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测定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漂白粉溶水后所产生的次氯酸可以将m氧化释放出碘,其释放出碘的量与有氧化作用的次氯酸根的量成正比;利用淀粉和碘呈蓝色反应作指示剂,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蓝色消失,由消耗的标准硫代硫酸钠用量即可计算出有效氯的含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ZHCI  相似文献   

2.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杀菌药物,然而近年来国内曾报道有网箱养鱼使用漂白粉发生毒死鱼的现象。我省1987年也出现类似死鱼事例:1987年5月井研县网箱养鲤治疗细菌性鱼病,使用漂白粉常规用量,即每1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泼洒后死鱼600公斤;1987年7月蒲江县一水库网箱养鲤.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ITS序列)方法对一株可保持稳定群体状态的微囊藻(Microcystis)进行了鉴定,发现该菌株为蓝藻水华常见种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采用紫外线、Cu2+和放线菌发酵产物3种常见杀藻方式对不同表型微囊藻作用时发现,杀灭群体微囊藻所需要的杀藻剂剂量更大,作用时间更长.结果显示,在环境胁迫条件下,该菌株(群体株)比M.aeruginosa PCC7806(单细胞株)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提示在微囊藻水华的控制中,杀藻剂所用剂量和作用时间也应考虑微囊藻的表型.  相似文献   

4.
免疫增强剂因能增强机体抗疾病感染的能力、作用时间较短且没有记忆成分,被认为是一种提高鱼体免疫力及对疾病抵抗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免疫增强剂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从微生物来源、动植物来源、营养因子类来源这3大类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免疫和抗病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展望了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可为黄颡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ITS序列)方法对一株可保持稳定群体状态的微囊藻(Microcystis)进行了鉴定,发现该菌株为蓝藻水华常见种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采用紫外线、Cu2+和放线菌发酵产物3种常见杀藻方式对不同表型微囊藻作用时发现,杀灭群体微囊藻所需要的杀藻剂剂量更大,作用时间更长。结果显示,在环境胁迫条件下,该菌株(群体株)比M.aeruginosa PCC7806(单细胞株)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提示在微囊藻水华的控制中,杀藻剂所用剂量和作用时间也应考虑微囊藻的表型。  相似文献   

6.
以漂洗两次,冷藏1个月和冷藏2个月的冷冻梅童鱼糜为试验原料,添加0.5%和1%的复合弹性增强剂,研究不同添加量及不同加热条件对鱼糜凝胶强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添加复合弹性增强剂后,冷冻梅童鱼糜的弹性与对照组相比,破断强度提高6-8倍,凹陷度提高2-3倍,凝胶强度提高10-15倍;以40℃、30min-60min凝胶化条件最为适宜;凝胶化时间过长,游离水析水增加,即鱼糕的保水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省珠海市养殖花鲈(基因鉴定出87株杀鱼爱德华菌()。耐药谱分析显示,杀鱼爱德华菌对利福平(98.85%)、麦迪霉素(96.55%)、红霉素(95.40%)、青霉素(68.96%)、磺胺异恶唑(58.62%)、复方新诺明(28.73%)、阿莫西林(21.83%)、庆大霉素(13.79%)、新霉素(10.34%)、呋喃唑酮(3.45%)、诺氟沙星(2.29%)、氯霉素(2.29%)、多西环素(2.29%)、土霉素(1.15%)、氟苯尼考(1.14%)、恩诺沙星(0%)耐药。杀鱼爱德华菌共有32种耐药谱型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指数为0.423。斑马鱼致死率结果发现,杀鱼爱德华菌是一株中高毒力菌株;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揭示,杀鱼爱德华菌毒力与庆大霉素抗性呈正相关(<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花鲈源杀鱼爱德华菌为高毒、多重耐药的菌种,其毒力与耐药性多呈现负相关,推测是由于细菌因获得外源DNA而产生额外的生物成本所致。  相似文献   

8.
卵形鲳鲹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海南省凌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出现大批死亡。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完好,部分病鱼内脏稍肿大,病理组织研究显示脾脏和肝脏有灰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脾脏分离到1株明显优势菌,命名为TOS1,人工感染确认TOS1对卵形鲳鲹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1.1×106CFU/g,组织病理研究显示相同症状,因此确定TOS1为本次流行病的病原菌。经API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常规生化指标,将TOS1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具有很强的溶血性和较强的蛋白酶活性,对多种抗生素和中草药均具抗性,仅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对中草药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和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高度敏感。以上敏感药物可作为该病预防或治疗的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9.
2022年3月,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发生了大规模暴发性死亡,特别是佛山市南海区,死亡率高达20%~50%。为明确大口黑鲈死亡原因,采集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腹部膨大和内脏缺血、体长25~35 cm濒死病鱼42尾,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病原分离与鉴定、病原菌毒力和耐药性检测等,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病鱼主要临床症状为严重腹水、肝脏和鳃缺血以及肝脏和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脏和肾脏均严重组织变性和细胞坏死。从肝脾肾组织中均分离出大量菌落形态一致的细菌,其中肝组织细菌丰度最高。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细菌S1为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杀鱼爱德华氏菌(MN203719.1)自然聚为一支。动物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为引起大口黑鲈死亡的致病菌,且毒力很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对利福平、阿莫西林、四环素耐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漂洗工艺和抗冻剂对几种西非鱼鱼糜冻藏后凝胶特性和白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用NaHCO3,柠檬酸和CaCl2溶液进行漂行可明显提高鱼糜制品的硬度和凝胶强度,但对弹性的影响不大,因而凝胶强度的增加主工是由硬度的变化引起的,用NaHCO3和NaClO漂洗可明显提高鱼糜的白度,尤其是对红色肉含量较高的鱼类,抗冻剂能明显提高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1.
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利用小球藻比原生动物耐受氧化剂能力强的特点,往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7组不同浓度的漂白粉,探讨漂白粉处理小球藻液的最适浓度.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光照为2 500 lx、盐度为26的条件下,以均匀泼洒全池后水体漂白粉浓度为15 mg/L时最利于小球藻生长,且能够有效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藻细胞在2d内逐渐恢复,显微镜观察未发现原生动物,小球藻生长速度显著升高,达到了常规培养的藻细胞浓度.  相似文献   

12.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是一种重要的鱼类致病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鱼类。杀鲑气单胞菌包括5个亚种,目前常用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很难实现亚种的快速精确区分。为实现杀鲑气单胞菌亚种的快速鉴定和检测,针对我国常见的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 salmonicida subsp. salmonicida)和杀日本鲑亚种(A. salmonicida subsp. masoucida),本研究开发了其特异性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e Bank已公布的杀鲑气单胞菌基因组信息,选择杀鲑亚种phoB基因和杀日本鲑亚种LOC111476736基因作为目标基因,根据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一步对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和酶浓度5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2对引物分别可以扩增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522 bp的phoB特异性基因片段和杀日本鲑亚种515 bp的LOC111476736特异性基因片段。杀鲑亚种特异性引物最适退火温度为64 ℃,10 µmol/L引物、2 mmol/L dNTPs、25 mmol/L MgSO4和1 U/µL KOD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5、2、1.5和0.5 µL。杀日本鲑亚种特异性引物最适退火温度为64 ℃,10 µmol/L引物、2 mmol/L dNTPs、25 mmol/L MgSO4和1 U/µL KOD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75、1、1.5和0.5 µL。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杀鲑气单胞菌其他亚种等14种其他水产病原菌或常见环境菌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均无特异性条带。该方法对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检测灵敏度为12.8 CFU/反应(菌体)或17.6 fg/反应(DNA),对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检测灵敏度为23.8 CFU/反应(菌体)或27.2 fg/反应(DNA)。利用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和杀日本鲑亚种分别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感染后取病鱼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从感染后的大菱鲆中分别检测到相应病原。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和杀日本鲑亚种的特异性PCR检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人工繁殖和早期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孝感市周边的自然水域中收集野生黄颡鱼,人工注射催产剂,一共催产15批。水温在26—28℃时,效应时间为16h,孵化时间为48—55h。初孵仔鱼全长4.54mm;孵出后5d,卵黄吸收完,开口摄食,全长达9.95mm进入稚鱼期;25d后,全长达25mm,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4.
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暗色唇鱼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冷冻保存条件下,以冷冻精子活力、寿命和细胞膜完整率为指标,检测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乙二醇(EG)和甲醇(MeOH)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暗色唇鱼(Semilabeo obscurus)鲜精以及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鲜精活力呈负作用,MeOH< EG< DMSO< Glycerol;抗冻剂对鲜精寿命呈负作用,MeOH< EG< DMSO和Glycerol;抗冻剂对鲜精细胞膜完整率呈负作用,MeOH< EG< DMSO< Glycerol.在鲜精活力为(36.17±4.06)%,寿命为(47.5±3.1)s,细胞膜完整率为(86.22 ±5.29)%时,经过短期冷冻保存,5% MeOH和5% EG解冻后暗色唇鱼精子活力最高,分别为(18.33±1.70)%和(17.83±2.67)%,与鲜精活力差异显著(P<0.05);5% MeOH和5% EG解冻后精子寿命最长,分别为(44.3±3.6)s和(42.8±5.5)s,5%MeOH解冻后精子寿命与鲜精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5% MeOH解冻后精子细胞膜完整率最高,为(85.67±1.11)%,与鲜精细胞膜完整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DMSO和Glycerol并不适合作为暗色唇鱼精子冷冻的抗冻剂,MeOH和EG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是暗色唇鱼精子冷冻保存潜在的渗透性抗冻剂.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源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G1,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G1为引发大菱鲆腹水病的致病菌,且半致死浓度为LD50=1.21×105 CFU·g-1。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G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1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G1与杀鱼爱德华氏菌分支聚为一支,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G1为杀鱼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菌株G1对头孢曲松、环丙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6.5±0.5)℃的条件下,探究了盐度和漂白粉对体长为(0.66±0.07)cm的东方新糠虾(Neomysis orientalis)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东方新糠虾适宜的盐度范围较广,对低盐的耐受能力更强,其最适盐度范围为15~25。漂白粉对东方新糠虾在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639、1.149、0.812 mg/L,安全浓度为0.065 mg/L。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一株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简称菌株2515)在对虾养殖中的抗弧菌效果,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指示菌,以鳗弧菌的敏感抗生素新霉素为参比,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比较了菌株2515与抗生素抗菌等效关系.设置浓度分别为104 CFU/mL...  相似文献   

18.
以往,我省人工繁殖草、鲢、鳙鱼,普遍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鲤、鲫鱼垂体(PG)作为催产剂。随着淡水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HCG和PG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人工繁殖鱼苗的需要,尤其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孕妇尿,其来源更感困难,因而迫切要求研制新的鱼用催产剂。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革命科研人员合成了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简称:LRH)和它的类似物,并对鲢、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某网箱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暴发了一种严重的疾病,病鱼主要症状为脾、肾出现1-2 mm的白色类结节.从患病鱼内脏处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F-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此次引起条石鲷死亡的致病菌,半数致死量为5.93×104 CFU/g.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OF-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在TCBS培养基上不生长.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证实,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等药物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20.
武小曼  方红  聂品  昌鸣先 《水产学报》2020,44(9):1525-1538
组蛋白是染色体核小体的重要组分,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个体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鱼类组蛋白基因是否存在核苷酸的多态性以及组蛋白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鱼类的抗病力,本实验以斑马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组蛋白H2A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利用过表达技术、菌落平板计数、感染存活分析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不同变异体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实验发现鱼类组蛋白H2A存在着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100%;而两两H2A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体氨基酸序列之间最多只有3个位点存在差异。通过体内和体外抗菌实验可知,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的多态性显著影响H2A的抗菌活性。此外,筛选出的抗菌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不仅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能显著增强斑马鱼对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抗病力。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病作用的组蛋白H2A免疫保护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