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韩长赋:2013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3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情况。韩长赋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年农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5月22日,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粮食安全问题给出一颗"定心丸",并就粮食生产形势、生猪生产供应、扶贫产业发展等社会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国家增加粮食储备,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不免有人担心,我国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韩长赋表示,我国粮食已连续十几年丰收,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强基础、保供给”,一直是我国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的根本政策。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责任。2008年.省长韩长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增产100亿斤粮食的目标——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使我省的粮食生产由目前的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几亿人口要吃饭,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能力统筹考量,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实现了“十八连丰”,并且连续七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夏粮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的佳绩。“藏粮于地”成为端牢中国“饭碗”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5.
马瑛 《甘肃农业》2005,(11):15-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2004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新的成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成为全年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亮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央采取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激发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村仍是落后区域。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粮食生产5年连续增产,连续4年超过1万亿斤,实现新突破成为一大亮点。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为满足市场需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2013,(9):F0002-F0002
为抓好今年秋冬种生产,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9月22日,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和河北省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在农业部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分析了今年全国粮食生产和秋冬种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秋冬种工作。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代表我省做了题为“突出关键环节狠抓关键措施高质量抓好秋冬种工作”的典型发言,提出要打好农机深松攻坚战、秋收种麦突击战和冬前管理巩固战“三场硬仗”,突出抓好节水栽培、高产创建和科技服务“三个重点”。韩长赋对我省农机深松工作给予了充肯定.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6,(4):4-6
正2016年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了回答。我国粮食不是真正过剩,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我认为粮食的问题,在我们13亿人的大国,始终是重大的问题。未来是否会追求粮食的持续增长的问题实际是三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粮食生产怎么样,是不是真多了?我们国家粮食实现了历史性"十二连增",应该说我们中国人吃饭的保障能力有  相似文献   

9.
公主岭市怀德镇四道岗村602户农民有280户发展养猪,去年,年出栏生猪达到.40600头。全村612公顷耕地生产玉米765万公斤,没出村就被养猪户收购一空,实现了粮食就地“过腹”转化增值,仅养猪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公主岭市通过发展畜牧业,实施“粮变肉”工程,强化粮食“过腹”转化.不仅稳定丁粮食生产,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大县解决“三农”问题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粮食生产5年连续增产,连续4年超过5000亿kg,实现新突破成为一大亮点。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5465亿kg,再创历史新高。这为满足市场需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省长韩长赋在吉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我省围绕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办好八件实事。其中有七件与“农”字相关,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有了技术指导员,我们种田就有了依靠。”南阳市方城县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丰收,连续4年被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当地农民这样说。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农业、搞好粮食生产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也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然而,没有机井,没有水,何来粮食丰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然而,农民要活得有尊严,他们的生命财产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日,黑龙江垦区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传来好消息,该局2012年粮食生产虽然遇到春旱秋涝异常灾情,但由于该局坚持大灾之年作业质量不变、作业标准不变,综合运用机械化手段,实现了粮食“九连增”目标,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79.3亿斤。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农业》2009,(9):46-46
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人类对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生存的基本物质——粮食及其生产载体的土地,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上升,同时也带来了河流泛滥、沙尘暴增多、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前几年在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就是河北、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中央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意味着我国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11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农业科技功不可没,有一组数字可以  相似文献   

17.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现在很多农民手里有了粮食,但他们心里“还是慌”。粮食多了无处存放,再加上霉变、虫蛀、鼠咬等,辛苦种出的粮食白白浪费,农民怎能不慌?  相似文献   

18.
以盛产黄金闻名遐迩的招远市,手捧“金饭碗”,高唱“农”字歌,坚持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和首要位置来抓。近几年,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时,市委、市政府抓好“钱袋子”,不忘“米袋子”,提出“经济作物发展要热起来,粮食生产也不能冷下去”,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构筑起一座新的“金山”。1990年,这个市在一举打破农业连续15年徘徊状态,实现粮食单产总  相似文献   

19.
达县是四川省“三百”工程重点实施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全县27个乡镇强力实施“三百”粮食工程。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国家粮食局主办的2008年粮食科技活动周上了解到,充氦保鲜技术可以说是目前食用油保鲜领域最健康也最有效的技术,是多力葵花油本着“绝不让消费者吃到任何一滴掺有化学人工杂质的油”而研发出来的顶级保鲜技术。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100%不添~DTBHQ的新时代。中国粮油学会组织专家对“充氮保鲜”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论证,专家组评审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