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米地膜与露地栽培的比较研究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义彬 《作物研究》2000,14(4):20-21
根据新化县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成因,从1990年起,结合推广,对杂交玉米地膜栽培与露地栽培进行了连续3年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玫米地膜栽培能大幅度增产,平均比露地栽培增产133.3%,且效益明显,每个工日纯收入增加达7.51元。  相似文献   

2.
玉米地膜育苗定向栽培技术能增产1 575 kg/hm2,增收2 076元/hm2,解决了玉米一播全苗的问题.通过试验和示范,形成了集成技术体系,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在玉米生育期间.通过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应用优质中晚熟玉米良种、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达到增温、保墒、除草、促进早熟,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项高科技栽培技术。近几年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霜期短、热量贫乏的冷凉地区,也带动了地膜洋芋、地膜棉花、地膜花生等作物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4.
番木瓜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转基因番木瓜"梭罗"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露地2种栽培方法,对番木瓜的定植苗成活率、株高、单果质量、果皮外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环斑花叶病发生率、炭疽病发生率、蚜虫危害、用药次数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设施较之露地栽培模式,定植苗成活率提高了90.4%,环斑花叶病和炭疽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具有能防止蚜虫危害,减少用药次数,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产量、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品质。因此采用设施栽培,有利于番木瓜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早春地膜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及其资源生产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两熟农业区畜牧业发展对青贮玉米需求不断增加,在两熟热量限制的北京地区建立了双季青贮玉米的新型生产技术模式,通过采取早春季节的地膜覆盖技术研究了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与资源生产效率。结果表明,早春地膜栽培技术提高了青贮玉米鲜产量15.6%,物质生产提高29.9%;早春季节地膜在当季提高温度生产率、光照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均达30%以上,全年平均在15%左右。早春地膜是提高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膜玉米不同种植方式集水、保水作用差异显著,膜上栽培与膜侧栽培二元处理分别较一元处理生育期集水效率提高9.8%和6.2%,膜上二元、膜侧二元分别较对照增产14.3%和7.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6.1%和9.7%;同时对耕层土壤温度产生不同影响,膜上种植二元处理土壤温度因覆草而较一元处理降低,而膜侧栽培二元处理较一元处理土壤温度增高,从而影响了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李新军  郭光明  阎坤  石玉萍 《玉米科学》2004,12(Z1):064-065
应用地膜加小拱棚技术栽培玉米,具有增温防寒作用,在早春(3月中上旬)播种,可有效防止早春低温冷害,实现在当地条件下一年二代生产玉米.地膜加小拱棚玉米可比单纯地膜覆盖玉米生育期提前5~7 d,并且在株高、穗位高、棒三叶面积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应用此技术繁殖玉米亲本比海南加代繁殖玉米亲本可降低三分之一成本,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8.
地膜玉米分带轮作系指在玉米覆膜种植的基础上,通过预留空行,分带间套一季或多季互利互惠的矮秆粮经作物,组成一定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和生物因素,年度合理进行带内轮换,平衡肥力供应提高地膜玉米生产整体水平的种植制度。笔者自1987年开始,在总结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的养用结合技术,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为目标,从耕作、播种、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产量效应,增产原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选用对路高产良种,配方施肥,适时茬口衔接合理田间配置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寒山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结果表明: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玉米杂交种四单19在西藏林芝和拉萨均可种植,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较高;在西藏林芝首次进行四单19(吉444×Mo17)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在933 m2土地上生产出95.2 kg杂交种和74.2 kg父本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张荣达  左文涵  黄勇 《玉米科学》1995,3(2):032-036
本文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带距、玉米密度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二因素与玉米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模拟优化提出了适合黔西北山区应用的地膜玉米高产的小麦带距和玉米密度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从东北引进的东农249、四单19和本育9等3个玉米杂交种在西藏林芝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3000 m的林芝3个杂交种的子粒产量可以达到7 500~12 000 kg/hm2,施肥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性基施,也可以采用追肥,密度应达到55 000~60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渗水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澜  安伟  郝建平 《玉米科学》2007,15(4):119-122
试验采用渗水地膜对玉米进行覆盖研究。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促进了玉米个体发育,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强,群体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加;渗水地膜覆盖玉米最大单叶面积占单株总叶面积的比例大于其他处理,这种株型有利于子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比较了垄上覆膜、行间覆膜、大垄直播、小垄直播4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大垄行间覆膜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子粒重,提高产量,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生育期提前,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使产量提高13.58%。  相似文献   

14.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6个青稞品种(品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660 9)>每穗粒数(0.566 6)>有效穗数(-0.309 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606 0)>每穗粒数(0.506 2)>有效穗数(0.015 1)。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林芝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另外,本试验发现西藏林芝地区某些冬性和半冬性青稞春播能正常抽穗结籽。  相似文献   

15.
西藏高原引种玉米新杂交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对从东北三省引进的27个玉米杂交种在西藏林芝和拉萨试验种植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3 000 m的林芝27个杂交种基本都能正常成熟,而在海拔3 700 m的拉萨,有19个杂交种能正常成熟,四单19,本育9等杂交种有进一步引进繁育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培均  马俊  梅艳  先新 《玉米科学》2006,14(3):137-141
运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玉米子粒产量为目标,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为试验因子,研究了杂交玉米毕单9号子粒产量、主要经济性状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得出在黔西北喀斯特山区4月初播种育苗,采用单株定向移栽。玉米子粒产量≥8250kg/hm2的栽培技术方案为:种植密度57204~63708株/hm2,施N量291.92~357.71kg/hm2,施P2O5量187.35~232.65kg/hm2,施K2O量165.56~224.45kg/hm2。分析玉米子粒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关系表明,在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长和粒重,增加穗粗和穗粒数,减小秃尖长,提高单穗粒重,对玉米实现高产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连续18年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长期地膜覆盖和施肥后使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有更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当地膜覆盖到一定年限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各肥料处理表现为施有机肥比施氮肥效果要好,有机肥与氮肥搭配(1∶1)施用比单一施用氮肥要好。肥料施用量加倍后多数处理间产量增加显著。长期地膜覆盖和施肥后增加了玉米的茎、叶、穗轴和根的干物重,而覆盖一定年限后根系干物重却开始显著降低,长期地膜覆盖和施肥提高了子粒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而降低了根系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西藏麦类作物中真菌毒素污染程度及产毒真菌种类与分布,以青稞、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中多种毒素进行分析,并对毒素污染阳性样品进行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2018年毒素总检出率为20.13%;杂色曲霉毒素检出率最高,为10.74%;OTA超标率最高,为3.36%;小麦的毒素检出率和超标率都高于青稞,二者的污染毒素种类以OTA、ZEN、ST为主。西藏高原42份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作物籽粒中共分离到199份真菌,分属23属67种真菌,青霉属为优势属,曲霉属次之。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我国玉米主要栽培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赵久然  王荣焕 《玉米科学》2012,20(1):146-15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猛,多项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品种、种植方式、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生长调控等方面系统总结近30多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中应用和发展的20项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