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平 《蔬菜》1999,(7):21-21
番茄条斑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植株发病后,茎、叶、果都可受害,甚至没有产量。近几年偃师市番茄条斑病毒病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1998年,几乎所有种植番茄的田块都受到不同程度为害,一般田块发病率40%,高的达70%以上,部分田块绝收。发病重的植株主茎条斑面积占主茎面积60%,最大的病斑长达60cm,许多植株条斑绕茎一周,结果很少,即便结果也没有食用价值,由于对该病目前没有较好的药剂防治,造成损失极大。一、发病原因1.毒源多该病由TMV条斑株系引起,TMV与其它病毒复合侵染也可引…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按照病原分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马铃薯X病毒等20多种,按症状分有花叶病毒病、条纹病毒病、蕨叶病毒病、双毒条纹病毒病等4种类型,以花叶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年来,条纹病毒病、蕨叶病毒病、双毒条纹病毒病危害也日趋严重,其中条纹病毒病、双毒条纹病毒病的发病植株几乎没有产量,对番茄生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
番茄病毒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发生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4.
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病原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20多种,常见的症状有花叶病、条纹病、蕨叶病、双毒条纹病等4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年来,条纹病、蕨叶病、双毒条纹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其中条纹病、双毒条纹病的发病植株几乎没有产量,对番茄生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早春棚室番茄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我市早春保护地的主栽品种之一,其开花坐果期昼夜温差较大,糖分积累多,故品质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而棚室内温湿度条件适宜各种病害的发生。今春,在发生的病害中,以病毒病较为突出,有近1/3的面积感染了此病,对番茄的产量、品质等有很大的影响;给生产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应尽早做好番茄病毒病的诊断工作,并针对病原及传播途径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线辣椒发生病毒病后结实极少,一般结椒数比健株减少55%,而且椒短、颜色黄白、弯曲、肉薄、商品性差。该病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一般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下旬出现第1次发病高峰,8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较轻,第1层果初红时发病开始加重,直至收获。  相似文献   

7.
上海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自1909年美国发现第一种番茄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以来,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近30种可侵染番茄的病毒.在上海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病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番茄引起花叶、蕨叶和黑褐色坏死斑等病毒病症状,严重时引起死亡.自2005年10月以来,上海孙桥温室番茄发生了一种新的病毒病,经病样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酶学检测、分子检测,以及嫁接试验等,结果认定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棚番茄的大面积种植,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番茄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引发番茄病毒病的病原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和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土壤中的病残体、越冬寄主残体、烟叶烟丝均可成为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9.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我国北方无论是露地或保护地均有发生,如防治不当,一般可使番茄减产10%-12%,若遇到病害大流行年份,甚至能导致大面积绝收。现将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生产上参考:1 症状1.1 花叶 叶片呈现花绿相间的花叶,果实呈花脸状。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侵染所致。1.2蕨叶 病株一般明显变矮,上部叶片及新生腋芽的叶肉组织退化,甚至仅存几根主脉,使叶片呈线状。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1.3 条斑坏死 植株的叶脉、叶柄、茎秆呈深褐色条斑坏死,果实上…  相似文献   

10.
王秀琴 《蔬菜》2001,(12):23-23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很大,秋季栽培中病毒病常大量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该病害主要危害秋番茄,还侵害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是秋季必须加强防治的主要病害之 一、症状表现 由于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病毒很多,所以表现出不同症状。主要症状有3种: 1.花叶型 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绿色且深浅不匀的斑驳。严重时,有明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有疱叶斑,叶片凸凹不乎,叶片变小,出现畸形,整株矮化。果实也呈花脸状,大量落花落蕾,造成严重减产。 2.条斑型 发病初期在茎上呈现出暗绿色下陷短条斑,后变为…  相似文献   

11.
秋种番茄育苗乃至生育期间,正值天气高温干旱,日照强,育苗期间常由于土温过高而造成幼苗根系伤口和日灼伤口,有利于土壤中TMV的侵染。定植后,八月中旬病虫害开始发展,九月初严重发生,此时气候正适合蚜虫发育,为蚜虫传毒提供了有利条件,使病毒病加重,危害番茄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随着秋种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茬现象增多,病毒病已成为一种常发性重要病害,其发病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冬春茬番茄病毒病,防治不当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1 主要症状有蕨叶型和条斑型,其花叶、卷叶及黄顶型也有发生,但频率较小、危害不重。1.1 …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黄叶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其传毒媒介主要是蚜虫。为了控制其发生危害,我们在生产中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措施并用,治蚜防病与施病毒钝化剂控病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大田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病后防治十分困难。番茄病毒病发生后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商品风味变差,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勇  张战泓 《辣椒杂志》2003,1(1):13-17
病毒病引起农业生产中的严重损失。目前用于病毒病防治的方法主要有:种质资源的利用、利用杀虫药剂防治病毒传毒介体一昆虫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毒物质、通过遗传修饰的方法获得抗病毒病作物品种。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吉林蔬菜》2009,(3):63-63
1发病症状 发病叶片呈花叶状或心叶萎缩,老叶提早枯死脱落,植株卷缩成球状。田间症状常因毒源不同而异。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叶形细小,畸形或缩节丛生;芜菁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叶片形成浓淡相间斑驳,叶缘上卷;甜菜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表现明脉和新叶变黄,产生斑驳,叶缘向下卷曲。  相似文献   

16.
番茄灰叶斑病在国内传统的栽培品种中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了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番茄的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如2009-2010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该病的田间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毒病是保护地秋延番茄常见的病害之一,在高温干旱年份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了秋延番茄的安全生产和菜农的经济收益。笔者现将近年来总结的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我省春季露地番茄生产中条斑病毒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造成番茄大面积减产,减收;07年入秋后,一种新病毒爆发性传播,给我省保护地番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对番茄病毒病的侵染和危害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晋中地区表现褪绿黄化、卷曲、叶脉变黑症状的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技术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方法,对侵染番茄病样的病毒病原进行检测,以期为山西省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病样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S病毒(PVS)3种病毒复合侵染,将其分别命名为CMV-SXFQ、TMV-FQ和PVS-SXFQ。为明确CMV-SXFQ、TMV-FQ和PVS-SXFQ的分类地位,进一步克隆到了这3个病毒的CP基因序列并进行相似性比较,发现CMV-SXFQ与CMV各亚组代表株系相似性为74.9%~98.8%,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2.5%~99.5%;TMVFQ与TMV代表株系相似性为74.4%~99.8%,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3.6%~100.0%;PVS-SXFQ与PVS代表株系相似性为93.2%~99.3%,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2.4%~100.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MV-SXFQ分离物与亚组ⅠB的CH、HLJ、XJ2、Am、As株系亲缘关系最近;TMV-FQ分离物与IM、Jimo、SXFQ株系亲缘关系最近;PVSSXFQ分离物与Cm、St株系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