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朱鹤健  潘廷国 《土壤》1979,11(3):90-93
水稻插植后,生长缓慢或停滞,株形僵直,通称发僵,或称坐苗、坐兜、蹲苗等。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水稻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抛秧、机械毯状苗插秧和机械钵体苗插秧等水田栽培发展史,提出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新的栽培方式,论证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公布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初步研究结果,为水稻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新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水稻坐苗的症状、诊断及补救方法。提出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培育适龄带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确保移栽质量;合理耕整,改善土壤通透性;科学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技术等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为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缺点与不足,根据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特征与优点,提出一种以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为传动机构的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使水稻移栽达到高产高效率的移栽水平。首先,在分析该移栽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Visual Basic6.0可视化编程软件,开发了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最后,通过分析各参数对移栽轨迹的影响,利用人机交互的优化方法,得到了一组较优的符合水稻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可为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缺点与不足,根据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特征与优点,提出一种以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为传动机构的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使水稻移栽达到高产高效率的移栽水平。首先,在分析该移栽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Visual Basic 6.0可视化编程软件,开发了椭圆-不完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最后,通过分析各参数对移栽轨迹的影响,利用人机交互的优化方法,得到了一组较优的符合水稻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可为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Mn及Mn/Fe比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矿区复田水稻出现的烧苗症状,通过烧苗现场调查,土壤剖面考察,土培,水培,土壤和植株分析等研究手段,将土壤和植株分析数据回归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与水稻烧苗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提出了锰及锰铁比是引起水稻烧苗的主要原因。并对水稻烧苗机理进行探讨。最后针对病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方兆登 《土壤》1983,15(6):237-238
早稻早插不早发,群众称为"坐苗"或"僵苗"。  相似文献   

8.
三移栽臂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实现水稻钵苗的高效、稳定的移栽,在分析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研究现状基础上,该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水稻钵苗自动移栽机的三移栽臂非圆齿轮行星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构建了一种非圆齿轮节曲线方程,建立了非圆-不完全非圆齿轮机构的运动学理论模型。开发了该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得到一组较优的满足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工作要求的参数,然后进行虚拟仿真及物理样机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虚拟仿真得到的工作轨迹与物理样机试验得到的工作轨迹基本一致;理论计算得到的角度差为45.18°,实际测量得到的角度差为45.77°,误差为1.31%,在误差范围以内,验证了该移栽机构设计的正确性。该机构的提出解决了秧苗倒伏、低移栽成功率的问题,提高了移栽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栽植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研究在以稻草(植质)为原料研制出水稻钵育秧盘、以稻壳粉与土为原料混合研制成了人工苗床土的基础上,按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乳苗机械栽植技术的要求,设计和试制了水稻钵育乳苗栽植机,通过生产试验证明该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的技术要求,研制出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机。以国产延吉六行插秧机为对象,分别对栽植机纵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机构、分秧支撑切割装置、钵苗分秧定位装置和栽植后残屑处理进行了台架试验、组装后整机模拟试验,并连续多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达到了水稻钵育乳苗栽植技术要求,其中:伤秧率1.8%;勾秧率2.0%;漏插率3.2%;均匀度合格率94.6%。为改装其他类型的插秧机提供了参考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论述了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工作流程及振动排秧机构使钵苗分散、自动成链、排列的工作原理。通过对钵苗在振动盘的上运动分析,给出了各振动参数和钵苗推送速度、抛起高度的关系,为振动排秧盘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钵苗移栽机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工作性能,表明电源电压、苗高对各行一致性变异系数影响大,该钵苗移栽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苗空气整根气吸式有序移栽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空气整根育秧技术对水稻钵苗进行育秧试验,提出了水稻钵苗空气整根育秧、气吸取苗和投苗的有序移栽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整根培育钵苗,根系遍布整个钵腔,生物学特性优于常规钵育秧,且移栽时钵体不易破碎和倒伏。采用空气整根钵盘,以较小的吸力,钵苗就可从钵腔底部取出,实现不伤苗和根的钵苗有序移栽。对气吸式水稻钵苗有序移栽机的总体方案设计、横纵向移箱装置、投苗装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制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由步进电机驱动齿轮齿条机构控制横纵向送秧箱,驱动曲柄摆杆机构控制吸气活门,由电磁铁控制导苗管投苗活门的单  相似文献   

13.
水稻钵苗育秧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秀山县依托水稻商品化育秧工程建设项目,引进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属国内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钵苗育秧机插生产线,建成了重庆市首条水稻钵苗机插育秧生产线,率先在全市示范推广水稻钵苗育秧机插新技术,示范面积66.67 hm2,平均产量712.6 kg/667 m2,最高产量780.35 kg/667 m2,实现"壮秧、浅插、增窝、省力、环保,服务、增产"七大突破,做到"示范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方",增产增收效果极显著。从"选用良种、配制营养土、浸种催芽、播种暗化、移盘盖膜、培育壮秧、规范栽插、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割"等方面介绍了水稻钵苗育秧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薛继澄  秦怀英 《土壤》1980,12(5):174-177
江苏省里下河低洼沼泽地的水稻土,历来有水稻僵苗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水稻株型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探明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水稻株型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武运粳27)和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II优084)共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高产栽培模式下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方式对水稻叶形、叶姿、穗型、秆型及植株抗倒性能的影响,初步研明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下水稻株型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及差异。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最高,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其次,机械直播水稻产量最低,差异显著(P0.05)。与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相比,钵苗机插使水稻上三叶叶长增长,比叶重增大,叶基角和披垂度减小,使水稻群体高效叶叶面积增加,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协同增加,穗型变大,粒叶比提高,并且使水稻株高增高,秆长增长,穗下节间增长(P0.05)。水稻基部1~3节间于钵苗机插方式下,较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长度缩短、茎秆变粗、茎壁增厚、节间干质量增加、充实度变好、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增大、倒伏指数降低(P0.05)。因此,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地区,钵苗机插能改善水稻株型,优化水稻群体结构,提升水稻抗倒性能,是实现水稻丰产、高产且低倒伏风险的较优机械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钵苗移栽具有提高产量,增大精品粮种植面积等优点,该文作者基于双曲柄五杆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形式,针对重要传动部件进行改进,开发了基于B样条拟合曲线的轻简化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拟合齿轮五杆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对该机构进行拟合齿轮节曲线传动分析,建立移栽机构运动学模型,运用matrix laboratory(MATLAB)中GUI平台开发出了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辅助分析与参数优化软件,通过软件优化得出一组能够满足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通过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ADAMS)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初步验证机构的合理性。加工移栽机构核心部件,装配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移栽机构的试验台架试验,验证了移栽机构参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秧夹开口开度、秧夹夹持力、取秧频率为因素,以伤秧率和漏秧率为评价指标,选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方案,运用Design-Expert 7.0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拟合齿轮五杆移栽机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抛秧可大大提高水稻抛秧的速度和质量,与其它水稻移栽方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抛秧机的工作原理,对水稻机械抛秧的田间作业技术及机械抛秧栽秧苗的培育技术要点做了较全面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栽钵苗单穴苗数对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探明机栽(插)水稻钵苗单穴苗数对其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该文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不同单穴苗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与成穗规律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1)机插钵苗主茎第1~9蘖位及其同伸二级蘖位均有一定比例发生分蘖并成穗,受单穴苗数影响较大。该品种水稻钵盘每钵成苗1、2株有利于促发秧田期第1~2蘖位的低位分蘖,大田单穴相应插植1、2苗可提升第8蘖位高位分蘖及二级蘖位分蘖发生率,最终穗数主要为分蘖成穗,来源蘖位较广;单穴3、4苗可促进中部第6~7蘖位分蘖发生,分蘖穗主要来源于第5~7中位蘖和少量低位蘖及二级分蘖;单穴苗数增至每穴5、6苗,各蘖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显著降低,主要依靠主茎和中位蘖成穗。各处理中部蘖位分蘖具有较高成穗率,是分蘖穗及总穗数的主要来源。2)产量表现为单穴3、4苗较高,5、6苗次之,1、2苗较低。单穴苗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是决定产量变化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解析单穴苗数对产量的多元回归函数,并综合产量实际表现,认为常规粳稻品种(偏大穗型)以育秧田每钵成苗3~4株、大田单穴插植3~4苗为宜。该文揭示了钵苗机栽(插)水稻分蘖成穗规律,并为大面积生产中钵苗育秧适宜用种量和插植苗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OsNPR1基因RNA干涉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水稻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南芥NPR1基因是拟南芥中系统获得抗性的正调节基因.为鉴定水稻中的一个与拟南芥NPR1基因同源的基因OsNPR1的功能,用PCR扩增的该基因cDNA的667~1088核苷酸,构建了一个以OsNPR1为靶基因的RNA干涉水稻表达载体pONPR422-I,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桂99,共获得了6株潮霉素抗性的再生苗.Southern杂交证实,这些再生苗均为转基因植株,能生长、结实,为进一步鉴定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总被引:22,自引:14,他引:22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为对照(CK),就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7个百分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高出8.7%~15.1%。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2%,且抗倒伏能力较强,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小7%~16.8%。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