鱼类,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沿岸、日本和鄂霍次克海南部。近年来,黑鲳以其生长速度快、抗寒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以及养殖方式简单多样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属于鲉形目、鲉科、平鲉属,又名黑鲪、黑鱼。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资源衰退,现已成为北方地区网箱养殖最主要的品种,但育苗方式主要为室内工厂化育苗,费用较高。孙耀等报道了许氏平鲉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黑鲪又称许氏平鲉属,鲈形目、杜父鱼亚目、鲪科,俗称黑石鲪、黑寨鱼、黑老婆等,属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是中国黄渤海区常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现已发展成沿海各省尤其是山东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5年在辽宁省长海县獐子岛利用网箱养殖黑鲪的试验情况,探讨了在黑鲪配合饵料中添加植物性饵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亲鱼选择、暂养和苗种的饵料转换、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一套工艺流程,在300m3育苗水体中,育出26.7mm以上黑鲪鱼苗32.15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33.5%。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总体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产仔率、单位水体出苗量等方面属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20.
四、技术管理网箱养鱼的成败与经济效益的高低其关键就在于生产中技术管理。1.鱼苗的运输目前人工养鱼,其苗种来源有人工苗和自然苗两种。其养殖品种繁多,各地因条件不同其养殖对象也不尽相同。其中,河豚、牙鲆、真鯛、黑鯛、黑鲪、梭鲻鱼等,人工育苗技术已逐渐成功,已可为生产提供部分人工苗种。象鳗鲡、鲈鱼、鬼鲉等鱼类的人工育苗技术尚未彻底过关,仍需要依靠采捕自然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