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本省蚕茧生产发展迅速,蚕种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且蚕品种全部更换为青松×皓月、陕蚕二号等多丝量新品种,这些品种对叶质要求高,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繁育系数低,制种难度大,单靠专业蚕种场的设备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开发原蚕区,迅速提高蚕种产质量,成为重要课题。1988年我场设计了“分户养蚕、联户制种”开发原委区的方案,经过两年的实践,效果较好。使我场原蚕区制种由1988年的12830张,增加到1989年的32870张,占全场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1988年是钱塘江蚕种场建场30年,30年来广大职工和蚕农艰苦创业,为国家生产蚕种317万盒,创利118万元。饲养蚕品种逐步更新,蚕种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获得省优质蚕种一等奖;1987年又获得省优质蚕种二等奖。1987年9月我们曾组织技术员下乡调查海宁市18个乡镇,25个村,27个承包组,不少乡蚕业干部和蚕农均反映钱塘江蚕种场的蚕种质量好蚕病少好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蚕区种场,如何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继续提高蚕种质量,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场在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正>就目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形式而言,90%以上的蚕种场都是采用在原蚕区繁育原蚕,收购种茧回场制造蚕种的形式。因此,如何抓好原蚕区的生产管理,提高种茧质量和公斤茧制种量便成为了种场的工作重心。在此结合我场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1种场在原蚕区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动力紧缺,技术措施贯彻落实困难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是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蚕茧生产发展迅猛,蚕种供不应求,为适应其需要,于1951年开始发展原蚕区,到现在原蚕区已是一代杂交种生产的主力军.由于蚕种生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如何减少风险,生产出无毒、优质蚕种,提高蚕种场和蚕农双方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原蚕区的技术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体会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场内生产的蚕种和原蚕区收茧回场制的蚕种日趋供不应求,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就地制种中集体大呼隆形式,后期制种与地方村组和养蚕户的利益关系不大,因而操作粗放,公斤茧制种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原蚕区就地“组合制种”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利用集体房屋和部分蚕农的蚕室,几个蚕户组成一个制种组合,根据各户的种茧等级下达各小组制种指标,实行包干制种,超奖减赔。收茧后由种场、村、组和蚕农共同管理,养蚕户包干制种,后期经济责任明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业》2017,(3):38-40
<正>西昌市蚕种场地处攀西地区的西昌平原,蚕种场现有自有桑园近500亩,标准化制种蚕房4800m~2,专用小蚕共育室600多m~2,专用冷库100m~2,原蚕基地有4个村共450户养蚕户,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0多万张,全部原蚕区收茧制种。蚕种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蚕种生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蚕  相似文献   

10.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德清蚕种场建场45年来的回顾与展望德清蚕种场黄林生,沈坤元德清蚕业公司张一鸣,陆宗尧德清原蚕区种场是我省开创的第一个原蚕饲育区。建国初期我省蚕种生产基础薄弱,除私营蚕种场生产部分蚕种外,所需蚕种,大量靠外省供应。新中国建立时百废待兴,办专业蚕种场则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蚕种质量,春季原蚕生产普遍提倡桑树摘芯和叶面施肥.原蚕区由于气候劳动力等因素,各养蚕户对桑树摘芯和叶面施肥较难达到原蚕生产的要求.近几年苏州浒关蚕种场根据原蚕生产实际,总结出一套桑树摘芯和叶面施肥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蚕农对蚕种的需求,我场从1980年开始开辟原蚕区生产蚕种,近十年共生产蚕种727630张,占全场生产蚕种总数的43.05%,特别是近三年原蚕区蚕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1988年占48.53%,1989年占64.71%,1990年占70.63%。原蚕区生产蚕种,注重蚕种质量是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蚕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原蚕区种场都相应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对缓和蚕种需求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杂交不彻底,纯种率增加,影响了蚕种场的信誉。因而如何减少纯种,提高杂交率,生产优质蚕种,是原蚕区种场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近几年在我场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蚕种生产操作技术指南》是一本蚕种生产操作技术的工具书。该书详细介绍了蚕种生产准备、催青、饲养、种茧管理、采种、蚕种保护、浴消及整理、蚕种冷藏和人工孵化、原蚕区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预防检查以及消毒防病等蚕种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规则和标准,能为蚕种场(站)、农村原蚕饲育区和蚕种冷库的技术员、工人和蚕农提供全面的、明确的操作方法和可靠的技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谈原蚕区春种秋繁的体会嵊县蚕种场陈友良春用品种秋天繁育可以弥补蚕种生产量的不足,提高蚕种场的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场从1986年春种秋繁获得成功,开创了原蚕区种场春种秋繁的先例。到1993年止,在秋期共饲养青松、皓月蚁量26191克,生产蚕...  相似文献   

19.
马奇华 《广西蚕业》2005,42(1):34-37
依靠农村原蚕基地生产种茧的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生产弹性强等诸多优点,极受蚕种场的欢迎。目前,广西蚕种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因而,原蚕基地的生产条件和蚕农的技术水平对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影响很大,决定盆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原蚕基地技术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对周边农民影响很大,亦起到技术示范作用。因此,抓原蚕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稳定蚕种生产和保证蚕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苏稽蚕种场作为四川省农业厅直属种场承担着原种生产与普种繁育的任务,普种种茧的生产由原蚕区承担。目前我场原蚕区的情况令人担忧,2008年以前我场有南城、瑞丰、高台、新津4个原蚕区,到2011年已萎缩为两个,2015年如果不开发新的原蚕区,我场原蚕区将减少到1个,原蚕区的稳定是我场蚕种生产与生存的关键。1原蚕区不断减少的原因1.1土地资源匮乏近几年的大规模工业开发用地以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