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智 《农机化研究》2006,(6):54-55,67
我国人13正在趋于老龄化.如何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和关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实施了近20年,实施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为此。论述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基金及其使用状况;指出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群众对民生的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加以概括,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民 《农机化研究》2005,(3):11-14,20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包括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做法,从而得到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居民成功的享受了社会保障的福利之后,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傈险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因此,我们要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构筑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村家庭保障为主线,以家族成员互助为补充,把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使这一制度能够保障老年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逐步解决制度问题,平衡养老保险的支柱作用。因此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必须树立正确理念、优化制度安排、注重市场作用等措施,以顶层设计推进养老保险改革,方可避免改革碎片化的思路,从而切实实现养老保险的深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和关爱,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一)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要控制人口增长就必须首先从农村抓起。而千百年来形成的“养儿防老”的旧观念,阻碍了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集体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缺乏法律的规定性。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问题更加明显。为此,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存在的问题、加快立法建设的必要性及如何立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水库移民问题制约着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的进展,建立完善的水库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突破制约的根本措施。针对水库农村移民群体,对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权的责任主体进行辨析和界定。首先对农民原有土地保障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土地具有保障功能并且其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土地收益;进而从法规界定的权利属性和土地收益的转移角度辨析搬迁后移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构建了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责任模型:国家/政府对社会救助和基本社会福利负责,并对基本社会保险提供支持;水电开发主体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负责;用人单位对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障负责。并利用当前法律和已有案例对框架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构建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水电资源和谐开发的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良珍 《农村电工》2003,11(12):9-9
如何为农村电工办理养老保险,解除其后顾之忧,有效稳定农村电工队伍。笔者认为,各地电业部门可根据不同的用工形式,为农村电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或企业内部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1社会养老保险供电企业聘用的农村电工凡是经劳动部门统一招聘或者是经劳动部门办理了用工合同的,供电企业可按国家政策“威瀚了用工合同的,供电企业可按国家政策规定的标准,在社保部门为其办理养老保险。若企业资金有限,可与社保部门协商,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酌情减交。2企业内部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1养老金实施的对象:年龄在40岁以下,与供电企…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用制度创新理论与方法解决农民、农业、农村等“三农”问题,是农业现代化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些基本问题必需有明确的认识,分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立法的主客观条件,得出,目前对中国农村进行统一的养老保险立法时机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农村水利发展重点任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水利发展的需求,讨论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和促进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等农村水利发展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新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进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2     
东莞率先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广东东莞由市财政出资10亿元作为基础资金,建立东莞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建起全市统筹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地级市。基本做法是: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农民养老保险费由市、镇、村和个人共同承担,农民基本养老金与参保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挂钩。凡具有该市户籍,年满20周岁起至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的农民均可参保。参保的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的农民,无须缴纳养老保险费,可直接享受养老保险,每人每月领取150元基本养老金。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60万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水利设施供给的制度效率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我国当前的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体制,突出存在供给主体缺位和决策机制非效率等缺陷,迫切需要在保障和拓展制度内外供给、创新组织管理体制,以及提供制度配套、培育要素市场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7.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抗御水旱灾害、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农民兴建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因此,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急需制度创新。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途径及制度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近日决定,北京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还首次将无社会养老保障的56-59岁城乡女性人员一次性纳入老年保障制度。制度规定: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008年12月31目前男已年满45周岁、女已年满40周岁的成员,不受15年缴费年限的限制,只需按年缴纳保险费,  相似文献   

19.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水利供给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社区组织基础上农村水利供给依赖筹资方面的“一事一议”和组织方面的“农户用水协会”两大制度。但在实践中,“一事一议”制度因缺乏强制性而不能克服不交费农户的搭便车问题,而不同性质的水利使农户用水协会的协调与组织成本极高,从而使这两大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通过增加国家对农村社会的转移支付,以外部资源来整合农村社区的内部资源,在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的双向良性互动中,既建立起合理的农村水利建设成本分摊机制,又夯实农村社会的合作基础,从而真正构建起符合不同区域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水利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观念、制度和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建设经验,指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借鉴绿色水利、生态型管理、流域与区域管理等理念,为建设工作推进,尤其是农村节水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