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1,62(7)
第一关,春季繁殖分蜂关,由于中蜂喜好结半球形蜂巢,我们就顺着中蜂的习性,让蜂群在蜂桶中繁殖,把从桶中分出的第一群养在活框箱内,利用活框巢脾摇蜜,然后把桶中随后分出的小蜂群用土法养起来,不取蜜,到越冬时就是个强群了。  相似文献   

2.
中华蜜蜂是我国的优良蜜蜂品种。在一年当中,中蜂的生活是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发生变化的,冬季饲养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蜂群越冬成败。在越冬期,中蜂依靠群体产生的热量来渡过严寒的冬天。中蜂的冬季饲养管理是为来年春季繁殖和夺取蜂蜜丰收作准备的。因此,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显得十分重要。一、蜂群越冬前的管理冬季是保存蜂群实力的季节,浙江的中蜂越冬期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至第二年3月上旬结束。低山地区气温较高,中蜂越冬期从11月下旬开始至2月中旬结束;海拔12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中蜂的越冬期从11月中旬开始至3月上旬结束。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酉阳地区是个山区,不少的养蜂场是秋季繁殖之后就地进行越冬,往往是4~6框以上的蜂群,到来年春季仅有2框左右的蜂,有时还不足一框蜂,蜂群严重的衰弱,给来年春季繁殖带来不利条件。通过观察和了解,养蜂者有在十月(农历)“小阳春”繁殖越冬适龄蜂的习惯。中蜂的抗寒性较强,能繁殖一批越冬适龄蜂,但是意蜂适  相似文献   

4.
<正>蜜蜂繁殖速度慢,加之自身保温能力差及外界环境变化易引起蜂群消减[1],因此春繁对蜂群发展至关重要。春季繁殖蜂群可以有效避免敌害侵扰[2],为全年蜂群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蜂春繁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1观飞察蜂情越冬的蜜蜂早春出巢排泄时,绕蜂场上空飞行,此时应仔细观察蜜蜂的飞翔情况。越冬顺利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蜂群数量60余万群,其中中蜂30余万群。中蜂越冬管理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蜂群越冬失败,也关系到春季的繁殖速度和生产效益,因此冬季是中蜂养殖最为关键时期。中蜂蜂群的越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一、谨慎选择越冬场所越冬场所宜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地势较高处。必须考察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山脚、荒坡等周围较大范围内无喷施农药的场地越冬;对周围可能喷施农药的地点,应事先同当地农户协商,要求在用药前告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药中毒事件。同时,避免多个蜂场在近距离范围内越冬。  相似文献   

6.
在长白山区,蜂群进入秋繁阶段后,外界的气候、蜜粉源不利于蜂群的繁殖。而大多数饲养中蜂的方式为定地饲养,更增加了蜂群秋繁的饲养难度。实践证明,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看蜂群繁殖的强弱就知道养蜂者的技术水平高低。同时秋季蜂群繁殖的强弱,还直接影响着蜂群越冬的安全,所以蜂群的秋繁管理至关重要,必须随着外界蜜源、气候的变化,科学调整蜂巢,因地制宜地进行奖励饲喂,更好发挥蜂王的产卵优势,防止蜂群病敌害的发生,使其繁殖出强壮的群势,为蜂群安全越冬奠定基础,确保饲养中蜂的健康发展,才能提高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笔者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在长白山区,大多数中蜂饲养者采用室外越冬的方式。实践证明,中蜂室外越冬符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越冬期间有排泄机会,越冬比较安全,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能力较强,蜂群春繁起群较快。近年来,长白山区受异常气候的影响,中蜂的室外越冬效果不尽理想。为确保长白山中蜂室外安全越冬,在抓好繁殖越冬适龄蜂的基础上,应根据冬季天气的变化灵活管理越冬蜂群,为蜂群创造适宜的越冬环境,减少蜂群越冬期出巢排泄次数,并加强越冬蜂群的后期管  相似文献   

8.
春季是蜂群繁殖的主要季节,春季蜂群管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蜂群能否成功越冬。优质的蜂王、足够群势的适龄工蜂以及充足的饲料是春季管理所必备的三个条件,也是蜂群能否成功越冬的基本要求。所以,必须在越冬前就有所准备。春季来临之际,应抓住天气晴朗的大好时机适时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  相似文献   

9.
蜂群安全越冬,保持蜂群实力,是来年春季繁殖的基础,也是提高来年蜂产品产量的决定因素.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这里越冬蜂群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死亡,2004年冬季更为突出.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蜜蜂杂志》2021,41(10)
正长白山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长白山中蜂越冬期长达4~5个月。随着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严禁猎捕野生动物,导致啄木鸟、黄喉貂(俗称蜜狗)等长白山中蜂的敌害不断增多。因此,对于在山区室外越冬的长白山中蜂,每年因中蜂敌害造成的损失相当惨重。针对上述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的试验。实践证明: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不仅解决了中蜂敌害对长白山中蜂蜂群造成损害的难题,而且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期间,蜂群出现问题便于处理,越冬室温度容易维持恒定,蜂群饲料消耗少、越冬蜂死亡率低。在春繁期间,可减少因人为频繁补喂饲料造成巢温散失影响蜂群繁殖的情况,缩短蜂群的恢复期,蜂群复壮较快。  相似文献   

11.
杨冠煌 《中国蜂业》1999,50(2):19-19
传统饲养中蜂,蜂群春季很少管理,因此很难获得春季的收成。新法饲养中蜂的春季管理及繁殖是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管理好坏不单直接关系春、夏的收成,也影响秋季的收获。我国各地气温差异很大,很难具体确定开始春季管理的日期,但养蜂员可根据本地区第一个主要蜜...  相似文献   

12.
蜂群越冬是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本能。冬天当外界气温降到9.5℃时,意蜂就停止飞行开始越冬。因此,保持正常温度是蜂群越冬的关键,多采用室外越冬。其好处是:①蜂群不患下痢病;②不伤热;③到春季繁殖快。  相似文献   

13.
蜂群春季管理的主要目的创造蜂群繁殖的有利条件,加速蜂群的繁殖速度,尽快把越冬蜂群恢复到强势,提早让蜂群投入产品的生产,并争取在当地第一个主要蜜源流蜜之前把蜂群养强,为充分利用蜜源资源取得高产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山东省蜂群的起始繁殖时间约在2月中下旬到3月上中旬,因气候条件而异,当温度比较稳定地逐步回暖就开始进入春繁。  相似文献   

14.
中蜂是长白山区主要蜂种之一,性情较凶,盗性强,分蜂性强,能耐寒,嗅觉灵敏,越冬性好,采集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适应于长自山区的气候和蜜源条件;如管理方法得当,容易获得高产。近两年来,我们根据长白山区的气候和蜜源,结合中蜂特性初步摸索出一套中蜂的饲养方法,连续两年获得高产。每群平均产蜜量在70~80斤左右。一、春季管理长白山区的主要蜜源在夏季,蜂群从越冬后到采蜜期有三个多月的繁殖期,但由于春季气温低,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不利蜂群繁殖。因此,春季饲养管理上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一、蜂螨危害蜂群的特点越冬前治过螨的蜂群,在蜂群繁殖发展期一般不会暴发严重螨害,此时蜂王产卵处在高峰期,巢内雄蜂房出现,虽然蜂螨繁殖加快,但对蜂群危害不显著。流蜜期间为了提高蜂蜜产量,往往控制蜂王产卵,而蜂螨的繁殖却无法控制,所以流蜜期过后出现螨害特征(残翅蜂、爬蜂)。夏季由于高温,蜂王经过春季繁殖高峰后,产卵力下降,蜂螨繁殖却达到高峰,特别是小蜂螨  相似文献   

16.
中蜂安全越冬,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技术管理措施。总结出来供参考。一、蜂群越冬组织:利用小转地或主副蜂群相互调配,促使蜂群采足越冬饲料。加速越冬幼蜂的繁殖。冬至前后对蜂群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换箱  相似文献   

17.
从50年代就有人试验在早春采用一个巢脾开始繁殖(培养壮大蜂群),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进,80年代以后逐渐普及,这表明单脾繁殖已成为蜂群春季繁殖的一种方法。这种以单脾为起点的繁殖技术,可以在早春寒冷时期使蜂王产卵每脾都达到满脾(除角蜜以外,产卵面积达70%以上),同时保证蜂不受冻,使蜂群快速发展壮大,提早生产蜂蜜、蜂王浆等。单脾春繁有单王群和双王群两种方法。 有经验的养蜂人员,近年来大多采取强群越冬、暗室越冬的方法。越冬期将蜂王关人蜂王笼内,使其停止产卵。在越冬蜂群中,双王群约占一半。 1.快速春繁…  相似文献   

18.
<正>靖边中蜂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以西——靖边县席麻湾乡和东坑镇,这个地方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蜜源主要是云盖花、苜蓿花、荞麦花以及零星的山花等,蜜粉源适合中蜂采集,因此成为中蜂生产繁殖重点保护区。为提高保护区中蜂的产量和蜂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曾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推广中蜂过箱和活框饲养技术。虽然采用活框饲养的当年就能取得好收成,但是蜂群经过越冬后,不是死亡就是群势急剧下降,到下一年春季蜂群很难发展成强群。  相似文献   

19.
<正>1蜂群春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商品蜜的主要产区之一,春季蜂群繁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半年的养蜂收成。2013年冬季气温偏高,盗蜂四起,越冬蜂群势普遍不好。2014年早春,气候正常,没有出现极端气候,有利于蜂群繁殖。越冬蜂群势弱,先天不足,直接影响2014年春季油菜蜂蜜的收成。2蜂产品收成2.1蜂蜜收成2.1.1油菜蜂蜜2014年3月,四川地区油菜蜂蜜歉收。3月下旬至4月上旬,湖北油菜蜂蜜收成一般。  相似文献   

20.
滇南中蜂是在横断山脉南麓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该蜂种耐高温、高湿。工蜂喙短,采集半径小,蜂群群势小,对当地丰富的蜜源资源和高热、高湿环境适应性强,是滇南适应性较强的中蜂类型,蒙自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之一。经过近几年养蜂实践,对滇南中蜂的快速繁殖探索一种新方法,采用2种箱体交替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蜂群在气温低时繁殖慢的弊端,达到快速繁殖蜂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