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和推动力量,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既节省了农村现代化的成本,又促进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明化的剖析,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新一轮发展的启动器,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关节点,农民明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器化,“三化”的互动发展将筑成农村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经济发展脱节、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进程脱节、农民身份转变与城镇市民脱节等制约因素。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需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持续扶持现代化新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农村工业化”为动力,“农村城镇化”为载体的大都市郊区农村现代化问题。围绕“三化”分别提出了“农业宏观对策”、“农村工业化对策”、“农村城镇化对策”,以供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推进中国城镇化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农村城镇化的本质是农业现代化。只有打破常规,充分利用我国现阶段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需求的机遇,集中财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求得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l切实依靠农村政治、经济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农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移,使我国广大农村从传统的自给和半自给的小农经济跃上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台阶;以此奠定城镇的经济基础,切实推进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但可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使我国城镇化得以有序健康地发展,而且也可以使生机勃勃的农村经济板块驱动城市经济板块.形成彼此互动、并驾齐驱的崭新格局,使我们摆脱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困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装备和管理农业,使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变为现代化农业.当前,随着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积极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已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这一角度,就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现代化要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发展,"三化"统筹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三者的发展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三化"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京郊山区农村现代化是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山区农村现代化,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打造以生态化为基础的绿色品牌,构造山区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城镇化的生态山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隔离的户籍政策,"工人"和"农民"成为一种身份,而不仅是职业的差别,"城里人"和"乡下人"壁垒分明。这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在城镇的现代化建设上。目前,我国城镇人VI比例将突破50%,城镇居民约66亿,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预计未来20年内,我国将有3亿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用能意识的改变,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镇燃气化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笔者认为,农村股份合作是中国稳步实现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镇化建设 ,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需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 ;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增长点 ;完善户籍管理及土地使用制度 ;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资源共享的新局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为例,依托当地的区位、生态、人文、自然等独特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试析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认为农业发展和积累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工业化并不能自然地带来农业现代化,两者必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转型背景下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44-648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转型成为了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路径。积极引导农业转型、鼓励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分析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现代乡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可为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具有适合中国国情、凸显中国农情、彰显中国智慧的鲜明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厚根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道路将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模式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3-244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虽已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初步格局,但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依旧存在着较大距离。从人口、土地以及经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我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处理好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当然要发展二、三产业,但并不可以忽略第一产业。相反,城镇化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一个国家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