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Cu-D370催化漆酚氧化聚合成膜的反应条件和产物性能。Cu-D370的含铜量超过5%时才有正常的催化活性。与漆酚相反,Cu-D370催化活性随升温而加快,89℃时不失活,而且其底物漆酚出现沉淀的时间比70℃或45℃时出现短。粗产品数均分子量(Mn)为3420,分子量分布窄。分离出残余漆酚和低聚物之后,其漆膜实干时间不到1天。漆膜物理性能优异,与“超级生漆膜”类似。漆膜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与普通生漆差不多。  相似文献   

2.
饱和漆酚稀土金属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漆制制同的饱和漆酚在非水溶剂中同无水氯化稀土金属反应,合成了镧和漆酚螯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螯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饱和漆酚稀土金属螯合物的结构,并人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两种固定化漆树酶(聚丙烯酰胺包埋漆树酶和ABSE-交联琼脂共价偶联漆树酶)催化陈漆漆酚氧化聚合,实现了“陈漆复活”。首次制备了室温自干的“超级生漆膜”。它的8项物理性能指标:流平性、干燥不受湿度的影响性、实干速度、色泽、光泽值、冲击强度、柔韧性(弹性)和附着力在不同程度上均超过了一般生漆膜。这种固定化漆树酶催化漆酚氧化聚合的技术路线使本来纠缠在一起的复杂的生漆成膜过程分解为比较单一的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和线性聚合物交联过程,因而有利于彻底弄清生漆成膜的反应机理,也有利于阐明天然生漆各组分如胶质(树胶质)等对生漆成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漆酚基乳化剂(UE8)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漆酚(U)、环氧氯丙烷(ECH)合成活性中间体--漆酚基缩水甘油醚(UDE),再由UDE与聚乙二醇800 (PEG 800)合成漆酚基乳化剂(UE8).用红外光谱对UE8的结构进行表征,用吊片法测定UE8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UE8显著降低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同条件下合成的UE8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6~7.9 g/L,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25 ℃)为36.4~41.2 mN/m.UE8与 5% PVA-124溶液按一定比例复配后,可制备稳定的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制得的生漆乳液粒子的尺寸小于 1 μm.  相似文献   

7.
漆酚作为常见的植物来源多酚之一,是漆树分泌物生漆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结构中含有苯环、邻/间位双酚羟基和长(不)饱和烷烃侧链(C15~C20)等活性基团。近年来,漆酚在膜功能材料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通过化学聚合固化技术制备漆酚功能聚合物,在膜表面/界面工程、胶黏剂、止血剂等领域应用较广,是实现生漆资源化和提质增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关于漆酚聚合固化机理,以及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漆酶仿生催化、金属配位螯合、有机共混交联、溶胶-凝胶反应、静电纺丝等漆酚固化聚合技术;总结了漆酚功能聚合物在防腐涂层、疏水涂层、止血抑菌涂层等功能材料应用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漆漆酚功能材料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不同季节漆树树皮结构与漆酚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 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毛坝生漆为原料,经过丙酮浸提得到漆酚,漆酚通过缩醛反应、硅胶柱分离、常压加氢等方式制备和分离了不同饱和程度的漆酚缩醛;分别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对漆酚缩醛产物进行表征,采用HPLC实时分析了三不饱和漆酚缩醛的加氢历程。结果表明:经过正相硅胶分离得到93.8%的高纯度三不饱和漆酚缩醛,通过HPLC色谱分析,三不饱和漆酚缩醛衍生物加氢的历程为:三不饱和在前90 min主要先转换为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经过8 h加氢反应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漆酚还原为纯度95.65%的饱和漆酚缩醛。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漆酚缩醛酚羟基的特征吸收3650~3100 cm-1消失,同时观察到醚的红外特征吸收1049 cm-1;1H NMR中δ5.92为亚甲基醚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漆酚硅锡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采用漆酚与四氯化锡和四氯化硅制备漆酚硅锡聚合物的方法及其产物特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漆酚邻酚基上存在Si-O键和Sn-O键;质谱测定结果它存在质荷比为461的离子峰,与分子片段C21H30O2SiSn的式量相同;扫描电镜观测到含有亚微米业子和少量纳米粒子;热谱和动态机械热分析表明,它经生漆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在失量50%时相应温度为556.2℃,在20-380℃范围,模量E′均在98.6MPa以上;它还具有优良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产物可以通过热压成型或涂膜,制成耐热和耐腐蚀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环氧氯丙烷醚化方法成功地制备的浅色生漆,涂膜透明,颜色浅,能和多种颜料很好调合,充分发挥其色彩,保持了“涂料之王”—生漆的基本优点;在漆器上应用,施工方便,效果良好,对人体无过敏反应。制品能广泛用于漆器彩绘、雕刻、工艺美术用品,家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黑色高光生漆涂料的各项性能,本试验选取5个产地天然生漆与调制黑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和调制,以搭配比例、干燥温度与湿度为变量,对生漆涂料的干燥时间、物理机械性能、耐温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定,通过正交优化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湿度≥温度≥含量≥搭配比例,在1 kg含量为71%的生漆搭配50%的黑料和2.02的助剂,调制出的黑色高光生漆涂料在温度为25℃、湿度85%时干燥时间最短为22.6h.与传统推光漆的性能进行比较,干燥时间变短,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别中国生漆中的掺假物。作者首先对几种假物和生漆分别进行裂解,接着再裂解假物与中国生漆的混合物。比较它们的指纹图,从中鉴别出掺假物的特征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漆树与日本野漆树油脂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树科(Anacandiaceae)资源丰富,约60属60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漆树群体5亿多株,能结籽的有1亿多株.目前,漆树研究大多是以生产生漆的漆树类为对象,对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研究较少,而漆蜡(油)用途广泛,在化妆品、防水剂、涂料、粘接剂、润滑剂、电子摄影调色剂、水果保鲜剂及蜡纺印花等轻化电子产业中有巨大的潜力(王成章,2001;唐丽等,2010).  相似文献   

15.
竹胎漆器为一种古老的大漆制品,因其精湛的传统工艺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分析比较大漆和竹胎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结合二者各自的材料性质,归纳总结出竹材漆器的环保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结合当今市场发展空间,从竹材和大漆两种材料的环保性出发,探寻消费市场需求的绿色理念,为竹胎漆器的市场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松香改性生漆漆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松香改性对生漆漆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松香或乙醇溶解的松香均能改善生漆漆膜性能,加入生漆质量5%的松香效果最佳.生漆与金属铁离子反应后,再用5%松香改性,漆膜性能显著提高,干燥时间缩短为53h,附着力为4 ~ 5级,耐冲击力为30kg/cm,硬度为2H.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生漆中的漆酚和松香中的树脂酸发生酯化反应,从而改善了漆膜特性.  相似文献   

17.
陈生漆加漆酶制作精制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干的陈生漆制作精制漆的方法,即加漆酶的方法,制出的精制漆,其主要性能和用好生漆制出的精制漆基本一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用途,配以不同量的漆酶和其它添加剂来制作各种精制漆。  相似文献   

18.
为给漆油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漆树果实(以下简称漆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籽种仁的含油率和漆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1)南北漆树产区4个不同品种漆树种仁含油率分别为20.04%、21.03%、16.03%、15.07%,差异显著,且南方产区漆树种仁含油率高于北方产区;(2)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0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95%以上(含97.95%);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1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28%以上(含97.28%);(3)南北漆树产区不同品种的漆油在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别。4个不同品种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在78.26%~83.00%之间,最大差值为4.7%。(4)二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等2种脂肪酸在南北产区漆油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在生漆与聚合桐油的混合阶段,引入了高速分散搅拌,研磨两种方法,从而使生漆与聚合桐油的偶连更加紧密,分散更加均匀,从而达到干燥时间短,涂层均匀,性能稳定。试验表明:基于生漆与桐油的成本差距巨大的考虑,按照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在春秋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搭配比例是4∶6,在夏冬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搭配比例是6∶4。通过涂刷,涂层表面的物理性能漆膜附着力达到国标1级,抗冲击性60~70 cm,涂层表面硬度达到了国标铅笔2 H,表面光泽度120%,柔韧性1.0 mm。进行的耐碱性、耐酸性、耐盐性、97﹟汽油、沸水中进行耐腐蚀性以及在200℃时的耐热性的性能测试,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