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鲜甘薯不蒸煮酿白酒(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配料→入缸→发酵→拌入疏松剂→蒸酒→白酒。(2)操作要点。①原料处理、配料、入缸(池):将可盛100升水的大缸,装填约75千克的甘薯(红薯)丝至  相似文献   

2.
<正>1.鲜甘薯不蒸煮酿白酒(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配料→入缸→发酵→拌入疏松剂→蒸酒→白酒。(2)操作要点。①原料处理、配料、入缸(池):将可盛100升水的大缸,装填约75千克的甘薯(红薯)丝至  相似文献   

3.
鲜红薯加工酿制黄酒 ,薯源广、投资少、见效快 ,较适合于农户及乡镇企业。一般每 10 0kg鲜薯大约可产9~ 12°的黄酒 70~ 90kg ,其酿制技术如下 :鲜薯→清洗→切片→蒸煮→糖化→发酵→压榨→灭菌→包装。酿制中应注意 :1 原料处理鲜薯用清水洗净 ,切成薄片后加2~ 3倍清水 ,  相似文献   

4.
甘薯制黄酒技术原料配方。鲜甘薯50公斤,大曲7.5公斤,花椒、茴香、竹叶、陈皮各100克。工艺流程。原料→清洗→蒸煮→加曲配料→发酵→过滤榨酒→沉淀贮存。操作要点。1.选料蒸煮。选择无病的鲜甘薯,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在笼中蒸熟或在锅中煮熟。2.加曲配料...  相似文献   

5.
甘薯粉丝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但是由于鲜薯中含有60%~80%的水分,因而不耐贮藏。为了延长其加工周期,常将甘薯淀粉作为其加工原料,由于大多数原料淀粉均色泽较黑,影响粉丝的外观,使粉丝的感官品质下降。因而生产出色白、口感滑爽且耐煮的高品质甘薯粉丝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加工新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一、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淀粉漂白→打芡→和面→  相似文献   

6.
<正>1.主要原料。甘薯、大曲、糖色、食盐、米糠、小茴香、大茴香、花椒等。2.设备用具。蒸锅、大缸、大锅。3.工艺流程。配料→蒸薯→拌曲→拌糠→发酵→调味→烧开→装坛→成品。  相似文献   

7.
鲜薯酿黄酒,一般100kg鲜薯配麦芽5kg、麦曲5kg、酒母5kg,可产10~30度的黄酒80~90kg,其酿造方法如下: 1.原料处理:选择新鲜薯块,充分洗净,除去杂质和泥土,经过切片、加水浸渍4小时左右,取出沥去水分,放入锅内蒸熟。  相似文献   

8.
1低糖甘薯脯 1.1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切条→护色→硬化→糖煮→烘干→质检→包装→成品. 1.2.1原料挑选与清洗.选用无腐烂、无变质、食糖量高、淀粉少的新鲜橙色薯肉的甘薯,用清水冲洗干净.  相似文献   

9.
黄淮流域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分级标准及繁育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选择优良品种→茎尖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生产性能鉴定及高级脱毒甘薯的繁育→脱毒原原种繁育→脱毒原种繁育→生产用种。将脱毒种薯分为4级:高级脱毒薯(苗)→脱毒原原种薯(苗)→脱毒原种薯(苗)→一代生产种薯(苗)。繁育体系为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和生产者紧密结合,协同进行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82-2184
为缓解甘薯种植过程中除草成本过高的问题,筛选出薯标、精喹禾灵、氟吡甲禾灵3种除草剂进行甘薯生长发育及田间杂草防除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除草剂,薯标处理的杂草株数和杂草鲜质量显著降低,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显著增加,薯标除草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薯标处理的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分别增加26.09%,23.27%,蔓长显著降低27.78%,鲜薯产量增加31.18%;精喹禾灵处理的商品薯和大中薯产量最低,小薯产量最高。综合杂草防控和甘薯性状,在商薯19生产过程中喷施2 250 m L/hm2薯标除草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为甘薯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徐薯22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徐薯22地上部、地下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P、K是徐薯22增产的关键,NPK、PK和习惯施肥这3个有P、K搭配的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增产,其中以PK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最高,增产16.03%;NPK处理徐薯22鲜薯产量增产次之,为7.04%;NP处理徐薯22的地上部出现旺长。[结论]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甘薯要高产,应注意磷钾肥的搭配,不施或少施氮肥。  相似文献   

12.
正紫薯,属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薯肉呈紫至黑紫色,又称黑薯、紫心甘薯或紫肉甘薯,富含有花青素、硒、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现在介绍几种紫薯产品的加工工艺。一、澄清型紫薯汁1.原料。紫薯、白砂糖、海藻糖、葡萄糖、食盐、柠檬酸、山梨酸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红薯香精。2.工艺流程。紫薯清洗去皮→切片→干制→浸汁→过滤→调制→灌装→杀菌→检验→成品。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不同喷施时期对烟薯2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薯25为试材,分别于栽插后50、65、80天叶面喷施烯效唑(用量15.0 g/hm2,喷施浓度为25mg/kg),研究其对甘薯茎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65、80天喷药处理的平均蔓长分别比对照减少32.5%、17.4%和10.7%,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7%、3.14%和3.59%,50天喷药处理的商品薯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0.61%。说明叶面喷施烯效唑能有效调控甘薯茎蔓生长,提高鲜薯及商品薯产量,且以栽插后50天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薯25和鲜食型甘薯品种济薯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肥料对甘薯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水溶肥可显著提高甘薯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干物率和大中薯率。淀粉型甘薯品种,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19%和13.61%,比腐植酸活性肥提高11.21%和15.44%,比氮磷钾复合肥提高29.93%和35.95%;鲜食型甘薯品种,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22%和13.74%,比腐植酸活性肥处理提高37.52%和44.06%,比氮磷钾复合肥处理提高48.00%和53.20%。氨基酸水溶肥促进了甘薯地上部生长,栽后40 d,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生育中后期生长中心转移到地下,栽后60 d至100 d,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形成了合理的源库关系,促进了甘薯产量的提高,而腐植酸活性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则由于地上部徒长,抑制了中后期块根的膨大,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徐薯32为材料,在当地甘薯田氮肥常规施用量(纯氮90.0 kg/hm~2)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用量,研究减氮条件下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对甘薯生长、产量形成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尿素、普通尿素处理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5.38%~24.61%条件下,甘薯鲜薯产量显著提高8.47%~12.06%,商品薯产量显著提高5.08%~17.38%;等氮量条件下,腐植酸尿素处理的鲜薯、商品薯产量最高比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3.31%、11.7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9.99%~52.98%;在等氮量条件下,与普通尿素相比,腐植酸尿素不仅能保障甘薯高产稳产,还能提高其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达到节肥增效、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加工淀粉作物,高淀粉型甘薯作为新型能源植物,其市场潜力巨大,将在我国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1]。从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对18个淀粉型甘薯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以徐薯22为对照,筛选高产优质的新品系提供参加国家和重庆市区域试验。结果表明:0916-18和0834-3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高,上薯率90%以上,结薯性好,可提供参加国家或重庆市区域试验。0628-2、0841-14、0901-14和0912-11虽然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减产,但淀粉率25%以上,上率薯80%以上,可继续作品比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甘薯专用有机肥,以商薯9号为材料,施用3种甘薯专用有机肥,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作为田间对照,连续2 a测定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商品薯率、块根日增长速率、T/R、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专用有机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佳,鲜薯、薯干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产14.9%,26.47%;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5%,26.96%;商品薯率比2个对照极显著提高,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促进西部山区甘薯可持续健康生产,研究了甘薯苗扦插前用石灰氮处理土壤,薯苗扦插后用戊唑醇喷淋植株基部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处理土壤并结合薯苗扦插时戊唑醇浸苗、扦插后用戊唑醇喷淋的(GSS2)与对照(GSS5)相比防病效果高75.34%;石灰氮处理土壤,戊唑醇浸苗,但薯苗扦插后不喷戊唑醇的(GSS3)防效只有30.43%;薯苗扦插后喷药(GSS2)病株率比初发病时喷药(GSS1)低6.85个百分点;单一药液浸苗(GSS5)对防病没有效果;处理GSS4与对照(GSS5)相比防病效果增加52.16%;石灰氮处理土壤不仅能减轻当年甘薯病害发生,提高鲜薯产量,对下一年防病增产也有显著效果。施用石灰氮作土壤消毒既防病,又增加鲜薯产量,这对促进山区甘薯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甘薯施肥最佳配方,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用量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的茎长、分枝数、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及结薯数总体以NPK4处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为1∶1∶2,具体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75 kg/hm2、K2O 150 kg/hm2)较为适宜;鲜薯产量以NPK4处理最高,达51 06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肥处理)极显著增产13.42%;茎粗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薯数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多用型甘薯济薯21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多用型甘薯济薯21的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的济薯21鲜薯产量最高,各施氮处理的薯块鲜重显著下降,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鲜薯产量降低16.92%~20.92%,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肥提高了济薯21的出干率,降低了甘薯收获指数,提高了薯块和茎叶含氮量与吸氮量。当施氮量为90 kg/hm2时,济薯21的出干率、薯块含氮量与吸氮量达最大值。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施用氮肥虽然能促进济薯21对氮的吸收,但对产量的增加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