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 《科学种养》2008,(11):59-5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渔用自动投饵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渔业生产中。自动投饵机的主要优点在于:抛撒面积大,抛撒均匀,有利于鱼的摄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下面就有关自动投饵机的选择与使用知识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给养殖池内的鱼类搭建食台,不仅便于观察鱼类的活动,为防治鱼病提供可靠依据,而且还有助于人们准确掌握投饵量,减少饵料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分析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模式对稻田养殖‘福瑞鲤’的生长情况,评估分析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开展了稻田不投饵养殖‘福瑞鲤’和不同放养密度投饵养殖‘福瑞鲤’试验。结果显示:经过74天养殖,投饵组2号、3号的平均日均增重量、平均瞬时增重率、平均体重分别是不投饵组1号的2.96和2.31倍,2.67和2.14倍,1.52、1.44倍;不同放养密度投喂组间‘福瑞鲤’生长速度和平均规格差异不显著(P>0.05),但单位产量差异较大。在试验条件下,不投饵组1号平均单位利润达到2.12元/kg,分别是投饵组2号、3号的1.1和1.23倍;售价差异导致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模式稻田养殖‘福瑞鲤’的总利润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一定渔获量、售价差异显著的前提下,稻田养殖‘福瑞鲤’无需开展投饵养殖方式;在投饵条件下,适当提高‘福瑞鲤’鱼种的放养密度,则有助于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效果,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基地开展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和不投饵养殖方式的试验,测定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及产量,分析存活率、特定生长率等生产指标和产出投入比、养殖成本利润等养殖效益。结果显示,经过62天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养殖模式的产量、成活率、增重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模式的2.17、1.47、1.98、1.60倍,平均规格和肥满系数显著高于稻田不投饵养殖模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稻田投饵养殖模式平均单位利润达到9817.50元/hm2稻田,是不投饵养殖模式的2.23倍。因此,稻田投饵方式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较不投饵养殖方式收入更高,但还应进一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罗非鱼生长效应、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以(16±0.20)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罗非鱼生长以及水质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下的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饵料投喂率下的罗非鱼饵料系数最低,饵料利用率较高,高投饵率对水质影响较大,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有影响,4%饵料投喂率的Shannon指数较大,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OD、TN、TP、NH3-N对水体微生物代谢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甘氨酰-L-谷氨酸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进行饵料的投喂,初始大小为16 g左右的罗非鱼饵料投喂率为4%上下为宜。  相似文献   

6.
侯传宝 《科学种养》2012,(10):41-41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有时会看到许多虾苗浮游在池塘边,这种现象称之为游塘。现将游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虾苗游塘的原因1.饥饿。自然饵料缺乏、投饵量不  相似文献   

7.
蚯蚓、蝇蛆蛋白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与鱼粉、蚕蛹粉相近或略高,且富含动物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蚯蚓和蝇蛆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养殖黄鳝前准备充足的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饵料作为黄鳝的开食饵料,可满足黄鳝的采食习性和快速生长需求,同时可大幅降低饲料成本,获得更高利润。  相似文献   

8.
正一、技术原理鱼菜共生技术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分泌物、饵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转化为蔬菜喜好吸收利用的营养盐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吸收而净化水质,改良鱼类生长环境的循环利用模式。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水产品,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产品的获得几乎百分之百靠人工投喂饵料饲料换取。人工投喂饵料饲料量越大,水体内的鱼类废弃物会越多,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废弃物  相似文献   

9.
食性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性状,也是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食性受多种因素调控,不仅与内在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如食欲、消化道结构有关,还与外在的饵料性质如蛋白来源、饲料适口性等有关;其中,相关基因的遗传调控是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改良鱼类的食性,促使依赖冰鲜投喂或依赖活鱼饵料的养殖品种接受人工饲料,可扩大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养殖产业的规模,提高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鱼类食性的基因调控和改良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结合食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和人工饲料蛋白源等方面研究,以期为进行鱼类食性的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稻秸还田与播种方式影响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大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及籽粒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大区试验,分析了稻秸机械全量还田与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条播的出苗率显著低于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机械条播、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的出苗率分别为51.84%、90.89%和88.87%;人工撒播的出苗均匀性差于机械条播和机械匀播,3 种播种方式的出苗变异系数分别为0.49、0.26 和0.23。稻秸机械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处理的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都有所降低,其中机械条播的下降幅度较大,出苗率降低了36.54%。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通过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而影响籽粒产量,无论稻秸是否还田,机械匀播的产量均高于其余两种播种方式,稻秸不还田和全量还田条件下的产量分别为6091.34 kg/hm2和6476.20 kg/hm2。因此,在稻秸还田小麦生产中,推荐采用机械匀播的播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小麦的田间出苗率,而且能保持较好的出苗均匀性,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1.
鳜鱼是目前养殖较多的淡水名优鱼类之一,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市场售价高,一直为广大消费者及养殖经营者所推崇。但鳜鱼终生以活饵为食,尤其是网箱养殖时,如果供饵不及时、饵料量不足或饵料不适口,就会自相残食,或因饥饿而死。因此,网箱养殖鳜鱼时,必须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各种不同规格的活饵料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加强饵料鱼的管理及病害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相关养殖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鱼生态种养双增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种、养业的有机生态结合,鱼类能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等作为饵料,从而可以起到节本养殖的作用;而水稻则能利用鱼类粪便、残饵作为肥料,也能起到水稻优质增产的作用。实践证明,稻田生态养鱼,每亩可增收稻谷40~50千克,节省施肥和农药折款50~70元;养鱼可获纯利100元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周礼敬 《科学种养》2014,(12):42-43
<正>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池水温度也随之降低,池塘养殖鱼类生长变缓,有的甚至停止生长,进入漫长的生长"停滞期"。部分养殖户可能会因鱼的生长变缓而放松日常管理,这给各种致病菌侵蚀鱼体创造了机会,有的甚至引起大规模病害,导致发生各种养殖惨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将冬季池塘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清整池塘1.清除淤泥养殖池塘经过一年的连续养殖(有的甚至几年),  相似文献   

14.
宋宗岩 《科学种养》2009,(11):38-39
鲻鱼是鲻科鱼类中的一种,属海洋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盐性强、饵料要求不严格、肉质鲜美等优点,在我国海水养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养殖户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近几年在不同水体中与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混养,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鲻鱼的养殖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公鱼属于亚冷型鱼类,体型小,适宜生长水温为10~22℃,超过30℃,不能正常生长,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繁殖时要求砂砾产卵场,并要求有一定水流,1999~2000年,我们在车排子水库开展了池沼公鱼移植工作,从乌伦古湖分别采用棕片附卵和冷冻运卵的方法移入发眼卵,移植效果如下:1概况车排  相似文献   

16.
鳜鱼是以野杂鱼等动物性饵料为主要摄食对象的名优鱼类,在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中,适当套养鳜鱼,不仅能清除水域中的野杂鱼类,减少水域溶氧及饵料的消耗,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规格及效益,还可以提高优质鱼比例,使养殖效益明显上升。在成鱼塘、河蟹塘中套养鳜鱼,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亩均增收四五百元,有的塘口甚至亩均增收上千元。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行各业在生产经营上积极融入并不断创新生态环保技术,渔业也不例外,现就生态环保技术在渔业养殖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一、多种混养在池塘养殖生产中,根据各种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层和食物饵料等生物特性,进行上层滤食性、中下层草食性、底层杂食性鱼类在同一水体内多品种混养。上层鱼类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为中层、底层鱼类净化水质;中下层鱼  相似文献   

18.
正入秋后,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温波动明显、水质变化无常,加之鱼塘经过春、夏两季的大量施肥、投饵,池中残饵、粪便及其他腐殖质等积聚增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导致鱼类发病,轻则生长缓慢,重则死亡,将给养殖生产带来恶劣后果。因此,秋季是鱼类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养殖者切勿麻痹大意,应严防鱼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全年鱼类养殖效益。下面详细介绍秋季鱼类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秸还田下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秸还田下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区试验,分析了稻秸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的播种方式下,浅耕处理小麦出苗率高于免耕处理,但出苗均匀性差于后者;相同的耕作方式下,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机械匀播方式下小麦出苗率最高,出苗均匀性最好;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通过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而影响籽粒产量,同一耕作方式下机械匀播小麦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余2种播种方式,免耕和浅耕下机械匀播小麦产量分别达6484.35 kg/hm~2和6476.20 kg/hm~2。因此,稻秸全量还田条件下,建议采用免耕机械匀播方式,能有效改善小麦田间出苗情况,进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可实现池塘养鱼的高产高效。由于池鱼的代谢较为旺盛,摄食量大,残饵及粪便等有机质增多,极易发生病害、缺氧等不良现象,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促进鱼类安全、快速、健康地生长,提高鱼体的抗逆能力,促进饵料的利用与转化,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